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喇嘛笑道,“不,不,這事兒得這么想,無論是后金與科爾沁聯姻,還是我大明與漠南蒙古結盟,都是互相利用,只要目前的戰略形勢不變,聯盟是不會因為外部某個人或某件事的影響而破裂的?!?
袁崇煥覺得王喇嘛此人確實有一些見識,不由問道,“那什么叫‘戰略形勢不變’呢?”
王喇嘛道,“就譬如說奴酋一家娶那么多科爾沁公主這件事罷,女真貝勒娶蒙古女人的原因很好解釋,女真人不分嫡庶尊卑,他們那風俗里,就沒有像咱們漢人這種‘小妾’的概念,他們本來就是多妻,幾個福晉地位都差不多,也就大福晉地位稍微高一些。”
“而且在奴酋弄出他的那一套女真語之前,遼東女真本來就是十之六七講蒙語,十之三四講漢語的,即使是他新發明出來的那一套語言,也是用蒙古字母來拼寫的,他們語言習俗互相之間都能通融,所以能聯姻當然就趕緊多娶幾個,反正雙方都不覺得自己吃虧嘛?!?
“但是要從戰略上來分析,奴酋即使想講究,他也沒這個條件,你想想后金那地理位置啊,假設以沈陽為中心,南邊是咱們的寧錦防線,東邊是朝鮮和東江鎮,西邊就是蒙古各部,那怎么看都是蒙古更容易合作,所以奴酋從科爾沁部里娶一堆公主,就是近親聯姻也得娶下去,因為他得將蒙古分化瓦解啊?!?
袁崇煥聽了,不知怎地,一下子就聯想起了現代流傳的皇太極和海蘭珠的愛情故事。
他心想,按照明末遼東的局勢來看,皇太極到底是不是真愛海蘭珠雖然有待商榷,但是海蘭珠肯定是真愛皇太極的。
人家海蘭珠一個蒙古公主,下嫁給自己的姑父兼妹夫不說,去了沈陽,還跟皇太極這個滿洲王子肉麻兮兮地用漢語談戀愛,這不是真愛還有什么是真愛?
要是這里有哪個明朝女人,愿意為他這個穿越者從頭學一遍現代知識,不為去應用,只為能與他達成靈魂共鳴,他肯定也跟后來的皇太極一樣,將其視之為畢生至愛。
王喇嘛又繼續道,“這漠南蒙古與我大明結盟,也是一樣的道理,漠南蒙古有名義上的共主林丹巴圖爾,這位呼圖克圖汗的愿望,就是想要重建成吉思汗之偉業?!?
“只是其人志大才疏,漠北蒙古與漠西蒙古皆不認他為汗主,且漠南蒙古內部,譬如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諸部亦是各自為政,林丹汗絕對不會甘心自己的勢力范圍一直僅限于察哈爾部,他想擴張,就必須借助大明的力量。”
“陛下心里,對林丹汗的重要性絕對是一清二楚的,這點我可以跟袁臬臺你保證,再說這趁火打劫,那也很好解釋嘛,一則是察哈爾部覬覦遼西走廊,想趁著后金來襲之際,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二則是蒙古人不如我大明富裕,于是想趁機搶劫難民的民財,這兩種說法都說得通,陛下都會相信的。”
袁崇煥覺得王喇嘛的態度有些玩味,“我覺得還是第二種說法比較有根據,這第一種說法……是不是有點兒夸大了林丹汗的威脅性,察哈爾部就算得到了遼西走廊,他們也守不住啊?!?
王喇嘛道,“他們是守不住,但是他們可以用遼西走廊來向我大明索款啊,這樣一來,動機不就成立了嗎?”
袁崇煥道,“但這樣說來,似乎又顯得蒙古人有些目光短淺。”
王喇嘛道,“陛下心目中的蒙古人差不多就是這么個形象,陛下相信就行了嘛,袁臬臺真是操心太過,蒙古人只要能不借道給后金,他們的盟友責任就已經盡到了?!?
“至于該如何維護蒙古這位盟友,說白了就是給錢,那問題就又繞回來了,這要錢,歸根結底,還是得陛下首肯,所以咱們對于蒙古,就得迎合陛下的想法去說?!?
