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宏觀架構

前面,我們在概述萊布尼茨自然哲學學術背景的基礎上,從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生成的角度依序考察了萊布尼茨對笛卡爾、笛卡爾派、自然主義及野蠻哲學(即泛活力論)和牛頓的批判,下面我們將從邏輯層面對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宏觀架構、動力學思想、物質觀、有形實體學說及其理論得失作出考察。

當我們立足17世紀,考察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宏觀架構時,我們便會發現其最重大的特征在于它的理論深度,在于它具有自己的形而上學維度。注38相形之下,笛卡爾和牛頓的自然哲學雖然也間或論及本體論問題,但卻基本上滯留在物質現象界。就笛卡爾來說,一如他自己所言,其自然哲學或“物理學”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1)自然的“第一規則或原理”;(2)諸天、恒星、行星、彗星以及一般來說整個宇宙的“組成”;(3)“地球的本性”,以及地球上最常見的一切物體,如空氣、水、火和磁石的本性;(4)在地球上最常見物體中觀察到的“各種性質”,如光、熱、重等。注39不難看出,其后三個方面的內容無疑屬于形而下學的范疇或自然科學的范疇。即使就第一個方面的內容來看,也很難說完全跳出了形而下學的界域。因為笛卡爾所說的自然的“第一規則或原理”無非關涉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物性論,強調物體的本性只在于廣延;另一個是運動觀,強調“物質的全部花樣,或其形式的所有多樣性,都依賴于運動”。注40所有這些雖然都與形而上學相關,但總的來說,至少從萊布尼茨的眼光看來,都屬于理論自然科學或物質現象界的范疇。事實上,笛卡爾既然將他的哲學區分為“形而上學”(樹根)、“物理學”(樹干)及“醫學、機械學和倫理學”(樹枝)三個部分,在他的哲學體系里,就已經明白無誤地將他的自然哲學或物理學排除在形而上學的界域之外,而成為一種“前形而上學”或“形而下學”的東西了。如果說笛卡爾的自然哲學處于他的形而上學的界域之外,則牛頓的自然哲學就更其如此了。黑格爾在談到牛頓的“自然哲學”時,曾經寫道:“‘物理學,要謹防形而上學呵’!這就是他的口號。”“從這時以來,實驗科學在英國人那里就叫作哲學;數學和物理學就叫作牛頓哲學。”注41而且,既然牛頓將其自然哲學的代表作稱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既然他的這部著作的宗旨在于“使自然現象從屬于數學的定律”,既然他在這部著作中“拒絕任何假設”,斷言“凡不能由現象導出的,被稱為假設;且假設,無論是形而上學的,或者是物理學的,無論是隱藏的屬性的,或者是力學的,在實驗哲學中都是沒有地位的”,注42則牛頓便根本不可能將自己的理論自然科學置放在形而上學的基礎之上。

鑒此,在本文集中,萊布尼茨曾反復批評笛卡爾和牛頓自然哲學的淺薄性。例如,在《對笛卡爾〈原理〉核心部分的批判性思考》一文中,萊布尼茨就曾明確無誤地批評了笛卡爾,說道:“為解釋自然現象,除那些取自抽象數學或取自大小、形狀和運動的學說的原則外,根本無需任何別的原則,而且除幾何學這個科目的問題外,他不承認其他任何別的問題。”他強調說:“我完全贊同,所有特殊的自然現象只要我們對之作出充分的探究,我們便都能夠對之作出機械論的解釋,我們不可能依據任何別的基礎理解物質事物的原因。但我還是堅持認為,我們還必須進而考察這些機械原則和自然的普遍規律本身是如何來自更高的原則而不可能僅僅藉量的和幾何學的考察得到解釋;毋寧說在它們之中有某種形而上學的東西。”在《反對野蠻的物理學》一文中,針對牛頓的物理學神秘主義,萊布尼茨也強調指出:“在自然中每一件事物都是以力學的形式發生的,但力學的原則卻是形而上學的。”由此看來,強調自然哲學的形而上學維度實在是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一個典型特征,實際上,萊布尼茨的自然哲學,無論是他的有形實體學說還是他的動力學,都是在批判笛卡爾和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淺薄性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來的。萊布尼茨在談到自己的自然哲學系統時,強調了自己的自然哲學系統不僅“介于形式哲學與物質哲學的中途”,而且“同時保留了兩者并且將它們正確地結合在一起”;正是因為如此,他的自然哲學系統才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系統”。注43

