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使用這樣做才有效:升級你的用人能力,讓人才愿意主動創造價值
- 董超 丁路遙 朱燕
- 1641字
- 2022-07-27 10:37:54
2.2 用人可以疑,疑人也要用
我曾經在一家設備公司工作過,當時的營銷總監全權負責公司的銷售工作。營銷總監當時新來不久,便陸陸續續招了一些他以前的下屬來任職。作為人力資源經理,我曾經提醒過老板,營銷總監這樣培植自己的勢力,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威脅,但老板認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營銷總監招自己的人,合作起來比較順手,也就沒有過多干預。
兩年以后,也許是老板最初的承諾沒有兌現,又或許是其他原因,那位營銷總監突然提出離職,并且把手下的人也都一并帶走了,這給公司的業務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老板對當初的用人理念懊悔不已。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老話其實誤導了很多的管理者。公司本就是個利益組織,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遇到利益上的考驗。我們在新聞中經常能夠看到,某某企業員工挪用公款造成巨額虧空的案例。如果僅僅因為信任一個人,就絲毫不給他的工作設立監督機制,那么這樣的管理者更多的是在給自己找“偷懶”的借口。
所謂,慈不掌兵。好人做不了老板,管理者必須千方百計地維持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平衡,并懂得用唯物辯證的方法識人用人。“用人可以疑,疑人也要用”,這個主張包括兩層意思:其一,管理者對手下的員工不能全信,要建立監督機制,不能只是打感情牌,而是用數字說話;其二,管理者即使知道某位下屬有些毛病,但只要對公司的整體發展有利,不影響大局,也可大膽起用。
1.用人可以疑
“經濟人”的人性假設理論告訴我們,人都是自私的。每個人的自我約束能力不一樣,人心易變,很多時候靠不住,靠得住的只能是制度。制度是無情的,制度代表著警告和規則。職場上人與人之間合作共事,有了制度才能互信,彼此在規則的框架內合作才能共贏。
懂歐美法系的人能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歐美一些國家在制定法律時,首先會把一個人假定為十惡不赦之徒,然后逐條加以規定:觸犯了這條該怎么辦,觸犯了另一條又該怎么辦,把每一個方面都寫得一清二楚,這就是“用人要疑”的典型表現。所謂“飽帶干糧,晴帶雨傘”,雖然現在看來清清白白沒有任何問題,但要先把人以后變壞的任何可能性都想到。“用人要疑”用在管理上,就是在用人時,要本著對企業、對個人負責的態度,把可能產生的風險先考慮清楚,絕不能因為信任而不監管。
2.疑人也要用
人無完人,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點,只要他的缺點并不造成多大的影響,同時又有特別的閃光點,那完全可以大膽任用。管理者用人時不能只憑自己的好惡,而是應公正地給予下屬機會。
在管理實踐中,如果管理者喜歡某個下屬,那他就會充滿激情,業務發展得很快。反之,如果管理者非常討厭某個下屬,那他很可能消極懈怠,業績出現下滑。實際上,一個真正厲害的領導,不在于培養了多少他喜歡的下屬,而在于有沒有帶出一些他不怎么喜歡卻能成事的下屬。
所以,“疑人也要用”意味著領導需要公私分明。自己的好惡是一回事,公司的整體利益是另一回事。只要某個員工符合公司發展的需要,即使自己不喜歡,也要敢于任用,還要用得順手,這才是一個成熟的管理者應有的氣度和胸襟。
要踐行“用人可以疑,疑人也要用”的理念,管理者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見圖2-4。

圖2-4 用人疑、疑人用的四個方面
1.越信任,越監督
越是信任就越會委以重任,越是委以重任就意味著這件事會影響全局,所以必須要有相應的監督檢查。監督和信任不沖突,監督是為事情負責,要在企業中建立起監督的文化。
2.對違規的干部更應嚴懲
不少公司存在這樣的現象:在員工層面制度執行很嚴,處罰很重,但對領導干部卻放得很松,這是在損害管理者的權威。制度執行的時候,一定要強調“先打老虎、再拍蒼蠅”的原則。管理者違規了,更需要嚴懲。
3.建立計劃執行的詢問機制
公司的重大決策和目標計劃必須得到有效管控,尤其是成長型公司。如召開周例會,詢問上一周的計劃推進到什么程度,產生了什么結果,而不是等到月底再來考核。
4.及時給予激勵
員工如果對目標計劃執行得好,管理者就需要及時給予反饋和激勵,即使這名員工尚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也應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生根”“發芽”,開出屬于自己的一朵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