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3 云南基礎設施發展成就

3.3.1 公路建設成就

3.3.1.1 公路通車里程不斷增加

經濟要發展,交通必先行。全省交通運輸系統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立足云南“跨越式發展”主旋律,圍繞“示范區、排頭兵、輻射中心”新定位和“富民強滇、同步全面小康”總目標,著力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供給能力,著力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著力提升安全生產水平,著力構建內暢外通、能力充分、服務均等、便利可靠、安全綠色的交通運輸體系,讓交通運輸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省各族群眾。從表3-1可見,1980年云南省公路通車里程為44149千米,截至2017年底云南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全省公路通車里程24.25萬千米,是1980年的5.5倍。其中高速公路5022千米、一級公路1354千米、二級公路11941千米、農村公路19.58萬千米,內河通航里程4294千米。2017年全省129個縣有125個通二級及以上公路;14077個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硬化路率達100%。云南交通運輸服務持續轉型升級,城鄉群眾由“出行難”“乘車難”向“走得了”“走得好”“走得舒適”轉變。2017年云南省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3.86億人次,旅客周轉量308.27億人千米,與上年同比分別下降6.4%和3.66%;完成貨運量12.41億噸,貨物周轉量1360.37億噸千米,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3.31%和15.97%。公路累計綜合周轉量為1391.2億噸千米,同比增長15.45%。

表3-1 主要年份公路運輸線路長度 單位:千米

續表

資料來源:《云南統計年鑒2018》。

2017年全省一共開通了12條高速公路,分別是瑞隴高速、沾會高速、武易高速、小磨高速、曲靖東過境高速、晉紅高速、瀘彌高速、蒙文硯高速、臨滄機場高速公路、新嵩昆高速、宣曲高速、大瓦倉至昌隆鋪高速公路,以及2條一級公路,即昭通至大山包一級公路和楚雄至南華一級公路。

3.3.1.2 城市交通突飛猛進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1世紀以來,云南省城市客運運輸能力穩步提高,客運總量、車輛裝備穩步增長,服務網絡不斷擴大,群眾出行不便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截至2017年底,運輸總量平穩增長,云南省城市公交運輸量達16.74億人次,城市出租汽車客運量達8.37億人次;車輛裝備不斷改善,云南省城市公交運營車輛為15744輛,新能源清潔能源車5811輛,占車輛總數的36.91%;服務網絡不斷擴大,云南省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網總長度46258千米,公交專用道里程達93.4千米。公交基礎設施逐步改善。2017年,云南省共建公交調度指揮中心21個,擁有停保場面積1228929平方米,公交進場率達90%。同時公共交通線網密度、站點覆蓋率不斷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效率明顯提升。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129個縣市區中有126個縣開通了出租汽車,云南省共有出租汽車經營業戶2541戶,其中車輛301輛以上的企業有9戶,101~300輛的企業有73戶,50~100輛的企業有100戶,50輛以下的企業有97戶,個體經營業戶有2262戶;全省運營車輛29562輛,全年客運量83683萬人次;全年運營里程217654.8萬千米,載客里程146988.3萬千米。(8)

3.3.1.3 投資不斷增加

2018年,云南省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怒江美麗公路等一批標志性工程快速推進,全省公路總里程達25.3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5198千米、國省干道1.3萬千米、農村公路20.6萬千米。云南省統籌推進綜合交通運輸改革發展,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2018年云南省綜合交通建設投資完成2196.13億元,同比增長16.75%。完成年度任務目標1600億元的106.74%。公路建設完成1698.3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17%。其中,高速公路完成1384.4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22%,完成任務目標1400億元的98.89%。路網改造完成146.82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1.17%,完成任務目標110億元的133.47%。國省道改造完成88.98億元,地方路網完成40.58億元;其他(危橋改造、安保工程、紅色旅游、災毀恢復重建等)完成17.24億元。農村公路完成158.81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1.22%,完成任務目標80億元的198.51%。其中,農村公路路網改善完成17.35億元,直過民族完成53.96億,其他農村公路完成87.5億元。汽車客貨運站完成投資8.23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63%。其中,農村客運站完成18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2.41%。

