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老是否會阻礙變富?:基于個體行為調整的老齡化經濟影響研究
- 蒯鵬州
- 2403字
- 2022-07-28 20:59:25
第一節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根據聯合國1956年發布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經濟社會含義》,老年型社會有四個劃分標準,主要為:65歲及以上人口比大于7%、15歲以下人口比小于30%、人口老少比大于30%以及年齡中位數大于30歲。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是最常用的人口老齡化標準。按照這一標準,中國于2000年已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
一、我國總體老齡化情況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之所以受到各界的普遍關注,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尚處于發展中國家行列所引發的“未富先老”問題;另一方面,則與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起步晚、增速快、規模大等特征有關。
為識別過去一段時期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演進趨勢,本書采集了全國歷年各年齡段人口占比的統計數據,如表1-1所示。
表1-1 全國歷年各年齡段人口占比

續表

資料來源: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自行整理,如無特殊說明,下同。
從老年人口的規模和比重來看,截至2017年底,除香港、澳門和臺灣,我國總人口為13.98億人。其中,0~14歲人口23 348萬人,占總人口的16.8%;15~64歲人口99 829萬人,占總人口的71.8%;65歲及以上人口15 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在全球視野下,我國1.5億的老年人口總規模為全球第一,是美國老年人口的近三倍,超過了歐洲國家和中亞國家老年人口的總和。中國11.4%的老年人口比重與阿根廷和新加坡相當,甚至高于中高收入國家組的平均水平。
從老齡化增速來看,2000年是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年,老年人口比重達到7%,意味著我國正式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此后,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快速提升,截至2017年,已經達到了11.4%,這一速度與日本完全一致。1971年,日本的老年人口比重首次超過7%,1989年則達到11.45%。而日本也被認為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上述特征的出現與過去一段時期人口政策的持續調整密切相關。早期,中國的人口政策以鼓勵為主,生育率持續處于高位;之后,生育率持續回落,由此便形成了年齡結構中老年人群規模相對偏高、勞動年齡人口規模相對偏低的基本特征,再加上人口基數大、預期壽命不斷提升,由此引發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嚴重。
二、各地區的老齡化差異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省區面積劃分不盡相同,因此人口發展狀況存在著較大差異。僅從總人口數來看,廣東、山東、河南及四川等省份總人口數較多,而寧夏、青海、西藏等省份總人口數最少,且這幾個省份的總人口數甚至低于重慶、北京、上海、天津等幾個直轄市的總人口數。
(一)人口自然變動基本特征
為進一步識別各地區人口自然變動所處階段及其對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本書采集了2017年各地區總人口規模、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的相關數據,如表1-2所示。
表1-2 2017年全國各省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長率

續表

從“三率”來看,各省份在人口自然變動階段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例如:山東的人口出生率高達17.54‰,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死亡率則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為7.4‰,屬于典型的后期擴張階段;同樣屬于這一階段的還有西藏、廣東、廣西、海南、河北等。而遼寧、黑龍江的人口出生率分別僅為6.49‰和6.22‰,死亡率則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形成了人口自然負增長,表現出從低位靜止階段向減退階段轉變的典型特征。其余省份則大多處于低位靜止階段。
(二)老齡化程度的分布特征
由于人口自然變動階段不同,加之實際情況差異,各省份在老齡化問題上表現出了極大的分化,本書采集了2017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人口年齡結構的相關數據,如表1-3所示。
表1-3 2017年全國各省份抽樣人口年齡分布情況

續表

資料來源:2017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數據,抽樣比為0.824‰。
根據表1-3,按照7%的老齡化社會標準,除西藏外,其余省份均已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但人口老齡化程度在區域間的差異極大,最低的地區如西藏,老年人口占比不足6%;最高的地區如重慶,老年人口占比高達14.28%。按照人口發展的基本理論,人口老齡化大多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伴隨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雙降而形成的人口變動結果。但上述數據表明,單純地從經濟發展水平的角度,似乎難以解釋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版圖。
總體來看,經濟發展水平確實是解釋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口老齡化程度確實也明顯高于周邊區域。這說明,經濟社會發展仍然是人口老齡化的驅動因素之一。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區域內死亡率呈明顯下降趨勢。與此同時,出生率則因為工作和豐富的閑暇方式的擠出而出現下滑。除了廣東等極少數區域外,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均步入了嚴重老齡化社會。
但具體到各個省份,經濟發展水平似乎難以完全解釋人口老齡化在省際的分布規律。以全國11.39%的平均水平來看,有14個省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是重慶、上海、遼寧、江蘇、四川、安徽、山東、北京、浙江、湖北、吉林、湖南、黑龍江和河北,這些省份既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區域,也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一般的區域。特別是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一般的重慶和遼寧,老年人口占比分別達到了14.28%和14.08%。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發達地區代表的北京,其老年人口比為12.5%,僅略高于平均水平,且遠低于同為發達地區代表的上海。
進一步按照10%的嚴重老齡化標準,除了上述14個省份之外,另有5個省份步入嚴重老齡化社會,分別是天津、陜西、河南、內蒙古、甘肅。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作為發達地區的代表,江蘇、浙江等地均步入嚴重老齡化社會,廣東卻并未出現在嚴重老齡化省份的列表中。反倒是陜西、河南、內蒙古、甘肅等省份進入了這一序列。
一個可能的原因就在于人口遷移變動對人口自然變動的疊加。在上述人口老齡化省份中,安徽、河南、四川、重慶、黑龍江、遼寧等都屬于典型的人口遷出省份。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遷出,一方面引起了遷出地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遷入地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遷入地因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而使戶籍人口出生率下滑所引起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趨勢。在后續討論中,我們將進一步就人口遷移對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展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