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花開落
- 陳安 周丹 陳櫻花
- 3186字
- 2022-07-28 21:05:16
地獄之火與灰色絕望
日本像是被陸地忽視的小孩,發誓要用禍端來刁難父母。火山是這座島嶼自我表達的刻意著墨,這個“坐在火藥桶上”的島國,一直以來并將永遠接續地受到地獄之火的淬煉。
地獄之火
京都、銀座、富士山,分別象征著日本的歷史、現代與自然。享譽全球的富士山婀娜曼妙,卻天然孕育著不可一世的地獄之火。她接受生活于此的人們世代的尊崇與敬畏,與癡迷景仰。日本人對死亡的超然世外,使他們勇于面對任何自然神力。
距今大約11000年前,古富士的山頂西側開始噴發出大量熔巖,形成了現在的新富士主體。此后,古富士與新富士的山頂便東西并列。富士山的名字,自古以來,就經常在日本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富士山山體高聳入云,山巔白雪皚皚,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稱。日本人視它為“不二的高嶺”,還以“玉扇倒懸東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陽”來稱贊它。
其實,富士山火山自1707年以來就再沒有噴發過。謹慎的日本人不愿把它看作死火山,而只說明它是一座休眠火山。因為“富士”源于蝦夷語,意為“永生”。原發音來自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族的語言,意思是“火神”。在《竹取物語》中,許多武士將長生不死的靈藥在最接近天堂的富士山上燃燒,因此,將這座山命名為“富士山”“不死山”或“不盡山”。在日語中,“不死”和“不盡”的發音也都與“富士”接近。沉默的富士山孕育火種,山體擋住了大部分的寒冷空氣,硬是把冬天擋在了山的另一邊!(它代表著:信仰不死,精神不滅。)
富士山是日本的神圣象征,被日本人民譽為“圣岳”。山頂設有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用于祭祀富士山的神靈——記紀神話中的女神“木花開耶姫命”。傳說,天孫邇邇蕓神在笠紗的海角遇到大山津見神的女兒木花開耶姬,遂向其父大山津見提親求婚。父神很高興,并把她及其姐姐石長姬連同許多貢品一起送獻給大神。不料大神嫌棄姐姐生相丑陋,將其退回。父神感到惱羞,便進一步說明石長姬寓意祝禱大神萬壽無疆,而木花開耶姬是祝愿大神像花一樣榮華富貴。石長姬被送回,將意味著天神之子的壽命會如花一樣短暫。
之后,天孫臨幸木花開耶姬,一夜而有孕卻反生疑心。為此,木花開耶姬向大神發誓,若孩子是天神之子就會安然無恙。于是大神將她禁足于無窗大殿,并以土堵門。當木花開耶姬臨產時,大神還在殿里點起了火。最終,木花開耶姫順利產子。而她是誕下火種的神明,正如富士山一樣,優雅靜美但胸懷熾熱。
此外,有關富士雪頂的傳說,在《常陸國風土記》中有記載。據說,天神拜訪富士山神的住處,請求留宿,但是被主人以齋戒為由拒之門外。后來天神拜訪筑波山神,在請求留宿時,卻受到了熱情款待。此后富士山便遭到了終年積雪的懲罰,而筑波山上則香火不斷。平安時代的文學作品《更級日記》中,還記載了富士山神可以決定朝廷次年的人事更替的觀念。到了江戶時代,攀登富士山也在平民百姓中流行起來。平民們由于對富士山強烈的信仰,特地在江戶各地堆起了許多富士冢。所謂“富士冢”,就是在能夠眺望到富士山的地方用土堆起的小山丘,在山丘頂部同樣建有淺間神社以供人參拜。因此,無法抵達富士山的人就能在當地體驗攀登。這樣的富士冢很多被命名為“淺間山”或者“朝熊山”。另外從港灣眺望到富士山的地方,也有建立淺間神社石碑的風俗。
在高漲的富士山信仰的帶動影響下,江戶時代誕生了許多以富士山信仰為基礎的神道教與佛教融合的新宗教。這些宗教在江戶建立組織,許多都達到對幕府構成威脅的規模,因此受到了幕府的鎮壓。這些宗教在明治維新中得以保存,與現在的實行教、丸山教和扶桑教等都有淵源。時至現代,仍有許多以富士山信仰為基礎的組織,比如奧姆真理教和法華三法行等都在富士山的山麓設立總部。
災難“盛景”
無論是和挪威森林客氣有禮的短兵相接,還是美西66號公路上一腳油門踩到底的公路之旅,與自然相近的經驗,在日本人的災害“盛景”面前都顯得過于淺薄。這個四季分明的國度,他們敬重自然,講求凈化儀式,注重農耕儀禮的傳統。文明,但疏離,像圓熟的日本人最擅長把握的人際距離一樣,他們游刃有余地拿捏著自己與自然的遠近。他們冷靜旁觀卻熱情欠奉,但誠如假面情侶,在多年間悉心出演相敬如賓的戲碼一般,終究會厭倦。日本人需要從地獄烈火燃燒殆盡后的灰燼中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做一個不那么“客氣有禮”的造物人,在灰色絕望中縱情享樂。
