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有兩個信條最足以觸怒全人類:其一是它和他們的理性的成見相反;其二是和他們的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見相沖突。”

“精神分析所提出的第一個命題是:自身的心理過程是無意識的,整個心理活動只有部分和某些個別的行為才是意識的。……第二個命題也是精神分析的創見之一,它主張一切本能沖動都可描述為性沖動,而且無論從廣義和狹義上說,都是神經和精神疾病的重要起因。更進一步說,我們認為這些同樣的性沖動為人類精神的最高文化、藝術和社會成就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1856年5月6日出生于現屬捷克的摩拉維亞(Moravia)一猶太羊毛商人之家,4歲時隨家人遷居維也納。他天資聰慧,很小就喜歡讀書。除母語德語和希伯來語外,他8歲開始學英文,初涉莎士比亞的作品,9歲開始學法語,此外,還學習了拉丁語和希臘語,并自學了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1865年,進入維也納的斯佩爾中學,成績連續7年一直是全班第一名。中學階段弗洛伊德接受的是典型的古典教育,內容包括希臘神話、哲學和文學,中學畢業論文是關于索福克洛斯《俄狄浦斯王》中的一段詩歌。1873年被保送到維也納大學醫學院,開始了8年的學醫生涯。在此期間,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他,此外,他還涉獵了大量人文學科的作品,費爾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成為他最為崇拜和欣賞的哲學家。他參加了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1838—1917)的討論班,后者的心理學思想對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879年,他服兵役一年,期間在布倫塔諾的建議下把穆勒的4篇文章從英文譯成了德文。在于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后,他和當地的很多猶太人一樣以行醫為業,擔任臨床神經科醫生,終生從事精神病的臨床治療工作。1882年與精神病學家J.布羅伊爾(Josef Breuer,1842—1925)合作,用催眠術醫治癔病。1885年和1886年間到法國,先去巴黎就學于法國著名神經病學專家J. M. 沙可(Jean-Martin Charcot,1825—1893),后赴南錫(Nancy)參觀催眠療法,燃起了他對無意識觀念的興趣。1886年與瑪莎·伯奈斯結婚,婚后生有三男三女,女兒安娜(Anna Freud,1895—1982)后來也成為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1895年,他與布羅伊爾合作發表《歇斯底里研究》,這被看成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弗洛伊德在1896年第一次以法文使用“精神分析”一詞,之后以德文繼續使用)的處女作。在技術上,他拋棄了古老的催眠術,代之以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由此發現隱藏的病因。在分析許多病例后弗洛伊德確信:本能特別是性的問題對神經癥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兒童常常表現出強烈的亂倫沖動即所謂的俄狄浦斯情結;夢在精神分析中具有極端重要性,認為“夢中概括了神經癥的心理學”。1900年,發表《夢的解析》。可以預料,這部包含了上述思想的著作必定遭到“文明”社會的抵制。出版后的8年間該書只售出600本,而弗洛伊德從中只獲得209美元的稿費。這和此前40年出版的另一本顛覆性著作即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命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它的第一版1250本在當天即銷售一空。也是在1900年,弗洛伊德在大學里開設了一門有關夢的課程,遺憾的是只有三名聽眾。從1902年開始,在弗洛伊德周圍聚集了一批年輕的學者,成立了具有傳奇色彩的“星期三心理協會”(the Wednesday Psychological Society),在弗洛伊德的候診室里研討神經官能癥問題。后來,弗洛伊德由個人心理分析轉向了文化心理分析,除了醫生和科學家之外,他還把音樂批評家、戲劇批評家和哲學家吸收到他的圈子中來。這些人大約占了“星期三協會”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1908年,在該協會的基礎上,創立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1910年發展為國際精神分析學會,1919年創建國際精神分析學出版社。在這期間,弗洛伊德迅速蜚聲世界,經常應邀外出講學,并培養了一批學術繼承者,如后來也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榮格、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等。精神分析運動從此也成為遍布世界各地的國際性運動:一時間,柏林精神分析學會、紐約精神分析學會和美國精神分析協會、布達佩斯精神分析學會、英國精神分析學會、意大利精神分析學會、荷蘭精神分析學會等相繼成立。1909年,弗洛伊德訪問美國,在克拉克大學發表演講,反響熱烈,聽眾包括威廉·詹姆斯。1911年秋天,在魏瑪舉行的精神分析學大會上,弗洛伊德結識了當時歐洲著名的文化女性莎樂美,并收其為徒。之后,這位“能使男人受孕的女性”成了弗洛伊德的摯友,從事心理分析研究凡20年。1911到1913年間,由于不滿于弗洛伊德的“泛性論”,榮格和阿德勒紛紛脫離弗洛伊德,自立門戶。1926年,弗洛伊德在柏林拜會愛因斯坦,開始了兩位偉人之間的友誼。1933年納粹執政期間,納粹黨人在柏林公開燒毀弗洛伊德的著作,理由是弗洛伊德夸大性問題而毀滅了人的靈魂。1938年德軍入侵奧地利,在包括羅斯福總統在內的眾多名流的幫助下,弗洛伊德得以逃出維也納遷居倫敦,后來他的四位姐妹都死在了納粹的集中營里。從1923年開始,他被診斷患了口腔癌,據說這與他每天抽20支雪茄的習慣有關,但即使在癌癥被發現后他也沒有改變這種習慣。1923—1939年,他接受了33次手術,雖然非常痛苦,但由于他拒絕使用止痛藥,所以他的頭腦仍然保持十分清醒,直到1939年12月23日,他的醫生馬科斯·施努爾為他注射了大劑量的嗎啡,為弗洛伊德實施了安樂死。當初,他為了“死于自由”而來到英國,現在,他主動選擇了死亡,把他的自由意志貫徹到了最后。弗洛伊德生前即開始享有很高的聲譽,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榮任英國皇家科學院通訊會員,成為與牛頓、達爾文等人并列的偉大科學家。有人幾度提名他為諾貝爾醫學獎候選人,托馬斯·曼甚至曾經為他推薦過諾貝爾文學獎。雖然他最終與諾貝爾獎無緣,但他的著作無疑屬于對現代世界發生顛覆性影響的偉大著作之列。美國前全國圖書館協會主席唐斯博士把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列為“改變世界歷史面貌”的16部名著之一,且居榜首。“從數字上看,今天在一般和專業文獻中對弗洛伊德的引用,遠遠超過對莎士比亞、《圣經》或者其他偉大歷史人物——不管是近代的,還是古代的——的引用。”1

