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避實就虛 奇正相生

《孫子》閃爍著軍事辯證法的光輝。孫子學派對于戰(zhàn)爭中的己彼、主客、虛實、奇正、利害、進退、攻守、勇怯、治亂、安動、久速、迂直、勞逸、眾寡、強弱、勝敗等一系列矛盾運動都有精到的動態(tài)分析。

《孫子》強調(diào)“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指出: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虛實》)

戰(zhàn)爭中的機動性很強,必須隨時依據(jù)敵情的變化而變化,因敵制勝。作戰(zhàn)要善于避開敵人的精銳堅實部分,避開敵人的鋒芒、動勢,巧妙地迫使或誘使敵人分散兵力,造成他們的弱點,我方則集中兵力,乘虛而攻之。“孫子曰:凡先處戰(zhàn)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zhàn)地而趨戰(zhàn)者勞。故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虛實》)我方要先于敵方到達并占領要地,以逸待勞,最終能調(diào)動敵人而不被敵人調(diào)動。“能使敵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虛實》)我方牢牢地掌握主動權,誘敵以利,使敵方貪利而就我,擾亂敵方,調(diào)動敵方。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zhàn),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zhàn)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zhàn),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zhàn)者,乖其所之也。(《虛實》)

這就是在進退、攻守的問題上采取靈活的方式,出其不意,攻其所不守,突然襲擊敵方弱點;同時又鞏固所守,守住的是敵方所不攻或無力攻下的地方。我進攻時,敵防御不住,我退卻時,敵始料不及。此外還采取圍點打援的方式,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破壞敵人的防御,或迷惑、干擾敵方的進軍路線,使之不能進攻我方。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于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fā),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爭》)

這里提出了迂與直、利與患的關系。兩軍對陣,以奪取先機制敵為最難。以迂回的方式,出其不意到達戰(zhàn)略要地,比正面走直路要有利得多。彎路迂回,再誘以小利,可以比敵方更主動。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軍爭》)用兵作戰(zhàn)要以奇異多變的方法,不斷地用兵力的分散和集中來變換戰(zhàn)術。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軍爭》)

這里提出“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的方針,爭取主動,先立于不敗之地。“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作戰(zhàn)》)這里是說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對國家不利,用兵者必深思戰(zhàn)爭的利弊。“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九變》)聰明的將帥周全地審視部隊在戰(zhàn)場上利害的各方面,一面鼓舞士氣,增強信心,一面積極預防可能發(fā)生的禍患或意外。“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變》)做好充分的準備,立足于敵人來進犯,使敵人攻不破,打不垮。

《勢》說:

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環(huán)之無端,孰能窮之?

這是說,敵情千變?nèi)f化,戰(zhàn)術也應千變?nèi)f化。所謂千變?nèi)f化,其實主要是正奇交變。“正”是正面對陣的常規(guī)戰(zhàn)術,“奇”是旁出奇襲的靈活戰(zhàn)術。“正”是常規(guī)常道,“奇”是非常規(guī)、非常道。孫子以五聲、五色、五味的變化作比喻,強調(diào)多變,指出正奇之間相互轉變,不可勝窮,強調(diào)在正面鉗制敵人的同時,出奇兵攻擊敵人側后部弱點。

“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治亂,數(shù)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勢》)在戰(zhàn)爭中,由于多重因素或突發(fā)事件對士兵的影響,嚴明整齊的部隊也會發(fā)生混亂,士氣高昂也可能變成一蹶不振,強盛會變得懶散、衰弱,也可能發(fā)生相反的變化。“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眾陷于害,然后能為勝敗。”(《九地》)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士兵陷入危險的境地,反而能拼死奮斗,轉敗為勝。“故備前則后寡,備后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虛實》)

“故知戰(zhàn)知地,知戰(zhàn)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zhàn)。不知戰(zhàn)之地,不知戰(zhàn)之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shù)十里,近者數(shù)里乎?”(《虛實》)無論是戒備,還是出征,都處在矛盾變化之中,被動地戒備敵人,處處分兵,造成兵力薄弱,反不如兵力集中,使敵人被動地戒備我軍。作戰(zhàn)出征,往往不能預料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打,這就容易造成前后左右不能相應的困局。兵不厭詐,“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軍爭》)。“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zhàn)者,欲人之進也。”“辭卑而益?zhèn)湔撸M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行軍》)這是說,千萬不要被敵方的假象所迷惑,而要冷靜地看清其企圖。

孫子以全面的、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戰(zhàn)爭,特別是考慮到政治、外交、財政、糧秣、物資、運輸、道路、氣候、地理、人和、君主賢明與否、將帥才能質(zhì)素、士兵訓練情況和士氣等,因此能明察戰(zhàn)爭之勝負。《孫子》又特別突出地分析了戰(zhàn)爭中各種矛盾運動的變化,反對墨守成規(guī),主張靈活機動的作戰(zhàn)方針。同時,孫子在批評軍事指揮員輕率、冒進、隨意、主觀等病癥時,又強調(diào)了將帥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他們的計謀策劃、戰(zhàn)爭經(jīng)驗,使他們多謀善斷,并善于制造假象,使敵方陷于錯誤,始終把握戰(zhàn)爭的主動權。總之,《孫子》從多方面探討了軍事規(guī)律,尤其以整體、綜合和動態(tài)流衍的方式把握戰(zhàn)爭全局,顯現(xiàn)了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謀略權變,充滿了辯證的智慧。《孫子》是我國古代兵學的奠基性著作,對春秋時期的戰(zhàn)爭經(jīng)驗做了哲學層面的總結,有著極其深刻、豐富、精辟的軍事思想,在我國和世界的軍事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

思考題:

1.何謂“經(jīng)之以五”?

2.孫子的“知己知彼”方法及其哲學意義。

3.試述孫子的整體、動態(tài)、綜合、聯(lián)系、辯證的戰(zhàn)爭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河市| 四川省| 博爱县| 靖边县| 广南县| 刚察县| 临潭县| 高台县| 高台县| 濉溪县| 庆元县| 长春市| 康保县| 江源县| 潞城市| 深泽县| 聂荣县| 左贡县| 逊克县| 罗城| 鹤山市| 漠河县| 江安县| 江源县| 义马市| 英超| 浠水县| 姚安县| 蛟河市| 阜阳市| 剑阁县| 高平市| 保亭| 迁安市| 当雄县| 望江县| 磴口县| 余江县| 汤阴县| 廉江市|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