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1 引言

社會分層、階層差距與社會流動,一直是社會問題研究的三個重要領域。(15)維持適度的階層差距并暢通階層流動通道,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和平年代的社會流動通道中,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始于隋、成于唐的科舉制,使普通民眾有希望“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國古代社會階層流動的主要形式,有力地保持了社會穩定(張斌賢和王晨,2007)。1906年清政府廢除了歷經1300余年的科舉制,斬斷了社會中下層向上流動的通道。時隔不久,清政府即被推翻。教育體系對社會流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古鑒今,中國社會流動性較低以及階層矛盾日益凸顯的現實,可能與教育體系存在著重要聯系。

以往的研究表明,教育不平等是導致代際流動性降低的重要原因。而既有文獻對教育不平等的討論主要涉及家庭背景導致的不平等,尚未對教育體系導致的不平等給予充分關注。事實上,教育體系的不平等有可能會放大家庭背景導致的不平等,從而產生更嚴重的社會流動問題。精英主義教育體系是一種人為制造的不平等模式,使精英學校與普通學校之間的差別巨大。如果優質教育資源更容易被精英階層獲取,則精英主義教育體系可能要對社會流動性的下降負有重要責任。由于中國的教育體系具有明顯的精英主義特征,本研究從教育體系不平等的視角出發,分析精英主義教育體系對中國社會流動性的影響。

理論分析表明,教育體系的精英主義傾向越高,高收入階層子女越容易獲得優質教育資源,并維持高收入;與此同時,低收入階層子女的相對劣勢更明顯,通過教育獲得高收入的機會更小。精英主義教育體系導致整體社會流動性下降。實證分析表明,以“985工程”和“211工程”為代表的中國教育體系精英化導向,使代際收入彈性顯著上升。這意味著教育體系的精英主義導向使階層固化更加嚴重,社會流動性更低。分樣本回歸結果表明,教育體系的精英主義導向使背景較差的家庭劣勢更明顯,其子女更難以脫離“貧困的陷阱”。代際收入相關系數的分解結果表明,教育體系的精英化導向使教育和社會網絡在代際流動渠道中的作用更強,其重要性相對于健康和文化資本變得更高。這意味著,高收入階層在精英主義教育體系中會更傾向于投資教育,而降低對其他代際收入流動渠道的投資意愿。

本研究的主要貢獻在于以下幾點:①明確分析了精英主義教育體系對中國社會流動性的影響方式和程度,深化和拓展了社會流動領域的研究;②采用一個簡潔的分析框架搭建了理論分析與計量模型之間的關聯,為實證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撐;③基于TSIV方法更好地處理了代際收入彈性估計過程中持久收入無法觀測得到的問題,更好地控制了“生命周期偏誤”,從而使實證分析結論更加可靠。

后文安排如下:第二節回顧文獻;第三節在理論上討論精英主義教育體系對社會流動性的影響;第四節實證分析精英主義教育體系對社會流動性的影響;第五節總結全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正定县| 安庆市| 马关县| 来宾市| 克东县| 吴桥县| 易门县| 萍乡市| 肃宁县| 德惠市| 井研县| 浦江县| 兴文县| 商河县| 张北县| 香河县| 梅河口市| 沙湾县| 七台河市| 江陵县| 普洱| 密云县| 江都市| 泗水县| 名山县| 吴堡县| 克拉玛依市| 平阳县| 南昌县| 海林市| 从化市| 稻城县| 云南省| 左贡县| 吉首市| 焦作市| 驻马店市| 高要市| 随州市|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