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世傳的歷史家

司馬遷出生在公元前一四五年,六年后,漢武帝登上了皇位,他比司馬遷大十二歲,司馬遷死的時候,他還在位。這兩個人,都給時代留下了巨大的影響。關于司馬遷的生年,另有一說是在公元前一三五年;但多數學者都認為公元前一四五年一說近于事實。

司馬遷字子長,他的出生地是左馮翊夏陽,就是現在陜西的韓城縣,這是他的祖先已經居住了四百七十五年的地方。他的祖先,可以上溯到傳說中顓頊時代職司天地的重、黎,這是最早的“史官”,他的初祖就是司地的黎。據說經過唐、虞、夏、商四代,重、黎的子孫都擔任著同樣的司理天地的官職。比較可靠的記載,是到周宣王時,他的祖先正式以司馬為姓,典掌“周史”,兼管天文歷算。這世代相傳的專門職業,由于時代發生變亂,曾經中斷。周襄王、惠王之間,他的祖先為了避難,逃到晉國;后來分成三支,分居在趙、魏、秦三地。在秦的一支中,有名錯的,即是司馬遷的七世祖,曾與號稱口才最好的辯士張儀在秦惠王面前辯論征伐蜀地的利害問題,終于辯勝張儀,說服惠王,派他帶兵攻取蜀地。他的孫兒司馬靳,是秦將白起的部下,跟隨白起在長平活埋趙卒四十萬,后與白起同被賜死。靳孫昌,曾任秦朝主鐵官。昌子無澤,任漢朝漢市長。無澤子喜,任漢朝五大夫。喜子談,就是司馬遷的父親了。到司馬談,方才重新拾起中斷已久的他的遠祖們所世代相傳的天官(即史官)事業。他的祖先和父親的職業,也就決定了司馬遷日后在這個背景壯闊的時代里所應努力追求的方向。

史官,在當時的統治階級和一般流俗的眼光看來,并不是一件高尚的職業。古代的史官,大都兼管天文星歷和占卜的事,這就使得他們的身份近乎算命卜卦的巫人。巫人是受人們輕視的。皇帝把史官看作受他畜養的倡優(會開玩笑,專供統治階級取樂的人)一樣,可以任意戲弄、侮辱。但是做史官的人,卻以擔任這一項職業自豪,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絲毫不以統治階級的戲侮、人們的賤視而減輕對事業的熱愛。這最好用司馬遷的話來說明。他說歷史家的責任、歷史家所要追求的目的,是探究天地、人事和古今的變化,成為一家之言。這是多么偉大的抱負!這最好也用還在司馬遷之前的一些古代歷史家的具體事例,來說明他們自己對史官職業有著怎樣的尊嚴感與責任心。傳說周成王小時候與弟弟叔虞游戲,拿一片桐葉刻成珪的樣子,賜給叔虞,道:“拿這封你。”當時的史官史佚聽了,就請擇日封叔虞。成王道:“我是說著玩的。”史佚道:“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成王只好依從,正式封拜叔虞。這可能只是傳說,但卻是一個第一次用具體的事例來表明了史官負責精神的很好傳說。公元前六○七年,趙盾的弟弟趙穿殺害了晉靈公,晉國史官董狐記載道:“趙盾弒其君。”趙盾道:“不是我殺的,我無罪。”董狐道:“你是正卿,亡不出國境,返不誅國亂,不是你殺是誰殺的?”公元前五四八年,齊國叛臣崔杼把國王殺了,齊國太史便在史冊上記道:“崔杼弒莊公。”崔杼怒,把太史殺了;太史的弟弟照樣寫,崔杼又把他殺了;另一個弟弟接著仍是寫。崔杼不敢再殺了。——這兩件都是真實的歷史事實,說明史官如何盡忠于自己的責任,甚至不惜用生命來維護它。另外,人們也可從這里看出,史官雖然為統治階級服務,但是和統治階級之間是存在著矛盾的:統治階級因為他們記錄真情實況而憎惡他們,所以故意壓低他們的地位;可是史官為了忠實于自己的事業,便常常和統治階級的利益發生沖突,這就養成他們一種傳統的反抗精神。司馬遷就是在這樣一種優良的史官傳統精神中教養長大的,所以他也非常熱愛、重視自己的事業。

古代的歷史家,他需要涉及的方面很廣,所以必須具有多方面的知識。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古代歷史家中一個極為博學的人物。他曾經從有名的天文家唐都學天文,從有名的易學家楊何學《易經》,又從有名的道學家黃子學“道論”。他早年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寫了一篇《論六家要指》的論文,站在道家的立場,嚴格批判各家的學說,指出它們的優缺點,最后認為只有道家思想最為完善。他寫道:

嘗竊觀陰陽之術大詳,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圣人不朽,時變是守。”

在這篇文章里面,司馬談對道家的推許,顯然褒美得過分一些,但他對其他各家的評語,是下得中肯而精確的,不愧是一個大學者的深刻觀察。他這樣推崇道家,使他的兒子司馬遷也受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司馬遷后來在《史記》中不時地會流露出道家的一些見解,就是這個原因。

司馬談生平唯一的志愿,是寫作一部記載“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事跡的通史。他在公元前一四○年到公元前一一○年之間被任為負責管理歷史資料及天文星歷職務的太史令。他收集了很多史料,可是沒有能夠來得及完成他的志愿。他死在公元前一一○年。臨死的時候,他執著兒子的手,把自己的志愿告訴他:“我的祖先是周代的太史,世代典掌天官職務。后來中斷了,會不會到我斷絕呢?你再做太史,就是繼承我們祖先的光榮事業了。我死后,你一定接著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記我所要寫作的史書呵!”司馬遷哭著答道:“小子雖然不敏,一定盡力完成先人的志愿。”

父親諄諄囑咐的遺命,堅定了司馬遷做一個歷史家和寫作一部宏偉的《史記》的決心。

司馬遷從小所受的教育,他的父親所不斷關心教導的,主要的就是歷史方面的教育。這個教育包括兩大項目:一項是史籍的訓練,另一項是歷史知識的灌輸和歷史故事的轉述。司馬遷在十歲就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誦讀《左傳》、《國語》、《世本》等古代史籍,以后一直到二十幾歲,他還跟隨有名的學者學習《古文尚書》;史籍的學習奠定了他的廣博的歷史知識的基礎。他的父親更把古代的一些動人的歷史故事灌輸給這個少年,養成他對歷史故事的愛好和對歷史上那些英勇人物的同情與崇拜。在父親敘述的這些動人故事之中,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他的父親根據目擊這一驚人事件的秦皇御醫夏無且的轉述,然后講給司馬遷聽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冈山市| 霍州市| 罗山县| 黎川县| 榕江县| 靖远县| 柳林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兴义市| 定结县| 永川市| 同德县| 彰化市| 玛纳斯县| 江达县| 广宗县| 临夏市| 谢通门县| 富顺县| 南城县| 全椒县| 囊谦县| 台山市| 镇赉县| 斗六市| 南漳县| 紫云| 余庆县| 秦皇岛市| 旺苍县| 施秉县| 交口县| 屏南县| 云南省| 屏边| 瓦房店市| 泾源县| 敦化市| 翁源县| 塔城市|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