《大乘起信論》講“一心二門”,斷言:“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為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注44萊布尼茨的自然哲學與此頗有幾分相似。這是因為他的自然哲學也同時蘊含兩個層面,其一是理論自然科學層面,其二是形而上學層面。其中,理論自然科學關涉的是物質現象界,大體相當于《大乘起信論》中所說的“心生滅門”,形而上學關涉的是精神本體界,大體相當于《大乘起信論》中所說的“心真如門”。而且在這里,萊布尼茨也正是藉物質現象界與精神本體界的體用關系,將機械論與目的論、派生的力與原初的力、有形實體與簡單實體、自然界與道德界等自然哲學的這些要素統一協調起來,從而搭建起了他的比較嚴謹、基本自足的自然哲學的宏觀架構。

物質現象界與精神本體界、理論自然科學與形而上學不只是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兩個基本層面,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也體現了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生成的理論進路。因為如上所述,萊布尼茨是在批判笛卡爾等人的理論自然科學,特別是在批判笛卡爾理論自然科學的過程中逐漸建構起其自然哲學體系的。既然笛卡爾的理論自然科學最基本的內容不是別的,即是他的物性論和運動觀,也就是他的“幾何物理學”(“位置哲學”)和“運動哲學”,對笛卡爾“幾何物理學”和“運動哲學”的批判考察自然而然地便構成了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邏輯起點和歷史起點。事實上,萊布尼茨的自然哲學也正是從對笛卡爾“幾何物理學”和“運動哲學”的批判起步,逐步形成他自己的物性論、有形實體學說和動力學的。萊布尼茨在1671年致阿爾諾的信件中就明確地表達了他的自然哲學的這一邏輯進路。他寫道:“幾何學或位置哲學是達到運動和物體哲學的一個步驟,而運動哲學又是達到心靈科學的一個步驟。”后來,萊布尼茨在《對笛卡爾〈原理〉核心部分的批判性思考》一文中又進一步解釋說:“因為除廣延及其變形外,在物質中還有一種力或活動能力,我們就是藉這種力或活動能力從形而上學過渡到自然,并且從物質事物過渡到非物質事物的。”由此看來,如果說“一體兩面”或“一心開二門”構成了萊布尼茨自然哲學靜態結構基本特征的話,從對笛卡爾“幾何物理學”和“運動哲學”的批判到萊布尼茨動力學和心靈哲學的構建便構成了萊布尼茨自然哲學動態結構的基本特征。

追求真與善、美和圣的統一,也是萊布尼茨自然哲學宏觀架構的一項重要特征。毫無疑問,萊布尼茨所主張的自然哲學最根本的就在于追求一個“真”字:從實存事物的層面(或者從理論自然科學層面)說,追求的是事實真理的真;從可能事物的層面(或者從形而上學層面)說,追求的是永恒真理的真。但“真”在萊布尼茨的自然哲學系統中卻并非一個孤立的選項,而是與“善”、“美”和“圣”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真與善、美和圣的統一乃萊布尼茨自然哲學宏觀框架的最高意境。

