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1 中國城市流通競爭力水平考察

以我國31個主要城市為研究對象,對目標城市的流通競爭力進行評價。城市流通競爭力水平的考察可以從兩個層次展開:一是分項考察,即基于反映流通競爭力的不同角度,以5個綜合評價因子為視角,對目標城市流通領域的屬性特征、發展水平及其競爭優劣勢進行比較;二是綜合考察,即在分項考察的基礎上,應用城市流通競爭力指數計算模型,對目標城市流通競爭力水平進行綜合比較分析。

1.城市流通競爭力分項考察

以2018年我國31個主要城市流通領域的橫截面統計數據為基礎,依據原始指標與5個綜合因子之間的數據關系,計算得到目標城市5個綜合評價因子的數值,從而進行城市間的比較分析。

(1)流通規模指數(T1)及排名(如表1.4所示)

表1.4 31個目標城市流通規模指數(T1)及排名

從流通規模指數看,上海、北京、杭州、廣州和重慶排名前5,這5個城市均是我國國家中心城市,流通配套設施完善,物流配送體系發達,網絡零售、現代物流業發展迅猛,城市流通業整體發展水平高,在全國流通體系中處于重要地位,具有引領、輻射、集散等多項功能。寧波、天津、成都、青島和沈陽等城市排名也位居前列,這些城市大多為我國傳統的商業城市、經濟強市和人口大市;而排名靠后的廈門、海口、南昌、太原和呼和浩特等城市,則多為經濟總量較小的城市。由此可見,城市流通規模與經濟總量之間聯系緊密,發達的產業基礎和較高的消費水平,成為流通規模擴張的有力支撐。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生產活動和生活服務需求增強,推動流通業迅速發展壯大;與此同時,城市集聚效應促進資本積累、技術創新和業態升級,則需要流通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2)流通便利指數(T2)及排名(如表1.5所示)

表1.5 31個目標城市流通便利指數(T2)及排名

從流通便利指數看,深圳、廈門、上海、廣州和海口等城市排名靠前,這些城市多是傳統的區域商業中心城市,或者是外來人口高度密集的旅游型、移民型城市,不僅要滿足本地居民的流通需求,還要有強大的商圈輻射職能及外來人口服務職能。因此,這些城市具有這些城市的流通基礎設施完善,資源配置密度較高,網點布局密集,服務能力強,服務便利性好等特征。排名靠后的重慶、杭州、烏魯木齊、沈陽和銀川等城市,或因流通設施不夠完善,或因流通資源配置密度較低,或因城市流通空間布局不科學,導致居民獲得商業服務便利性較差,應加強完善引入流通資源、流通設施升級等方面,盡快提升流通產業配置密度,進而提高流通服務強度和便利性。

(3)流通貢獻指數(T3)及排名(如表1.6所示)

表1.6 31個目標城市流通貢獻指數(T3)及排名

從流通貢獻指數看,排名靠前的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海口、上海和沈陽等城市,或是商業中心,或是處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關鍵時期,流通業在城市經濟產業發展中地位相對突出,在第三產業乃至整個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中的貢獻率均較高,對整個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結構優化升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排名靠后的合肥、銀川、南昌、北京和杭州等城市,或是工業化特征明顯,或是現代服務業較發達,流通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占比均較低,因此,部分城市應加快經濟結構轉型,提高第三產業占比,同時要提高流通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中的地位,進一步轉變流通方式,加快推進現代流通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4)流通效益指數(T4)及排名(如表1.7所示)

表1.7 31個目標城市流通效益指數(T4)及排名

從流通效益指數看,重慶、海口、鄭州、上海和南昌等城市位居前列,這些城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流通業資源不斷完善,要素配置愈發科學合理,流通業經營效率、資金效率、產出效率不斷提高,整體盈利能力、創收能力日益增強,流通業效益水平和發展能力較為突出。沈陽、天津、太原、南寧和蘭州等城市排名靠后,這些城市流通業運營效率和經營效益有待提升,或因流通產業配置不足影響流通效率,或因流通產業要素過度集中導致競爭激烈,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提高流通業效率效益水平需要結合地區實際,因地制宜地合理配置流通資源,既要符合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又要滿足城市對流通業的需求,做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5)流通輻射指數(T5)及排名(如表1.8所示)