3.3.1.4 逐漸成長為國際交通樞紐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兩廊一圈”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倡議的不斷推進,云南同周邊國家在交通運輸領域的互聯互通越來越密切,國際道路運輸作用日漸凸顯,逐步成為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人員往來和跨境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之一。

1994年中越雙方簽署汽車運輸協定以來,兩國交通運輸部門不斷加強溝通和交流,推進“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的對接,在交通運輸領域取得了很多合作成效,通道建設日趨完善。2018年9月19日,中國昆明—越南海防國際道路客運線路試運行接車儀式在昆明舉行,標志著兩地國際道路客運線路正式開通。云南省共開通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28條(其中,中老19條,中越9條)。2017年,云南與周邊國家完成國際道路旅客運輸量252.60萬人次,周轉量1.86億人千米,分別同比增長1.56%和3.33%;貨物運輸量733.63萬噸,周轉量6.42億噸千米,分別同比增長17.14%和76.37%。(9)滇越之間開放的公路口岸共有5個。2018年底,中國昆明—越南海防實現全程高速,兩國交通運輸部批準開通了9條中國云南到越南的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覆蓋了滇越邊境線上的主要城市,為兩國人員往來和跨境貿易創造了便利條件,有力地推動了雙方區域經濟的發展。

3.3.2 鐵路建設成就

3.3.2.1 鐵路網絡逐漸完善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云南鐵路網絡快速發展,一個覆蓋全省、連接周邊、通向海外的鐵路線網已基本形成。隨著泛亞鐵路修建計劃的提出、滬昆高鐵計劃的實施、面向南亞、東南亞“大通道”建設的執行、“橋頭堡”建設的施行和沿邊全面開放格局的逐步形成,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云南鐵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0年,全長164千米的大(理)麗(江)鐵路線通車,填補了滇西北地區鐵路網的空白,極大地促進了滇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2011年1月,昆(明)楚(雄)城際列車開通,環滇池一小時經濟圈指日可待。2013年2月23日12時25分,從昆明出發的和諧號旅客列車經過玉(溪)蒙(自)鐵路緩緩駛入蒙自北站,自此玉蒙鐵路正式通車運營。2014年開通蒙河鐵路。2015年玉溪至磨憨鐵路先期開工段、大理至臨滄鐵路、彌勒至蒙自鐵路開工建設。2016年11月,滬昆高鐵開通,昆明到上海最快只需10小時的車程,云南與沿線各地密切往來,促進了云南經濟發展,云南鐵路迎來高鐵時代。2017年開通昆明鐵路樞紐擴能改造工程昆陽支線、桃花村物流中心、溫泉至桃花村聯絡線。

3.3.2.2 鐵路投資增長

2013—2017年,云南鐵路完成建設投資1253億元,滬昆高鐵、云桂鐵路等近800千米高鐵同時開通運營,全面融入國家“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2017年云南省鐵路建設共完成投資207.3億元,保持加快推進態勢。2018年云南省列入中長期規劃的鐵路項目有18個,建設規模3496千米,總投資3243億元。規劃建設規模按省份位列全國第二。通過實施以上規劃項目,云南省鐵路網總規模將達到約9000千米,實現全省16個州(市)全覆蓋。

“十三五”期間,云南鐵路建設從構建大通道、服務大戰略的角度出發,完善樞紐和節點,著力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交通樞紐,建設項目和投資一直保持高位運行。2017年云南共有玉磨鐵路、大瑞鐵路、廣大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等13個鐵路項目全面推進。其中,輻射南亞、東南亞和國內的鐵路貨運樞紐昆明東站三級六場投入使用,云南鐵路樞紐解編能力得到大幅釋放;連接云南兩大客運站的昆明南站至昆明站聯絡線開通,使部分動車在昆明站始發;大瑞鐵路“咽喉”工程瀾滄江特大橋鋼管拱順利實現合龍,控制性工程高黎貢山隧道首次采用TBM硬巖掘進機施工;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永廣鐵路龍川江大橋成功轉體合龍,墩中轉體高度、單體重量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據相關數據分析,鐵路建設每投資1億元,可帶動GDP1.79億元,其中40%直接通過材料費、人工費、人員消費等方式留在當地(10)。鐵路建設還為機械制造、冶金建筑、電力通信、信息技術等關聯產業加快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拉動重點產業技術創新和提質增效。到2017年底,云南省國內游客接待量突破5.6億人次,尤其開通高鐵的昆明市、文山州同比分別實現33.44%、54%的高位增長,從表3-2可見,2017年云南鐵路營業里程達3681.7千米,鐵路機車擁有量達到561臺。

