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商科背景下經管類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論文集
- 彭愛美 李偉主編
- 2571字
- 2022-07-27 17:15:19
4 電子商務專業思政、課程思政的一體化設計與實施
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一體化設計、一體化實施,是固化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并持續實施、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保障。在專業思政建設中,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將專業思政目標貫穿專業內涵建設中,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建設、畢業要求建設、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等各方面。
4.1 固化專業培養思政目標,使其成為總的、規定性的要求
在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入“具有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德智體美勞”的培養目標,在畢業5年預期達到的目標中設立“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務社會”“具備敏銳發現、跟蹤和適應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能力”“能在電子商務團隊中擔任組織管理角色”等反映電子商務專業核心素養的思政目標表述,使其成為專業培養總的、規定性的要求。
4.2 在畢業要求中落實思政培養目標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畢業要求中加入思政畢業要求,以落實思政培養目標。在培養方案中具體提出了“能夠遵守職業道德規范、電子商務職業規范和工作流程……”,“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處理好個人利益、單位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能夠在……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和負責人的角色。能夠在……實踐中理解并遵守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具有敏銳的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嗅覺,具備技術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具備跟蹤和適應行業發展的能力”等保證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畢業要求。
4.3 在畢業要求指標點中進一步落實思政培養目標
在畢業要求指標點中,電子商務專業對畢業要求進一步細化,分別設置了“具有電子商務思維,商業誠信品質等專業素質”,“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好的身體與心理素質,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態與體魄和正確的價值觀,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了解中國國情;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理解誠實公正、誠信守則的職業道德和規范,熟悉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并能在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網站開發實踐中自覺遵守”,“理解……網絡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具有信息安全意識,能夠在工作實踐中自覺履行責任”,“能夠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備綜合運用電子商務知識在互聯網領域創新創業的能力”,“具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與同行及社會大眾就專業問題進行溝通和交流”,“具有較好的文字撰寫能力……,能夠陳述發言、清晰表達……”,“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具備敏銳發現、跟蹤和適應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發展與行業發展的能力;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業思維”等思政指標點。
4.4 搭建專業課程體系,實現對思政目標和畢業要求的支撐
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每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專業課程體系就是要在專業思政的大框架下統籌設計,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達到最佳育人效果。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由基本素質教育、專業能力培養、實踐技能訓練3個平臺構成。
基本素質教育平臺由提供思政課程的通識教育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等內容組成,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大學英語”“經濟數學”“創新創業基礎”“寫作專題”等必修課程及人文社科類選修課組成。該平臺強調對學生的正確人生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創業思維、企業家精神及文化素養的培養。
專業能力培養平臺由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等內容構成。專業必修課程從培養學生的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技能、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拓展能力出發,設置了“專業導論”“電子商務案例分析”“電子商務項目管理”“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及互聯網運營能力綜合訓練”“互聯網應用設計與開發能力綜合訓練”等課程;專業選修設置了“商業數據挖掘”“統計學”“客戶關系管理”“消費者心理與行為”“營銷職業素養與法律法規”等課程。在專業課程中,有機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電子商務發展歷程、電子商務企業家創業史、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國際國內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問題等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愛國思想、民族自信、職業操守、誠實品格、遵紀守法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等,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實踐技能訓練平臺包括“職業崗位綜合實踐”課程、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寫作等內容。“職業崗位綜合實踐”課程又包含“微信編輯與公眾號運營”“數據分析”“網店美工”“JavaScript”等。在實踐課程中,有機融入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國際國內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問題等思政元素,并通過真實崗位實踐培育學生的職業道德,促使其建立合理的行為規范等,“潤物無聲”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誠信品格、團隊合作精神等。
課外設置(第二課堂)的課程與活動體系按照德智體美勞的要求進行搭建,是在專業課程體系外,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的有教育意義的其他課程與活動。學生通過參加思想成長類課程及活動、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及活動、體育類課程及活動、文藝類課程及活動、志愿公益類課程及活動,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4.5 思政元素融入課堂的教學方法建設
所有課堂都是育人主渠道。作為教師,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有機融入課堂是其基本功。思政元素融入課堂可采用合適的教學法進行輔助,如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課堂討論法、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比較教學法等,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實現價值引領。
4.6 提升專業教師隊伍的育人水平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是教師。課程思政對教師的思想水平、業務知識、業務能力、文化底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地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活動,課程思政的學習、挖掘、實踐活動,可助力教師的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通過支持教師參加課程思政比賽,培養本專業課程思政的優秀教師,可帶動和影響其他專業的教師。教師挖掘思政元素的過程,也是自身思想覺悟和文化修養、自身學識和教學水平提升的過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專業思政、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