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規制對旅游產業結構與競爭力的影響研究
- 彭聰
- 1516字
- 2022-07-28 21:00:12
1.3 結構安排
本書共分為七章,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本章主要闡述本書的研究背景和意義,介紹研究思路和框架,提出了研究內容與方法、研究的重點與難點,同時指出本書的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理念與文獻綜述。首先,通過對主要研究對象進行科學合理的概念界定,明確研究對象的內涵與范疇,為進一步的文獻梳理以及后續研究奠定基礎。其次,對書中涉及的8個理論進行簡單介紹,為后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最后,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理論與研究的系統梳理,回顧了環境規制理論、旅游產業結構理論以及旅游產業競爭力理論的演進與發展,綜述了環境規制(強度)的理論與實證在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競爭力方面的研究。
第三章,指標測度與分析。本章主要對環境規制強度、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競爭力指標進行構建與測度。首先,基于對環境規制強度、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競爭力三個概念的界定,構建了相應的指標體系,并得到我國31個省區市2007—2016年的環境規制強度指數、旅游產業結構指數以及旅游產業競爭力指數。其次,對當前我國31個省區市的環境規制強度、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競爭力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結論:整體而言,雖然我國環境規制強度的總體水平并不高,但有增強的趨勢,且東部地區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區;我國旅游產業結構指數也處在較低水平,東、西部地區的旅游產業結構指數顯著高于中部地區;旅游產業競爭力指數整體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東部地區旅游產業競爭力顯著強于中、西部地區,并呈現出壓倒性的優勢。同時,從三個指數的整體變動趨勢可以看出,環境規制與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競爭力之間存在同向變化的趨勢。
第四章,從理論角度分析了環境規制強度對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影響機制與作用路徑,厘清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明晰環境規制強度對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傳導途徑。首先,分析了影響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各個因素;其次,分析了環境規制對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競爭力的作用機制與路徑,厘清了環境規制強度、旅游產業結構及旅游產業競爭力三者的因果關系,明晰了環境規制強度對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傳導途徑。
第五章,基于對環境規制強度、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明確定義,構建了一個實證模型來驗證環境規制強度、旅游產業結構以及其他因素對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并得出相關結論。首先,環境規制強度與旅游產業競爭力之間存在非線性三次型關系,環境規制強度與旅游產業結構呈顯著正向線性關系,旅游產業結構對旅游產業競爭力存在顯著正向線性影響;其次,將所有影響因素納入單一的回歸模型,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GLS)進一步驗證了三者之間存在系統、穩定的作用關系;最后,采用ECM模型對環境規制強度、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短期波動影響進行了修正。
第六章,從空間效應的視角,進一步驗證了環境規制強度、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競爭力三者的關系,并分析了環境規制強度、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競爭力三者之間的空間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現階段,環境規制與旅游產業競爭力之間總體上呈現雙贏局面。特別是在間接的空間溢出效應方面,一個地區的旅游產業競爭力強烈地受到其他地區環境規制水平提高的正向影響。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基于以上各章節的分析及研究,總結歸納了本書的研究結論,并以此為基礎,對中國旅游產業結構升級、旅游產業競爭力提升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由于環境規制對旅游產業競爭力存在局部的空間溢出效應,因此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區域間旅游產業結構和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差異,設計適當的環境規制方案,以實現旅游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最后,在總結歸納本書研究結論的基礎上,指出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未來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