表3-2 2012—2017年鐵路營業里程和機車擁有量

資料來源:《云南統計年鑒2018》。

3.3.2.3 強化客運設備服務保障

在加快鐵路建設的同時,鐵路部門也在設施服務上加強保障,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旅客出行需求。在滬昆高速上行線西側約7千米處建設有昆明動車組運用所,占地約為717畝,有存車線50道,其中含洗車線3道,臨修線2道,最大可滿足90列標準動車組檢修需求。

在昆明南站,除了落實基本服務,針對旅客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出行需求,候車室崗臺還大力推廣應急改簽、民族語翻譯、重點旅客接送等特色服務,不斷改善旅客出行體驗。借助“昆鐵+”多媒體綜合服務平臺,為旅客提供動車點餐購物、商務候車通道預定、共享汽車租賃、列車正晚點和代售點分布查詢等服務,滿足旅客在云南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需求。昆明南站還在加快推進“智慧高鐵”建設,其中包括客流檢測系統、站端熱成像入侵報警系統、站內一鍵報警系統、人臉識別檢票閘機、站內手機智能導航、人工客服在線問詢等多個項目,2018年底,包括人臉識別檢票閘機、站內手機智能導航等一期工程部分項目已投入使用。昆明南站累計發送旅客1873.7萬人,到達旅客1862.5萬人。

3.3.2.4 國際鐵路通道建設穩步推進

昆明是云南鐵路網的樞紐中心,截至2018年,已建成通車的鐵路主要有成昆、貴昆、南昆、內昆、昆玉、昆河、滬昆、云桂等。云南在建的6個項目為永廣鐵路、玉磨鐵路、大瑞鐵路、大臨鐵路、麗香鐵路、彌蒙鐵路。在此基礎上,云南省圍繞“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規劃,全力構建省內鐵路交通網絡,加快推進中老、中緬、中越國際通道建設。中老鐵路國內段玉磨鐵路累計完成投資285.8億元,占總投資的56.5%,現已貫通隧道31座,全線預計2021年底開通運營,屆時昆明至景洪僅需3小時左右,至老撾萬象有望夕發朝至。中緬國際通道方面,除已開通運營的昆楚大鐵路外,大臨鐵路累計完成投資88.6億元,占總投資的58.9%,全線計劃2021年6月建成通車,屆時昆明至臨滄僅需3小時左右。中越國際通道方面,彌蒙鐵路北起彌勒站,南至蒙自站,建設全長107千米,沿線設8個車站,總投資136.2億元。2018年5月30日,時速250千米雙線的彌蒙鐵路正式開工建設。彌蒙鐵路建成后,將和已經通車運行的玉蒙鐵路、蒙河鐵路一起成為泛亞鐵路東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構成我國西南地區出境至東盟國家的鐵路大通道,成為連接滇中城市經濟圈與個舊、開遠、蒙自、彌勒等城市的重要交通運輸線。彌蒙鐵路建成通車后,將成為滇中、滇東南兩大城市群間的便捷旅客運輸通道,對增強云南鐵路輻射南亞東南亞能力、加快沿線城鎮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11)

3.3.3 水利建設成就

水利建設作為公共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部分,水利投資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增加國內生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投資能夠為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基本的生產條件。云南省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是一個水資源總量豐富但又相對缺水的特殊省份,水資源總量僅次于西藏和四川居全國第3位。同時云南還是一個山區省份,山地占63.5%、高原占30.5%、盆地占6%,全省絕大多數城鎮、工業區、主要農業區都聚集在6%的盆地(壩區)上,而70%以上的水資源卻分布在邊遠山區,工程性缺水問題十分突出,水利建設滯后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脫貧致富水當先,云南省高度重視水利工程建設。云南省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展成效顯著,為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及脫貧攻堅提供基礎保障。

