- 外語小科研入門
- 黃忠廉 劉麗芬
- 2254字
- 2022-07-22 16:29:31
代自序 試驗與回聲
本書由研究型教學催生而成,先后以各種形式試用于華中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試驗對象為英、俄、法、德、日、西等語種的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和青年教師。試驗重點不在方法本身,而在通過互動式訓練,逐步形成了一種頗有成效的成長模式。
課前研讀寫讀后感 本書闡述不求深,力避掉書袋,只求通俗,立于方法的普及。因此,要求習練者課前預習基本方法與案例,以助發現問題;有了問題及其解決的欲望,尋覓答案之旅就是認識問題、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提升能力的過程。寫出對方法的初步認識,通過鮮活的案例分析言簡意賅地寫下析例心得,對小科研方法習練產生感性認識。
課堂研討相互批判 本試驗采用文章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研究型教學模式。案例分析是試驗最大的特色之一,案例力求具有代表性和問題性,少而精,可從正面、反面或正反兩面展開分析,力求簡明地揭示問題。從方法知識和案例出發,結合寫作實踐展開批判,相得益彰。尤其是對批判的再批判,最能激起思想火花,達到訓練批判性思維的目的。
課后比悟習得良方 比較課前讀后感與課堂大腦風暴的感受,是習練者明差距知方向的最佳方式。課上眾人互問互答,相激相生,有助于各顯長短,彼此發現差距:這些問題為何我沒看出?為何我不能柳暗花明?為何我厚此薄彼?等等。進而產生新的感想,激發新的靈感,課后將其結合所知內容加以總結,去找尋新問題的理論依據,層層提升自己的理論批判思維能力。
試驗十余載,教學兩相長;習練者反饋多多,現選錄幾段:
回聲1 發現參與就有樂趣,堅持就有收獲!每次分析都有新想法,有新收獲。
回聲2 感到課前準備與不準備,上課效果大不一樣,為準備而準備和認真準備大不一樣。
回聲3 每每遇到這類文章,都有淘寶似的心情,不是只找優缺點,更求弄明寫作思路和框架,以便將來多多研習,不斷超越。
回聲4 課前看到例3和例93“一量名結構”沒看懂,也沒查閱,未認識到其普遍性和重要性。討論之后,才覺得思考不夠,認識到不能忽略身邊的小事,處處留心皆學問。
回聲5 分析總結文章特點按照結構予以解構和建構,一層接著一層,這樣邏輯性強,也便于以后慢慢仿學,內化為自我。
回聲6 以前讀別人的論文,不知道該如何分析,研討了本課程里豐富的例析范式,才恍然大悟:每篇文章都蘊含著這么豐富的信息!
回聲7 學術研究是一長期過程,需要“深挖坑、廣積糧”,即圍繞一個研究方向不斷探索,積累學術研究的經驗與成果。本課程教師現身說法,告訴你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回聲8 通過幾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可以看出每個事物或現象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詞匯都有可能成為創作的主題。只要去探索,去追蹤,只要付諸實踐,必能挖掘出其背后的秘密。因此,要訓練一雙善于觀察的敏銳的眼睛,要練就一顆善于思考的靈動的大腦。
回聲9 之前對小文章的態度是不屑一顧的。其實,自己錯了。小文章可以做出大學問,最重要的是我認為練好小文章,可為畢業論文寫作做好積淀。
回聲10 以前認為科研就是高大上的論文,曾因寫不出而苦惱不已,上完“外語小科研入門”一課才明白,原來科研能力培養也需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
回聲11 之前對“一群……的英語表達法”“方向介詞to與for用法辨析”“know better than to do sth.結構隨筆”之類的文章很是不屑:內容簡單,觀點不多。主要是由于預習時只著重文章內容而未關注細節,比如文章的發表地、受眾、價值等,僅憑自己的認知和思維引領閱讀,發現新知的視角嚴重受限。而伴隨課堂的互動,我的新知已經寫滿了每頁的空白……
回聲12 由老師課堂點評,感到“研究”二字無處不在,任何事物貌似都可與研究掛鉤寫文章。因此特別想請教怎樣做才能將八方來源與研究掛鉤。
回聲13 以前總是為論文選題發愁,聽完本課程,我才明白學術與生活本來一體,對身邊事物加以深入思考,就能成為很好的選題!
回聲14 課上、課中和課后,比著學,收獲極大;此次課堂內容量比較大,第一遍看文章時只抱著找文章內容形式缺點的態度去閱讀,這樣不會吸取到文章精髓。課堂聽取其他同學的觀點是我再次提升認識、學習新知的時候。而課后回憶與重新閱讀是我真正品咂其中“味道”的時候:體會別人的文字運用和全局的掌控,發現文章寫作的優缺點,關注不曾留意的方式方法,比如文中文獻多次出現該如何標注、如何避免文不對題、簡單卻帶特色的詞匯研究如何寫成小文、如何轉換研究視角等。
回聲15 身上的每個細胞似乎都從待機狀態激活了。每個細胞敏感、細細地感受著每個文字,慢慢梳理文字中不平整的紋絡,精心修剪多余的枝葉,為它澆水施肥,使之煥然一新,重現新綠。突然發覺,原來報刊文章并非無可挑剔,有些地方還值得商榷或重新思考。瞬間感到,科研似乎離我很近,并非遙不可及,甚至有一天我也可深入其中,自得其樂。以前覺得難如登天的事,現在只要努力還是有可能實現!要知道,對于學術水平初級的我們,其實還是有發揮的平臺的。我們可從小文章、小譯文、小課題入手起步,一點點實踐,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摸索,最終總會踩出自己的學術之路。
回聲16 不知道寫什么?本課堂告訴你處處有題可寫!不知道如何寫?本課堂啟迪你立題、抓點、列綱、成文!讓你欲罷不能,愛不釋手!
回聲17 什么是小科研?如何做好小科研?它一步一步地指導我們進入專業學術領域,向我們傳授的不僅是研究方法,更多是在教我們縝密思考和統領全局的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習、生活抑或工作都是極為有益的。
回聲18 小科研使我明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道理,凡事腳踏實地,夯實基礎,認真鉆研,定會水到渠成。
回聲19 發聲才是硬道理啊。勤于思,還要善于寫!怎么寫?得看怎么想!怎么想?看看本書或可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