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老齡服務貿易研究
- 儲伶麗
- 2133字
- 2022-07-27 16:36:23
前言
自人類文明發展以來,年輕社會一直是世界各國主流的社會形態,在這種社會形態下,全球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體系、經濟運行模式,并且,人們適應了這種社會規律……
然而,社會在進步、技術在提升、經濟在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隨之不斷提升,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人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越來越好的保障,人類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地延長。2018年年底,全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7.05億人,第一次超過了5歲以下人口的數量。人口老齡化社會悄然而來,卻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國家步入老齡化社會,據聯合國統計,2019年全球約有一半的國家和地區65歲以上人口占比在7%以上。這表明世界上有一半的國家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問題并非發達國家獨有的社會現象,更多的發展中國家也在快速步入老齡化時期,如中國、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的很多發展中國家。隨著老齡化的普遍化,全球人口老齡化也表現出了一些共同的規律和特征: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持續加快,并且老齡化現象從發達國家快速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預計到2050年,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老年人約占全球老齡人口的82%。同時,全球人口平均壽命預期繼續延長,高齡老人數量增長速度加快,其中,女性老人在老齡人口中占多數,并會進一步加重全球人口老齡化的深度。這將導致全球性人口老齡化的廣度和深度日益增強,給全球帶來越來越大的撫養壓力。另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是全球人口老齡化區域分布不平衡,世界銀行報告稱,“全球人口老齡化在全世界分布不平衡,歐洲和中亞各國都在步入老齡化社會,是全球老齡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中東歐地區相較其余地區而言,人口的平均年齡高約十歲”。東亞國家成為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這源于中國、韓國快速老齡化發展的貢獻。因此,預計未來人口老齡化較高的區域將主要集中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由此可見,人口老齡化將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面臨的社會變革,也將給沿線區域帶來挑戰與機遇。一時間,“勞動力萎縮”“人口紅利的消失”“社會撫養壓力”“社會醫療護理壓力”“經濟增長乏力”“購買力不足”等一系列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紛至沓來。與此同時,“銀發經濟”“老齡產業”“新經濟增長點”“延長退休年齡”“開發老齡人力資源”“長壽紅利”等積極老齡化的觀念也逐一為各國所接受,并被很好地運用到了老齡化國家的實踐中。然而,由于各國老齡化的步伐存在較大差異,導致了各國老齡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因此,先行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其老齡服務產業的發展日趨成熟;而后來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由于老齡化的發展速度更快,老齡服務業的發展需求也日益膨脹。如此一來,未來老齡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是老齡服務貿易,而這也將是各國更好地實現老齡服務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本書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從以下4個方面對老齡服務貿易的開展進行探索:①全球人口老齡化及老齡服務貿易發展狀況的梳理與分析。通過對全球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現狀、特征以及地域分布和發展態勢進行梳理,了解老齡服務產業在全球的發展狀況和不同發展模式,并從理論上對老齡服務貿易進行了相關分析。重點對以中國為代表的老齡化國家如何發展老齡服務產業進行了研究,提出分類發展的思想。②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發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老齡化雖然在時間和規模上有所差異,但其面臨的社會經濟基礎和老齡服務業發展挑戰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沿線國家老齡服務市場具有較強的外溢性。為了更好地應對老齡化的挑戰、發展老齡服務產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加強相互合作,促進老齡服務貿易的開展,建立老齡服務產業大市場,更好地促進老齡化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此,本書提出了“一帶一路”老齡服務貿易的發展路徑,對“一帶一路”老齡服務產業空間布局與貿易體系的建設進行了初步探索。③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老齡金融服務貿易、老齡旅居服務貿易、老齡健康服務貿易、老齡文化服務貿易以及老齡服務跨境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分別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對相關市場的開發與開拓提出了初步的方案。④從老齡服務貿易政策的視角探索了推動“一帶一路”老齡服務貿易自由化與國際合作的具體措施和對策。
本書重點對中國老齡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及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老齡服務貿易發展的重點方向和具體建議。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發展中國老齡服務貿易涉及的具體領域非常廣,幾乎涵蓋了整個服務行業,而由于老齡服務產業本身比較復雜,在大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處于發展初期,因此,國內外關于老齡服務貿易的相關研究和具體實踐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深入和持續研究。希望本書的出版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同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老齡服務貿易的關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老齡服務貿易實踐的長足發展帶來些許助益。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陜西省青年創新團隊和西安翻譯學院科研團隊建設項目的支持,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商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國經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謝。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資料,筆者已盡可能地在參考文獻中進行注明,特此向有關專家和學者表示感謝!由于相關研究尚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加之筆者水平有限,書中的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有關專家和學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