3.3.3.1 水旱災害損失明顯減少

云南省始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進一步強化防汛抗旱行政首長負責制、部門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強化抗旱用水管理和水量應急調度,突出抓好汛前檢查、監測預警、指揮調度、人員轉移和搶險救災等關鍵環節,及早落實組織保障和物資儲備,嚴格進行防汛工作紀律檢查,戰勝了部分地區冬春旱和局地嚴重夏伏旱,最大限度減輕了旱災影響;有效應對了一系列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保障了水庫、水電站、江河堤防等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庫塘蓄水連創歷史最好水平,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重要設施安全和城鄉供水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

3.3.3.2 水土保持成效明顯

云南是長江、珠江、瀾滄江、怒江、紅河、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游或源頭地區,全省面積39.4萬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山地高原面積約占全省面積的94.0%。山高坡陡,谷深流急,降雨量大且集中、多單點暴雨等自然因素,是構成云南省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極易流失的內因,加之人類活動帶來的影響,水土保持形勢非常嚴峻。1989年以來,云南省先后啟動實施了“長治”工程、“珠治”工程、“國債”項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和歐盟贈款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等項目。2010—2018年,全省共實施306條小流域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30.07平方千米。

3.3.3.3 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2013年底正式投入運行,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向滇池進行生態補水28億立方米,累計向昆明城市應急供水1.15億立方米,綜合效益明顯?!笆濉币詠恚」餐瓿赊r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投資62.1億元,鞏固提升了1084.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6.5萬人。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從“十二五”末的83%提升到了85%,自來水普及率從“十二五”末的77.7%提升到了80%。水質合格率從2014年的19.43%提高到2017年的57.05%,提升了近38個百分點,大大縮小了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2016年全省在建水網工程超過350件,總投資規模超過1600億元。2017年底,全省水利水庫總數達到6384座,庫容132.42億立方米,耕地灌溉面積185.14萬公頃,2017年底庫塘蓄水89.08億立方米。

3.3.3.4 推動農田水利改革

201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推廣農田水利改革試點經驗的意見》以來,全省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十六字治水方針,遵循“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基本原則,推進農田水利改革,形成了不同特點、亮點的改革模式:壩區主要加快解決灌區農田水利“最后一千米”問題;山區以山區“小水網”改革試點為突破口,初步建立山區小水源互濟互惠、溝渠管網互連互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山區供水安全保障網。2016年以來,全省實施了790個農田水利改革項目,系統建立初始水權分配、合理的農業水價形成、社會資本參與、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群眾全程參與、工程管護、產權制度改革、節水減排合同管理等機制,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40萬畝,農田有效灌溉率達到43.8%,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至0.468。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累計完成改革面積1002萬畝,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積2777萬畝的36%。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水利部通報各省2017年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績效評價,云南省評價等次為優秀,被列為現場抽查復核免檢省份。(12)

3.3.4 能源建設成就

云南省積極構建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采取能源開發與節約并重的方針,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能源供應渠道,不斷提高能源生產技術水平,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有效保障了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3.3.4.1 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

為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云南省加大能源投入,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的發展,電力、成品油、天然氣管道實現全省網絡化。全省已形成健全的電力供應網絡,電網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電力外購外售渠道暢通。

3.3.4.2 能源生產供應能力大幅度提高

近年來,云南能源供應能力明顯增強,能源供應基本形成省內生產、國內調運的格局,初步形成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能源產量迅速增加,2017年,云南省能源產量為12410.04萬噸標準煤,比2016年增長8.6%。發電量大幅增長,2018年云南發電量為3007.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30%。其中,省調平衡發電量2626.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65%。

3.3.4.3 能源結構明顯優化

云南省煤炭消費比重下降,電力消費比重上升。近年來云南省光伏發電發展迅速,隨著光伏發電成本降低以及政府補貼,光伏發電正在迅速成為低碳的可利用再生能源。2017年,全省綠色電力發電量相當于節約標準煤8860萬噸,成為全國外送清潔能源第二大省;清潔能源交易占比居全國首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居全國首位。云南省不斷加大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開發力度,裝機容量逐年遞增。截至2018年底,全省電力裝機容量達9320萬千瓦,西電東送異軍突起,以電力為主的能源支柱產業確立,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和產業支撐。目前,云南已經是全國第二大水電省,第六大電力裝機省的基礎上,開發建設三江干流水電資源,努力建設金沙江下游、金沙江中游、瀾滄江中下游和瀾滄江上游4個綠色電源帶,成為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加強省內電網、西電東送通道、境外輸電項目建設,拓展省內外和境外電力市場。