表1.8 31個目標城市流通輻射指數(T5)及排名

從流通輻射指數看,南京、太原、福州、濟南和廣州等城市排名靠前,這些城市是我國重要的商業中心城市或流通樞紐,城市消費需求旺盛,流通產業服務商品消費能力高,產業引領作用突出,對周邊區域消費吸引力強勁,商圈輻射范圍廣闊。銀川、貴陽、重慶、烏魯木齊和天津等城市排名相對靠后,這些城市流通業在其產業結構和經濟體系中的地位相對較低,也許是受其所在經濟圈內其他城市分流作用影響,流通業對城市經濟的帶動作用相對較弱,流通產業對周邊地區消費的輻射能力有限。

2.城市流通競爭力綜合考察

進一步將綜合指標評價值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即可得到目標城市的流通競爭力指數,如表1.9所示。上海、廣州、深圳、北京、重慶、杭州、寧波、南京、烏魯木齊和海口等傳統的流通強市占據排行榜前列;銀川、南寧、蘭州、太原、合肥、南昌、長春、昆明、貴陽和沈陽等城市則由于地理位置、經濟狀況等因素綜合表現不強,暫處落后。

表1.9 城市流通競爭力指數及排名

結合五大分項因子與綜合排名,可以發現如下四個方面特征:

第一,在城市流通競爭力指數排名前10的城市中,有6個在流通規模指數中排名前10,包括上海、廣州、北京、重慶、杭州和寧波,且經濟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可見,擴大流通規模是提升城市流通競爭力最直接的方式,流通規模的壯大,直觀地反映了一個城市商業的繁榮程度。在城市流通競爭力指數構成中,流通規模指數也占有較高權重。

第二,流通便利指數、流通貢獻指數、流通效益指數是城市流通競爭力指數的重要修正參數。流通規模指數落后的部分城市,憑借在這些重要修正參數的優異表現,成功躋身城市流通競爭力排名前列,如深圳憑借流通便利指數優勢位居第3;海口憑借流通便利指數、流通貢獻指數和流通效益指數優勢躋身前10。由此可見,流通基礎薄弱的城市,可以通過從業人員結構、空間密度、經濟貢獻率、資產投入效益等方面的努力,來實現城市流通競爭力的提升。

第三,流通輻射指數對城市流通競爭力的影響并不十分顯著。部分城市雖然在該指數上表現較為突出,但綜合流通競爭力水平仍處于全國中下游,如太原、福州和濟南。可見,流通業與城市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是長期積累和持續建設的結果,對周邊區域消費輻射能力強或有區域經濟中心和旅游城市等原因帶動,城市流通業發展實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第四,流通規模指數雖然是城市流通競爭力最直接、最顯著的影響因素,但并非是決定性因素,較大的流通產業存量并不一定意味著流通業整體競爭力強,如天津、成都、沈陽等;較低的流通產業存量也不一定必然影響城市流通競爭力水平的提升,如廈門、海口、呼和浩特等。不同類型的城市應根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居民消費水平選擇流通業的發展路徑,通過發揮區位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提升服務能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等多種方式改善流通業競爭力,進而促進流通業持續健康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台县| 沙田区| 阜康市| 齐河县| 乐至县| 若尔盖县| 富源县| 海淀区| 深州市| 九台市| 渭源县| 宣武区| 小金县| 农安县| 九龙坡区| 泗水县| 梅河口市| 资阳市| 台南县| 吴旗县| 闻喜县| 马关县| 牙克石市| 瓮安县| 绥化市| 西乌| 静安区| 灌南县| 黄冈市| 天全县| 江城| 望江县| 菏泽市| 揭东县| 潞城市| 应用必备| 文成县| 磐石市| 石家庄市| 铜山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