日本人在千百年的災難錘煉下存活至今,似乎終于讓我們這樣的“世外人”隱約察覺到了災難帶給他們的無可比擬的奇景盛況。“火山之國”之中分布著270座火山,占世界火山總數的十分之一。日本火山廣布全國又相對集中,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島的本州、九州、北海道等大島以及伊豆諸島、南西諸島和千島群島等島鏈上。大體上沿西南東北方向分別形成七個火山帶。火山賜予他們的珍寶有兩樣——山頂秀美異常的火山湖以及獨一無二的絕美火焰。
富士山的北麓有富士五湖。從東向西分別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本棲湖。河口湖中映射著富士山的清澈倒影;精進湖最小,湖岸卻高聳懸崖,地勢復雜;本棲湖水深而湖面終年不凍,透著深不可測的神秘色彩。此外,由于火山的噴發,富士山在山麓處還形成了無數山洞,有的山洞至今仍有噴氣現象。其中,富岳風穴內的洞壁上結滿鐘乳石似的冰柱,終年不化,堪稱罕見奇觀。
仍舊活躍的活火山,憤怒地噴發著沸騰的熔巖,不知道會在哪一個黝黑的夜打開靜默的地獄之門。炫目的火焰被濃霧蒙上面紗,加之空氣中的霧霾折射出的光影效果,多了一分變幻莫測的隱秘的艷麗。那一團團翻騰的濃霧后面,總有鬼魅的紅光透出,虛無縹緲。山神大概也眷顧著這群珍視生命的人,于是在一次一次的濃霧突襲后,又歸于平靜。
然而,誰能想富士山那終年積雪,看來優雅乖俏的山頂能噴出熾熱的巖漿。同樣,富有盛華美景的九州鹿兒島縣,卻是櫻島超級火山的所在地。櫻島火山海拔1117米,方圓70公里,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活火山。300年前它開始周期性地爆發,成為日本列島所有活火山中最活躍的一座。1914年前,櫻島火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島,可是1914年初火山噴發,不僅奪去了世代生活于它腳下的百姓們安居樂業的生活,炙熱的巖漿還把這座火山與大隅半島統統吞噬。2000年,伊豆群島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群發地震及火山活動。地震觀測顯示,這次群發地震期間發生的地震次數比同區域過去5年中所發生的地震總數還多,釋放的總能量位居伊豆群島地區歷次群發地震之首,使得三宅島的近3000名居民被迫全體離島避難。至2014年,距離東京200多公里,位于日本長野縣與岐阜縣交界處的御岳火山突然爆發,并噴出高達3千米的火山灰。在各大火山不停歇地釋放自身威力的同時,已有的火山還在不斷地新生火山。在北海道就有一座因火山噴發的火山巖堆積而形成的新火山。由于在日本昭和年間形成,便取名為昭和新山。
在日本火山群中,約有80座是活火山,幾乎占全國火山總數的30%。火山爆發,巖石或巖漿被粉碎成細小顆粒,從而形成了堅硬、不溶于水的火山灰。火山灰拋擲上升到空中,出現“陽傘效應”。灰層一方面反射太陽的輻射,一方面減少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使地球溫度降低。
火山是來自地底深處的能量釋放,島國熱切地期望扎根,積極地同熾熱巖漿交流共存。他們崇拜一切偉力,所以可以對無盡的灰暗盡力包容。這是日本人持樂觀態度展現出來的“造物熱情”。
災難使日本人樹起了頑強的精神信仰,支撐著他們對生命的寄托。就像喜歡聊敘痛苦的往往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人,你聽那飽嘗人間苦難年老的貝多芬反而唱響了歡樂頌。災難同時賜予的“盛景”也足以使他們絕望。《世說新語》里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講到,王徽之見皎皎雪夜,猛然起興,連夜溯流而上前往拜訪隱士戴逵。經宿方至,到了戴家門前卻不進而返。問故,他只說,“乘興而行,興盡而歸,何必見戴”。是啊,日本所見之高山紅火,是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時也是他們的信仰和靈魂。在火山噴發后的灰土中,這片島嶼上個體的刺激已全然消失,一切都終于要歸于那無欲、無憎、無懶惰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