3.3.4.4 能源產業貢獻值不斷增加

從表3-3可見,2017年云南省能源生產總量是1957年的108.57倍,2017年云南省能源消費總量是1957年的93.05倍。預計到2020年,云南省能源產業將完成增加值1400億元以上,成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產業。全省總裝機1億千瓦,省內用電量2600億千瓦時;協議外送電量1180億千瓦時。預計到2025年,能源產業完成增加值將達到2400億元,第一支柱產業地位更加夯實。全省總裝機1.1億千瓦,可發電量4600億千瓦時左右;省內用電量3100億千瓦時;外送電量超過1500億千瓦時。

表3-3 主要年份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 單位:萬噸標準煤

資料來源:《云南統計年鑒2018》。

3.3.5 信息產業發展成就

3.3.5.1 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云南省委、省政府圍繞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先后出臺了《加快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和《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省工信委組織編制了云南省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制訂了云南省信息產業施工圖與行動計劃,出臺了《加強全省信息產業招商引資工作指導意見》,編制了招商引資指南,細化了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扶持重點和方向,組建了省級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配合省統計局完善了省信息產業統計監測辦法。規劃布局的重點州(市)、重點園區,圍繞基地建設、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配套服務等出臺了一批有針對性的產業扶持政策,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3.3.5.2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投資實現高速增長

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以來,云南省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16年和2017年分別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26億元和1004億元,增速超過20%。其中,電子信息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2016年和2017年產業投資規模分別實現增速156%和60%。全省信息產業增加值(現價)2017年完成428億元,增長12.7%,占全省GDP的比重為2.6%。

3.3.5.3 產業門類日趨完善,研發能力不斷增強

通過技術合作、產業引進與培育,在電子信息制造領域,云南省實現了移動終端、平板電腦、液晶電視、柔性顯示器、機器人、智能家居產品、可穿戴設備、車載電子等產品的云南制造;在電子材料方面,硅晶圓片實現了量產,一批稀貴金屬電子材料取得突破;在云計算、大數據和產業培育方面,華為、浪潮等一批云計算大數據中心落地云南,組建了多個省級大數據研究院;在新技術研發方面,與中國電子科技、航天科技、中科院軟件所、北航等廣泛合作,組建創新中心、工程中心和孵化器,在軟件開發、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無人機、3D打印、虛擬與現實等多個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動新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普及運用。此外,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電信業務的發展也有很大突破,從最初的固定電話到移動電話再到互聯網寬帶進入了大部分家庭,尤其是在農村,這種變化更加明顯。

從表3-4和圖3-1可以看出,2018年電信業務總量2477.03億元,固定電話用戶275.24萬戶(其中農村電話用戶45.8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659.05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019.43萬戶,其中農村寬帶接入用戶305.87萬戶,全省移動電話普及率97.05部/百人。近年來,云南省電信業務、移動電話用戶和互聯網寬帶用戶數量不斷飛速增長。

表3-4 2013—2018年全省電信業務情況 單位:萬戶

資料來源:《云南省統計年鑒2018》。

圖3-1 2013—2018年云南省電信業務增長

資料來源:《云南統計年鑒2018》。

3.3.6 物流業發展成就

3.3.6.1 現代物流業發展迅速

近年來,云南省著力培育現代物流產業,在跨境物流、智慧物流、冷鏈物流、農村物流、城市配送等重點工程上實現了新發展,在龍頭企業培育、重大項目建設、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等重點工作上實現了新突破,全省現代物流產業迅速崛起,產業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2017年底,5A級物流企業從1戶增加至6戶,新加坡豐樹集團、上海天地匯等世界500強及國內知名物流企業落戶云南,國家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數量居全國前10位。全省現代物流產業增加值2017年實現1414億元,同比增長13.9%,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同時加大產業投入保障,推進省級重點物流產業園建設,全力支持省能投集團發起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全市場化云南現代物流產業投資基金,推動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機制。建成上線云南省現代物流產業統計監測平臺,實現按季度對1000多戶樣本企業進行統計監測和對全省物流產業進行統計核算。

