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密爾格拉得
  • (俄)果戈理
  • 2217字
  • 2022-07-20 17:08:21

《彼得堡故事》中共有七篇小說,其中《涅瓦大街》《肖像》《狂人日記》曾經在1835年出版的《小品集》中發表過。1836年以后,果戈理游歷歐洲,旅居羅馬,對藝術與宗教、藝術與現實的關系都有了新的看法,因此他對自己的舊作進行了改寫,并將它們一起收錄在新的作品集中。《彼得堡故事》集中反映了果戈理在創作成熟期的世界觀和藝術觀。

果戈理筆下的彼得堡是個充滿謊言與假象的世界。在這里“一切都是欺騙,一切都是幻影,一切都和表面看到的樣子不同!”你眼前看到的純情少女,其實是個賣身為生的娼妓;那個衣冠楚楚的官僚,其實是個脫離了主人身體的鼻子;看似志得意滿、功成名就的畫家其實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才能;那幅看起來人畜無害的肖像畫其實蘊含著魔鬼的力量,會把所有擁有它的人引入黑暗的深淵……在這個虛偽的世界里,想要誠實地、高尚地生活的人們注定沒有幸福的結局。《涅瓦大街》中,高尚的畫家庇斯卡遼夫因為愛情理想的破滅而悲慘地死去,而他的朋友,只把愛情當成享樂的庇羅果夫仍好好地活在世上;《外套》中,兢兢業業的小官吏通過節衣縮食買來的新外套被人搶走,而為此受到訓斥并付出生命代價的卻是他自己。美德不被獎賞,惡行不被懲罰,果戈理顛覆了傳統文學中的道德范式,并以這樣的情節設定表現了現實的非邏輯性。

《彼得堡故事》收錄的三篇舊作中,《肖像》一篇與舊版相比差別最為明顯。果戈理對《肖像》進行了大手筆的改寫,新版《肖像》成為果戈理在新時期的美學宣言。果戈理通過小說中的人物——僧侶畫家之口,闡明了自己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基督教藝術觀。首先,他認為現實沒有高下之分,任何材料都可以成為藝術家描繪的對象,但是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藝術家的心靈參與,只有心靈純潔的藝術家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其次,有罪的藝術家只有在宗教的懷抱中才能獲得拯救,才能洗凈自己的靈魂并獲得重生;最后,藝術家保持心靈純潔的奧秘就在于為藝術獻身,遠離塵世的享受與歡樂,徹底地投身于藝術之中。在《肖像》中果戈理開始表現出說教傾向,明確提出了藝術家的“心靈事業”問題。

與《密爾格拉得》相比,《彼得堡故事》中感傷激情的成分進一步增加,悲苦的情緒始終籠罩在底層社會小人物的身上,營造出一種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效果。在小說《外套》中感傷的氣息達到了頂峰,雖然滑稽可笑的畫面仍然存在,但是作品的整體基調已經發生了改變。冷酷的社會現實讓身處底層的小官吏沒有任何實現幸福的可能,他們飽受屈辱的心靈唯有在幻想中才能獲得情感上的安慰與補償。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那些需要被保護的人在很多方面受恩于果戈理。”果戈理塑造的“小人物”形象提高了這一階層的個體尊嚴與人格,讓人們意識到“小人物”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感情和渴望,也值得被人們珍惜和保護。

最后,關于《馬車》和《羅馬:片斷》需要做一點說明。這兩篇小說看上去似乎偏離了“彼得堡故事”的主題,故事的發生地都與彼得堡相距甚遠。《馬車》中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小縣城,《羅馬:片斷》中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意大利。果戈理這樣安排自有其深意。外省小城既是所有外省城市的縮影,也是彼得堡空間的延伸,在那里發生的一切都和彼得堡生活一樣虛幻且不可思議。果戈理借此說明,彼得堡的非邏輯性不僅是彼得堡的地域性特征,而且是具有全俄羅斯的性質。《羅馬:片斷》在小說集中的意義與《馬車》并不一樣,它是作為彼得堡的對立面和參照系而存在。果戈理將羅馬置于永恒的理想之城的位置上,明朗、熱情的羅馬與涅瓦河畔灰暗、憂郁的帝國首都形成鮮明的對比,那里才是藝術和藝術家的理想圣地。在果戈理的認知中,理想之城羅馬不僅與冷漠、虛偽的彼得堡相對立,而且與整個羅馬以外的世界相對立,它不僅是一座城市,而且更是幸福的彼岸所在。這兩篇作品的存在使《彼得堡故事》的敘事空間擴展到了全俄羅斯、全世界的范疇,表達了果戈理在經歷過彼得堡殘酷現實的考驗和多年海外生活之后對整個資本主義現代文明所抱有的懷疑與否定態度。

在《彼得堡故事》中,果戈理遠離了浪漫主義的藝術傳統,轉向描寫現實生活,但是果戈理并不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在小說《肖像》中他保留了神秘主義的痕跡,用模糊的幻想代替了直接的幻想;小說《鼻子》以鼻子出走這一幻想事件為基礎展開敘述;而在小說《外套》中果戈理直接給這篇現實主義作品加上了一個幻想式結局,讓巴施馬奇金的鬼魂為自己生前受到的委屈進行了報復。在浪漫主義創作中加入現實主義元素,在現實主義創作中保留浪漫主義印記;在幽默歡樂的作品中插入感傷憂郁的音符,在感傷激情的作品中保留滑稽可笑的細節,這種藝術風格的復雜鑲拼正是果戈理藝術世界的本質特點。

果戈理以其獨特的藝術創作開創了俄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時代,這個時代雖然已經結束,但是他對俄國文學的影響并沒有消失。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說過,“我們都是從果戈理的‘外套’中走出來的。”果戈理的藝術世界滋養了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左琴科、布爾加科夫等人在內的眾多俄國作家。時間將漫長的歲月帶入永恒,但是果戈理的聲音直到今天仍然讓讀者感動,他的作品仍然以難以企及的精神花火閃耀在讀者面前。

*  *  *

在果戈理位于莫斯科新處女公墓的墓碑上寫著選自《圣經》之《耶利米書》中的一句話:“我用痛苦的眼淚嘲笑。”這句話是對果戈理的人生與創作的最佳注解。

侯丹

二〇二二年一月于北京


[1] “散文”在俄國文學中通常是指無結構重復和節奏劃分、有別于詩歌的無韻文本。短篇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隨筆、寓言等都屬于散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乌拉特后旗| 武陟县| 攀枝花市| 溧水县| 赫章县| 乌拉特中旗| 繁峙县| 浦东新区| 京山县| 清涧县| 高碑店市| 株洲市| 墨脱县| 新龙县| 黎川县| 甘南县| 当雄县| 滦南县| 德阳市| 瑞丽市| 青龙| 土默特右旗| 高青县| 文成县| 海伦市| 兴和县| 柯坪县| 元谋县| 越西县| 江津市| 临沂市| 山阴县| 大埔区| 晋宁县| 公安县| 平顺县| 五指山市| 凉城县| 固阳县|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