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型城鎮化區域評價研究(2000—2017)
- 王莉
- 2334字
- 2022-07-27 11:01:49
2.3 增強城鎮化全局效應兩個戰略
2.3.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
基于深化改革《決定》的新型城鎮化頂層設計,提出城鎮化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六個方面,其也可以稱為城鎮化的全局效應。中央基于形勢變化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對城鎮化全局效應的增強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中央基于當時經濟形勢做出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判斷。針對朝野出現的“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提出決定經濟增速下降的主要是結構性因素,因此,針對周期性波動的需求側逆向調控政策的作用必然會大打折扣。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6)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引領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重大舉措,其對我國深化改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對新型城鎮化而言,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完善、夯實了新型城鎮化基本理論與頂層設計全局效應的內在邏輯。其中,僅就城鎮化的全局經濟溢出效應而言,無論《決定》還是《規劃》中的城鎮化全局定位溢出效應都包括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但相對突出需求側方面的拉動效應,沒有明示供給側方面的新舊動能轉換效應。吸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思路,新型城鎮化的全局定位經濟溢出效應更完整、流暢的邏輯應該是,相關改革首先應促使我國城鄉諸方面一系列供給結構產生重要變化,出現驅動增長的新舊動能的轉換,由此釋放出巨大的內需空間。也就是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使新型城鎮化全局定位的經濟溢出效應邏輯得到進一步完善,這是我們研究應該關注的。
其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進一步強化了農業現代化對新型城鎮化推進的重要全局溢出效應,增強了城鎮化中的“三農”色彩。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是也不可能把農業全部發展成工業、服務業,而是要建成現代化農業。這原本是一個常識,也被列為城鎮化全局溢出效應的一個目標。但實踐中,往往因面臨人的城鎮化改革難度,急切拉動內需的壓力,以及農業現代化推進的長期復雜性,而被一定程度弱化。實踐中,新型城鎮化改革諸方面均與農業現代化的推進緊密關聯。譬如,采用先進生產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率和土地利用效率,受到土地經營規模制約;改變農產品生產結構,推動相關農產品產業化,需要新的生產經營組織方式和相應人才的培養供給方式改革;等等。因此,農業現代化實現水平,是人的城鎮化改革、大中小城市與城鎮協調發展改革、產業與城鎮化融合改革的綜合成果,是新型城鎮化推進水平的一個重要映射,在評價研究中應予以高度關注。
2.3.2 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要現代化戰略,其將城鎮化推進新時代,大大明確、增強新型城鎮化服務農村現代化的全局效應。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有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替代了新型城鎮化,其實這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的誤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要科學判斷,從多個層次、多個視角明確提出與新型城鎮化推進及其全局效應相關的思路方略和發展理念,“鄉村振興”戰略即為其中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脫貧攻堅,以及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等新型城鎮化進程與相關效應,列入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重大成果中,同時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上,堅持新發展理念,重申黨的十八大“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提法。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大戰略中,以“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前導,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7)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其中,鄉村振興戰略是基于“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提出的。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并進一步具體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另外,在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題下,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顯然對中國現實而言,無論什么形式的城鎮化,只能是一部分農村、農業、農民的城鎮轉型,不可能“三農”全部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為強化城鎮化的農村現代化全局效應提供了明確指向。
(1)相關政策文件見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
(2)李克強.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J].求是,2009(15):3-8.
(3)遲福林.釋放改革的紅利[N].學習時報,2012-12-03(001).
(4)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2013-11-15.
(5)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Z].2014-03-16.
(6)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1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工作會議上提出。
(7)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Z].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