3.3.6.2 大力發展智慧物流業

云南省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加快建設云南國際“現代物流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印度洋線上物流樞紐。支持第三方物流信息平臺創新發展,引進行業領先企業上海天地匯公司建成云南首個干線甩掛運輸物流大數據平臺,配套開通14條全國干線甩掛運輸線路。支持本土企業宏星物流公司自主建成首個跨境物流大數據平臺,并在境內外市場加快推廣投放擁有英語及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等國語言版本的平臺客戶端。與此同時,云南省積極推薦昆明市及8家企業獲評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培育新動能。加強對全省冷鏈物流項目規劃指導,制定冷鏈物流項目申報指南,對投資5億元以上和10億元以上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分別給予投資金額5%和10%的獎勵,補齊冷鏈物流發展短板,助推綠色食品出滇(13)。

3.3.6.3 技術裝備條件有所改善

隨著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步伐的加快,智慧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電子口岸大通關服務平臺基本建成。條碼、無線射頻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北斗導航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運輸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等物流信息技術在物流企業中逐漸推廣應用。

3.3.6.4 物流業基礎設施逐漸完善

道路方面,昆明至越南河內及海防、昆明至瑞麗、昆明至磨憨已實現全程高速化;鐵路方面,泛亞鐵路東線境內段已建成通車,玉溪至磨憨鐵路加快推進;水運方面,瀾滄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項目前期工作正式啟動,中越紅河水運、中緬伊洛瓦底江陸水聯運項目有序推進;航空方面,云南現已運營民用運輸機場15個,開通航線413條、國內外通航城市159個;管道方面,中緬油氣管道建成使用。在物流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的條件下,云南省的物流產業發展迅速。2016年,全省完成現代物流產業收入3450.1億元,同比增長12.8%;實現產業增加值1241.4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3.1%左右,占全省GDP的比重達8.3%左右。2017年,全省重點項目計劃完成總投資128.9億元,較2016年增長20%,其中億元以上重大物流項目30個、計劃完成投資90.5億元。(14)

3.3.7 郵政業務發展成就顯著

從表3-5可見,近5年來,云南省郵政業發展迅速,在郵政業務收入、郵政服務業務總量及其他郵政業務服務總量方面的發展成效顯著。2013年全省郵政業累計完成業務收入(未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27.52億元,2018年全省郵政業累計完成業務收入(未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76.50億元,是2013年的2.8倍;2013年累計完成業務總量23.38億元,2018年累計完成業務總量90.43億元,是2013年的3.9倍。

表3-5 2013—2018年云南省郵政行業發展情況 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云南統計年鑒2018》。

2018年郵政服務業務總量累計完成32.25億元,同比增長20.21%;郵政寄遞服務業務量累計完成50975.41萬件,同比下降0.73%;郵政寄遞服務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37億元,同比下降2.77%。郵政函件業務累計完成2449.98萬件,同比增長37.81%;包裹業務累計完成39.79萬件,同比下降51.42%;報紙業務累計完成43999.95萬份,同比下降3.35%;雜志業務累計完成1575.66萬份,同比下降5.49%;匯兌業務累計完成112.63萬筆,同比下降44.59%。全省快遞服務企業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33999.10萬件,同比增長49.28%;累計完成快遞業務收入47.14億元,同比增長30.91%。其中,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7525.22萬件,同比增長63.26%;異地業務量累計完成26448.28萬件,同比增長45.82%;國際/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25.60萬件,同比下降11.53%。(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剑阁县| 平安县| 太湖县| 渝中区| 基隆市| 贵南县| 靖边县| 亳州市| 普洱| 铁岭市| 塔河县| 泌阳县| 阜平县| 内黄县| 通城县| 宁陵县| 北辰区| 志丹县| 临漳县| 兴安盟| 无极县| 新绛县| 宣城市| 普兰县| 云霄县| 贵德县| 延安市| 健康| 常熟市| 原平市| 合水县| 东辽县| 库车县| 明星| 金湖县| 和政县| 沈丘县| 策勒县| 莆田市| 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