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不遠人:老子思想的為政之德與為事之道
- 高長峰
- 1470字
- 2022-07-26 19:24:31
三、成象第六
在這一章,老子創造了“谷神”這個概念,用“谷”喻“道”之狀,用“神”譬“道”之化,說明“道”的深邃悠遠與變化無窮,是對“道”的特征的進一步闡發。同時,他還用“玄牝之門”來形容“道”為萬物所由生,并且用之不盡。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王弼注:“谷神,谷中央無谷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見其形,此至物也。處卑而不可得而名,故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門,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與極同體,故謂天地之根也。欲言存邪,則不見其形;欲言亡邪,萬物以之生,故綿綿若存也。無物不成,用而不勞也,故曰用而不勤也。”王弼是說,谷神,意為山谷中間是空無的。無影無跡,沒有違逆,在卑下泰然處之,處安靜守而不衰,谷以空無而成卻見不到它的形狀,這是物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道”)。處于卑位卻無法知道它的名,所以叫作化生天地的根源,好像綿綿不絕地存在著,它的功用也永遠使用不盡。門,是說玄牝(天地)的由來。(道)植根于本原,與太極同根,所以叫作天地的根本。如果說道是存在的,但卻看不見它的形體;如果說道是不存在的,萬物卻都要遵循它的規律生長,所以說它綿綿不絕地存在著。沒有東西不生成,發揮作用又不勞煩,所以說它的功用無窮無盡。河上公的解釋與王弼大相徑庭,河上公注:“谷,養也。人能養神則不死也。神,謂五臟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矣。言不死之有,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為鼻。牝,地也,于人為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于心。五氣清微,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河上公完全從人體角度來解釋,他認為,谷就是養的意思。人能養護精神就不會死。神,就是五臟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如果五臟俱傷,那么五神就離開了。說不死的原因在于玄牝。玄就是天,在人身為鼻;牝就是地,在人身為口。天用五氣養人,從鼻入藏于心。五氣清淡微妙,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同時,河上公還認為,鼻為玄、口為牝。在“谷神”這一問題的認識上,王弼思維更為開闊。蘇轍《老子解》是這樣解釋的:“谷至虛而猶有形,谷神則虛而無形也。虛而無形,尚無有生,安有死邪?謂之谷神,言其德也;謂之玄牝,言其功也。牝生萬物,而謂之玄焉,言見其生之而不見其所以生也。玄牝之門,言萬物自是出也。天地根,言天地自是生也。綿綿,微而不絕也。若存,存而不可見也。能如是,雖終日用之而不勞矣。”這是說,山谷雖然是空虛的,但還是有形體的,而谷神則是虛無沒有形體的。虛無沒有形體,生尚且都沒有,哪里還有死呢?將道稱為谷神,是用來形容它的德行;管它叫玄牝,是說它的功績。牝能生成萬物,所以稱作玄,是說雖然看見它生成的萬物,卻不知道它是如何生成的。玄牝之門,是說萬物是由這里生出的。天地根,是說天地由此生成。綿綿,是形容微弱卻綿延不絕。若存,是說道存在但是不能被看見。如果能夠這樣,那么道就能一直發揮作用卻不會有任何勞煩。
合三人之見,王弼的解釋最符合原著本意,河上公是大用于小、以小窺大,也是一家之言。蘇轍近乎王弼之見,但文辭更為雄美,分別解釋了“谷”、“谷神”、谷神之德、谷神之功、玄牝之門等,更加形象地解釋了這些極其晦澀的名詞,而它們與道息息相關,因此蘇轍的解釋更有助于我們理解“道”的特征。
本章老子繼續闡明“道”的特征,雖然著墨不多,但極其形象,將“道”比喻為“谷”“神”“玄牝之門”,說明“道”的作用無窮無盡,以時間而言,歷久不衰,天長地久;以空間而言,道無處不在,萬物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