首先,萊布尼茨的自然哲學不僅追求真,而且還進一步追求善。在《論自然科學原理》一文中,萊布尼茨在談到“自然科學”的“功用”或“價值”時,曾經指出:“關于各種物體的知識由于下面兩點理由而最為重要:首先,是使我們的心靈因理解各種事物的目的和原因而得以完滿;其次,是藉增進身體健康、減少身體受到的傷害而保存和營養我們的身體,而我們的身體乃我們靈魂的器官。”在《對笛卡爾〈原理〉核心部分的批判性思考》一文中,萊布尼茨不僅提出和闡述了“形而上學的頂峰和倫理學的頂峰”的“合二而一”問題,而且還強調指出:“在我們對個別自然現象的考察中,我們將既有助于我們的人生幸福,也有助于我們心靈的完滿,既有助于智慧,也同樣有助于虔誠。”在《反對野蠻的物理學》中,萊布尼茨不僅提出了建立“一種更為高尚的形而上學和倫理學”的問題,而且還指出:“由事物的已知原因中,我們便可以獲得關于真正幸福的知識。”

其次,萊布尼茨不僅追求真和善,而且還進一步追求美。既然萊布尼茨將美界定為一種和諧的秩序,或是由和諧的秩序產生出來的東西,既然自然界在萊布尼茨看來是上帝按照前定和諧原則創造出來的,則他的自然哲學之注重美和強調美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了。在《物質與無窮的本性》中,萊布尼茨從連續律的高度強調說:“在一粒最微末的灰塵里,實際上,在各個原子中,都存在有許多世界,這些世界在美和多樣性方面并不比我們自己所在的世界低劣,一方面這是可能的,另一方面這其實也是必要的。”在《論自然本身,或論受造物的內在的力與活動》一文中,萊布尼茨針對斯特姆關于“有形實體根本不可能具有任何能動的運動能力”的說法,批評斯特姆的這樣一種說法從根本上違背了“事物的秩序、美和合理性”。在《論物體和力》一文中,萊布尼茨進一步強調指出:“物質的必要性和形式的美”之所以能夠“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乃是上帝這個“自然建筑師”“卓越謀劃”的結果。

最后,萊布尼茨不僅追求真、善和美,而且還進一步追求圣。這也是不難理解的。因為既然上帝是自然的建筑師,既然自然是上帝依照其前定的和諧原則建造出來的,既然上帝不僅是人的造主,而且還是人類共和國的君王,則人類在追求真、善、美的同時也追求圣就是一件比較自然的事情了。在《論兩個自然主義者派別》中,萊布尼茨之所以批判霍布斯、斯賓諾莎和笛卡爾,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在萊布尼茨看來,他們三個都程度不同地缺乏“虔誠”。在《論自然科學原理》一文中,萊布尼茨明確指出:“探究事物原因和目的的理論自然科學的最大功用在于促進心靈的完滿和對上帝的敬拜。”在《論一項對藉考察上帝智慧來解釋自然規律有用的普遍原則》中,萊布尼茨不僅提出了“使哲學神圣化”的口號,而且,還發誓說:“我要使哲學神圣化,由上帝各項屬性的源泉形成它的一道道河流。”他強調說:“機械哲學或微粒哲學”非但不會“使我們疏離上帝和非物質實體”,“只要我們作出必要的矯正并對之作出正確的理解,它反倒引導我們達到上帝和非物質實體”。在《反對野蠻的物理學》一文中,萊布尼茨明確地指出:“一種更為高尚的形而上學和倫理學也就是一種更為高尚的自然神學及一種永恒的和神圣的法理學。”

總之,“一心開二門”,強調作為自然哲學兩個基本層面的理論自然科學與形而上學的滲透和貫通,強調真、善、美、圣的統一,乃萊布尼茨自然哲學宏觀架構的基本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贵定县| 岳阳市| 蓝田县| 汉阴县| 潢川县| 广东省| 汕头市| 舞阳县| 新田县| 衡山县| 英山县| 岱山县| 滨州市| 九江市| 盐亭县| 徐州市| 齐齐哈尔市| 米易县| 潮州市| 舞钢市| 昆山市| 麻江县| 佛山市| 大安市| 巩留县| 长乐市| 阿城市| 新源县| 宁津县| 清原| 扎兰屯市| 南乐县| 富源县| 监利县| 宁强县| 会昌县| 靖边县| 涟水县| 滕州市| 铜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