弗洛伊德夫婦(1885)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1901)、《性欲三論》(1905)、《圖騰與禁忌》(1913)、《論無意識》(1915)、《精神分析引論》(1917)、《自我與本我》(1923)、《幻想的未來》(1927)《文明及其不滿》(1930)、《精神分析引論新篇》(1933)、《摩西與一神教》(1939)等。

盡管弗洛伊德是一位心理學家,但他的工作自始至終有一種哲學追求。他說過:“除了哲學的洞見,沒有一樣事物能引起我的興趣,我正在往滿足這個愿望的道路上走,正如我從醫學的事業走向心理學。”2在弗洛伊德看來,西方形而上學的歷史實際上是人類自戀的歷史,這種自戀表現為一系列上升運動。蘇格拉底—柏拉圖哲學在人們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之外虛構了一個理念的世界,人通過本體形而上學“成功地”“逃離”了“大地”;笛卡爾從普遍懷疑出發,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題,人通過主體形而上學“成功地”“逃離”了自己的身體;黑格爾通過思維與存在辯證同一學說,把人的“理性”膨脹為“宇宙精神”。在人類自戀的歷史中,同時伴隨著相反的運動,即伴隨著對人類自尊心的重大打擊。打擊之一來自哥白尼的學說。在此之前,居支配地位的是地心說,按照這種理論,人所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均繞地球運行。哥白尼指出,我們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僅僅是無窮大的宇宙體系內的一個小斑點。于是,人類中心論受到了第一次重創。打擊之二來自達爾文的學說。按照這種學說,人沒有任何神圣的、非自然的高貴血統,他只是動物界的物種之一。人是類人猿的后代,并且始終具有一種不可磨滅的獸性。這是對人類中心論的第二次重創。打擊之三來自弗洛伊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弗洛伊德以前,傳統的“意識哲學”把心理與意識等同起來,認為心理學即是而且只是研究人的意識的科學。而精神分析所提出的第一個命題是:人的心理過程是無意識的,整個心理活動只有部分和某些個別的行為才是意識的,而且,無意識是人類精神生活的策源地和真正動力之所在。精神分析提出的另一個命題是:一切本能沖動都可描述為性沖動。性沖動不僅造成了神經和精神疾病,而且為人類精神的最高文化、藝術和社會成就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用弗洛伊德的話說,“精神分析有兩個信條最足以觸怒全人類:其一是它和他們的理性的成見相反;其二是和他們的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見相沖突。”3這樣,弗洛伊德通過其無意識學說和性本能說重創了笛卡爾肇始的近代主體形而上學,從而在現當代哲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县| 化州市| 嵩明县| 策勒县| 法库县| 兴和县| 伊金霍洛旗| 淮北市| 防城港市| 庆阳市| 信丰县| 清涧县| 郑州市| 安塞县| 白朗县| 邵阳市| 临武县| 迁安市| 含山县| 绥化市| 兴仁县| 吴桥县| 巴彦淖尔市| 上林县| 江源县| 益阳市| 贵阳市| 汽车| 垫江县| 安仁县| 乐昌市| 甘肃省| 龙南县| 乐清市| 颍上县| 南宫市| 社会| 额敏县| 白银市| 江阴市|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