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和依據

在當今科技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創新的作用日益重要,正逐漸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社會進步、保障國家安全的原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重大戰略,明確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雖然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并在2014年GDP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2018年達到13.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但與經濟總量不相對稱的是,我國企業的整體自主創新能力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除了華為等少數企業外,至今尚缺乏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知名企業。

應該如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對此不同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闡述。其中一個普遍觀點認為,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在于提高研發投資,即R&D投資絕對額。基于此,大量學者深入探討了R&D投資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理。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補助(Wallsten, 2000;Bloom et al.,2002;Hussinger, 2003;朱平芳和徐偉民,2003;唐清泉和陸姍姍,2008;張東紅等,2009;趙付民等,2010;王俊,2010;姜寧等,2010;Klette和Moen, 2011;Stephen和Irem, 2012;Kasahara et al.,2013)。

(2)外部制度環境,包括知識產權保護、政府干預水平、金融發展水平三個維度(Stiglitz, 2000;Hall, 2002;Johnson et al.,2002;Bond et al.,2003;Khwaja和Mian, 2005;Claessens et al.,2008;張杰等,2011;廖開容等,2011;蔡地和萬迪昉,2012;張杰和蘆哲,2012)。

(3)市場競爭強度(Kraft, 1989;Blundellet et al.,1999;Aghion et al.,2005;Asher Tishler和Irena Milstein, 2009;Tishler和Milstein, 2009;平新喬和周藝藝,2007;吳延兵,2007;沈坤榮等,2009;柯東昌,2012)。

(4)財務特征,包括公司規模、負債水平、盈利能力等(Kamein Schwarts, 1987;Sapienza, 1989;Lichtenberg, 1991;王任飛,2005;張長征等,2006;朱平芳等,2007;劉運國和劉雯,2007;戴躍強和達慶利,2007;聶輝華等,2008;高良謀和李宇,2009;任海云等,2010;白俊紅,2011;廖中舉,2011;金星,2011;Revilla和Fernàndez, 2012;張西征等,2012)。

(5)公司治理,包括股權特征、董事會構成、高管特征與薪酬激勵等(Hambrick和Fukutomi, 1991;Balkin等,2000;Barker和Mueller, 2002;Lee和O’neill, 2003;Hosono et al.,2004;Wu和Tu, 2007;李華晶和張玉利,2006;楊建君等,2007;畢克新和高巖,2007;劉運國和劉雯,2007;馮根福和溫軍,2008;Aghion et al.,2008;文芳和胡玉明,2009;劉漸和等,2010;任海云,2010;劉勝強和劉星,2010;唐清泉等,2011;胡德朝,2011;Dilek和Dianne, 2012;陳闖和劉天宇,2012;黃蕾,2012;劉小元等,2012;Brossard et al.,2013;張明和童偉偉,2013;羅正英,2013;周建等,2013;顧遠等,2013)。

上述文獻有助于我們深刻了解研發投資的影響因素與內在機理,但是不同文獻之間所得到的結論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如政府補助與R&D投入之間的關系,既有文獻發現二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刺激效應),也有文獻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擠出效應),還有文獻得到了二者之間并不是簡單線性關系,而是倒“U”形關系。相互矛盾的結論嚴重影響了其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從而為相關政策制定部門和企業制定自主創新戰略帶來了困惑與困難。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一方面可能與樣本的選擇有關,既有學者采用上市公司,也有文獻采用非上市公司;既有選擇大型企業為研究對象,也有專門針對中小型企業的研究。對樣本的不同選擇會在兩個方面導致實證結果出現差異:一是統計性差異,抽樣的誤差會產生差異;二是理論性差異,由于不同類型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因素可能在理論上就存在差異,因此,不同類型的企業應該有自己適用的理論,而以往文獻大多把相同理論作用于不同樣本之上,得出異議的結論也就不足為奇了。另一方面,以往文獻大多把研發投入等同于創新水平,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理論分析,從而推導出相應假設和結論。固然二者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但是否增加研發投入就一定會提高創新水平卻是存在疑問的,研發投入只是影響創新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絕非充要條件。提高創新能力還會受到人力資本、管理制度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以往探討研發投入影響因素的文獻中直接在理論上將二者等同是存在一定缺陷的,而這種理論上的不足必然又會進一步導致實證結果的分歧,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例如,一般認為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提高創新能力,但其對創新能力的影響可能并非完全是通過增加研發投入的途徑而實現的,甚至研發投入沒有增加反而有所降低。由于決策更加科學或降低了管理者的道德風險、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等其他內在機制促進了創新能力,由此只能得出公司治理對于創新能力具有促進作用的結論,但很難延伸出其對研發投入也必然具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影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應該不僅局限于分析R&D投資,而是應該拓展至研發投資效率,進一步探討何種制度設計能夠顯著增強研發投入的產出比,從而為我國正在實施的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戰略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研發效率的影響主要集中于資金來源(Huang和Xu, 1998;Kortum和Lerner, 2000;Pender, 2007;梁萊歆等,2009;唐清泉等,2009;白俊紅和李婧,2011;李洪偉等,2012)、資金管理(Kurt等,2003;S. K. Ethiraj, 2005;肖廣嶺,2005;梁萊歆和馬如飛,2009;Liu等,2011)。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學者研究了研發投資效率的影響因素(朱有為和徐康寧,2006;馮根福等,2006;岳書敬,2008;陳修德和梁彤纓,2010),但上述文獻更多關注宏觀的行業層面,較少專門研究微觀企業層次的研發效率。更為關鍵的是,從公司治理尤其是董事會制度建設視角探討研發投資效率的文獻比較少見。而近年來公司治理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企業界以及學術界的重視,我國相關政府部門為增強公司治理有效性也不斷出臺了各種法律法規,從而積極推進公司治理改革。公司治理的顯著作用一方面表現在提高監督能力,保護中小股東等相關利益者的權利;另一方面則在于提高公司整體的科學決策能力(李維安,2003)。董事會作為公司的決策中樞,在公司治理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核心作用。那么,如何合理架構董事會組織結構以及選擇合適的運作機制,才能發揮其增強研發投資效率,進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作用?先前文獻對此尚缺乏全面、系統的理論研究和大樣本的實證檢驗,本書擬在這方面有所突破,以期為我國的政策制定和企業的創新行為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确山县| 拉萨市| 鄂托克前旗| 靖远县| 郯城县| 金门县| 富裕县| 达拉特旗| 石泉县| 呈贡县| 孝昌县| 衡水市| 尼玛县| 铜鼓县| 克什克腾旗| 关岭| 光山县| 保德县| 巴塘县| 鸡东县| 邯郸市| 长葛市| 察隅县| 贵德县| 丹东市| 许昌县| 阳新县| 石门县| 襄城县| 钟祥市| 万宁市| 峨边| 沈阳市| 武冈市| 安乡县| 祁东县| 长汀县| 永定县| 宣汉县| 昭觉县|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