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賺麻了
- 朱常洛:我真的不想當太子
- 江無跡
- 2080字
- 2022-08-13 18:09:16
“太子爺,戚盤宗求見。”
朱常洛一日一夜沒睡,又動了大半天腦子,這一覺睡得格外香甜。
醒來之后聽到王安稟報戚盤宗求見。
心中卻是老大不忍。
自己一天一夜沒睡,戚盤宗和麾下將士可是直到現在還沒休息
“辛苦大家,這戰結束,本宮會親自犒賞大家。”朱常洛看到戚盤宗進來了,搶先說道。
戚盤宗一愣,面上浮現出感激之色,卻是正言道:
“太子殿下。
我帶隊同李大頭入山。
山林中果真有一處地方同李大頭所說一般無二。
我們在里面尋找到了王賊的家眷,也找到了王賊搜捕的幼女。
而且,還搜到了這個。”
戚盤宗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來了一個賬本。
朱常洛將賬本放在手邊,問道:
“王賊的家眷可都搜捕齊了?”
“長子一脈月前去往南方經商,近月余都不在遵化。”
戚盤宗不敢隱瞞,一五一十地到。
南方,經商。
呵,鬼才信呢。
不過,這到底是王賊主動所為,將長房送往南方,保留香火;
還是背后謀劃之人以長房為質呢?
亦或是兩者兼有之?
“無妨。”朱常洛擺了擺手,又吩咐道,
“可是把他們押入錦衣衛的大牢里?”
“正是。”戚盤宗道。
“好。”朱常洛撫掌,
“一家人嘛,就是要整整齊齊的。”
“王安,去請王肯堂王先生來。”朱常洛轉頭看向王安。
朱常洛以給王肯堂找死囚解剖為名,好說歹說地把他從北京忽悠出來。
出得北京城,朱常洛便是四處躲著王肯堂,生怕他什么時候找自己算賬。
到時候上哪去給他找死囚去。
可若是食言而肥,畢竟是堂堂太子,丟不起這個人啊!
這次機會,就非常不錯。
“那些女孩,都解救出來了?”
朱常洛問想戚盤宗道。
“王賊誘拐了二十四名女孩,成功救回來了二十個。
其余四個被沾污,為全名節,自盡身亡。”
戚盤宗的聲音有些低沉,他雖是久經戰陣,生死置之度外。
但這種情況下,四條鮮活生命的逝去,還是讓這個鐵鑄的漢子感傷。
幸好,這是遵化城啊。
朱常洛心中默然嘆道。
明朝中后期的禮教,足以吃人來形容。
可吃得也是詩書世家,家里面是要頭要臉士子。
對于貧苦農戶,可是不在乎這個的。
什么貞烈名節,都抵不過好生養。
這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大時代的潮流,朱常洛無法左右,逝者已逝,生者還是要向前看的。
“王安,從咱們京城帶來的糧食里,給戚將軍撥轉一些,救濟這些家中遭劫的百姓。”
王安點頭,心中暗暗佩服太子爺的英明,從京都離開之時,曾花了大筆的銀子,購買糧食,帶往北方。
“戚將軍,對百姓言說。
此番事故,雖是王賊欺上瞞下,魚肉百姓之故。
但畢竟因我而起,錯在本宮,些許糧食,不盡補償之意。”
“太子殿下。”
戚盤宗聽聞,忙行了大禮,不敢領命。
天家有些事能改正,能補償,但決不能認錯。
何況這事,朱常洛本無過錯?
朱常洛卻是苦笑連連。
這番言語,固然是本心實意。但真說的出口,還是拜“他們”所賜。
反正今日之后,他朱常洛“好幼女”的惡名變回傳遍九州,說不定還會被銘刻青史。
這些許惡名,可以說是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不愁了。
反而可以團結遵化百姓之心。
朱常洛嘆了口氣,有些默然地打開了賬本。
這才是此行的收獲啊!
也不知這王賊家底如何。
等朱常洛打開之后,心中卻是大驚!
朱常洛對遵化之地了解頗多,在來之前,他特地從戶部取了遵化鐵器的產量。
可面前這本賬本,卻打破了他對遵化的認知。
按照賬本上所寫,王賊此處的鐵產量,足可以遵化明面上的產量相當。
果然,瞞報的鋼鐵的產量才是大頭啊。
怪不得,這個王賊居然有膽子行刺殺之事。
雖然背后有指使甚至是威脅之人,他的膽子也是異常的大。
很顯然,這處“基地”產出來的鐵,都是不上稅的。
朱常洛撓了撓頭,有些激動,因為,現在這處“基地”就是他的了!
他在京都之中,便曾詳細規劃,何處采礦,如何選隱秘之所建造“基地”,如何招募熟練工人。
可不曾想,這些事情,王賊早就替他規劃好了,還在十余年前就著手布置。
聽我說謝謝你,因為你,溫暖了四季。
此時的朱常洛甚至想去錦衣衛的牢里面探監,給那王賊唱上一曲。
有了王賊這番相助:
給我半年,我變爆他千余槍兵!
只要彈藥充足,這世上又有幾支軍隊可敵?
朱常洛對這個時代的火槍兵信心滿滿。
要知道,百余年后的清朝,在面對洋槍洋炮之時,還是從重新撿起來戚繼光、趙士禎的制槍、練兵之法,抵御外敵呢。
“恭喜太子殿下!”
戚盤宗雖不知這賬本里面寫的是什么,但他能讀懂朱常洛臉上的狂喜,知道此行收獲不小。
朱常洛忙把賬本翻到了下一頁,可看到此頁之時,他的心中確實憤怒非常。
賣國賊!
原來這賬本上記錄的是鍛造產品——鐵鍋。
要知道,在明朝,鐵鍋可是技術含量相當高的產品。
不論是遼東建州,還是蒙古牧人,在現在,都是沒有能力制造鐵鍋的。
建州真正地獨立擁有鐵鍋鍛造技術,還是要等到幾十年后,道遵化一帶劫掠,帶走匠人,才能做到的。
而且,鐵鍋不僅僅是重要的生活物資,甚至還是重要的軍事物資。
倒不是說行軍打仗要背黑鍋,而是因為鐵鍋中的含鐵量極高。
鐵制兵器、盔甲,一向是大明朝禁止向北方、東北出口之物。
走私者倒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資敵,而是走私鐵鍋。
許多鐵鍋到了蒙古、建州,被重新熔鑄成鐵,再制作盔甲。
都說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祖傳盔甲騎兵,但到了萬歷朝鮮戰爭時期李如梅便說建州賊人帶甲三千。
不算損耗,這兩千八百九十七副盔甲,不只有多少是此地所產鐵鍋所鑄。
“賣國賊!”
朱常洛右手攥拳,胳膊上青筋道道,一拳便砸在了桌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