袁崇煥抿了抿唇,實際上大明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蒙古的警惕,只是以明末的局勢而言,后金的威脅性顯然遠遠大于蒙古。
因此從戰略上來說,大明的“惠蒙”政策并沒有錯。
蒙古人一旦與大明徹底反目,明軍則不得不面臨在九邊多線作戰的窘境。
而大明的財政絕對支持不了明軍與蒙古、后金同時交戰。
但從最終效果上來說,大明的“惠蒙”最終還是輸給了后金的“聯姻”。
當然主要問題并不是出在大明天子不肯迎娶蒙古公主上,而是林丹汗此人在統一蒙古的征伐過程中失敗了。
后金又掐準時機,利用蒙古諸部對林丹汗的忌憚而屢屢出手拉攏,導致大明與蒙古的結盟并沒有起到牽制后金的作用。
而以天啟六年的局勢而言,袁崇煥是調整不了大明對于蒙古的外交政策的。
其根本原因,就是大明永遠接受不了一個強大而統一的蒙古,蒙古在明廷眼中的最佳狀態就是衰落而分裂的。
袁崇煥可以想象,倘或林丹汗當真成為了下一個成吉思汗,成功統一了蒙古,那么明廷立刻就會與他終止合作,進入另一種敵對狀態。
歷史的矛盾恰恰就在于,只有一個強大而統一的蒙古才能成功對抗后金,衰落而分裂的蒙古只能被后金逐步瓦解爾后一步步蠶食殆盡。
而大明又偏偏無法完全掌控或信任這樣一個強大而統一的蒙古,甚至連它出現的可能都容忍不了。
袁崇煥的內心正在搖擺不定,他想利用穿越者的歷史知識去救下覺華島軍民的意愿是無疑的,只是此事牽涉到對蒙古的外交,于是他便猶豫起來。
雖然他知道后來的“惠蒙”政策就是歷史上的袁崇煥負責的,但是在崇禎皇帝登基之前,他覺得他把握不住閹黨。
他總怕閹黨拿捏住這件事大作文章,以蒙古意圖趁火打劫為名,把蒙古這位盟友給攪和散了。
即使歷史上的蒙古的確是在寧遠之戰之時趁后金來襲,乘機進犯平川和三山堡了,但是如果沒有蒙古這位亦敵亦友的幫手,明軍在山海關外面臨的情形只會更加糟糕。
倘或“惠蒙”政策不能轉向,那么蒙古給明廷的印象就最好是可以利用且目光短淺,只要花點錢就可以買通的。
袁崇煥挺擔憂的是,雖然王喇嘛給出的借口很不錯,可自己如果在這個歷史節點上稍微轉了個彎兒,會不會引起后續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倘或閹黨從中作梗,收回“惠蒙”的財政撥款,那蒙古這位盟友就當真要倒向后金了。
袁崇煥滿腹心事,他思來想去,最后開口時卻是道,“就是因為要顧忌陛下的想法,所以……我總怕陛下覺得蒙古人不馴順,主要是這聯蒙抗金,本來就有前車之鑒,南宋就是因為聯蒙,聯著聯著就把自己給聯成蒙元了,陛下必定對此心懷芥蒂?!?
王喇嘛笑道,“陛下雖然心懷芥蒂,但一定會顧全明蒙之盟?!?
袁崇煥笑了笑,用無聲來表示懷疑,他覺得歷史上的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都對蒙古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這兩位皇帝都沒把跟蒙古聯盟當成一件頭等大事來看待,還沒到達能破釜沉舟突破道德底線的程度。
或者更刻薄一點兒來說,他覺得整個明廷在對待蒙古問題上都顯得十分“牌坊精”,把道德牌坊看得比國家的現實利益還重要,這在明初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譬如就聯姻來說,努爾哈赤一家娶六個科爾沁公主,父子兄弟全部近親結婚算什么,朱元璋當年北伐的時候喊的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結果不是照樣能接受蒙古姑娘當兒媳?
再譬如割地同議和,皇太極議和時,只是想要明廷承認滿清打下的地盤確為滿清所有,崇禎皇帝都不肯答應,而朱棣當年為了靖難大業,二話不說,就把大寧衛割讓給朵顏三衛的蒙古人,那時他甚至都沒把握能成功當皇帝,這是何等的氣魄?
倘或是朱元璋和朱棣來處理明末的蒙古政策呢,如果聯姻有用,別說近親結婚了,就算要他們效仿蒙古的“收繼婚”,把老中青三代的蒙古公主都一塊兒娶了,他們肯定也一口答應了,愛新覺羅家娶幾個,他們朱家就翻倍娶嘛,這要放在明初那兩代帝王身上,根本就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
說到底還是太愛立牌坊,還是儒家的牌坊,這道德牌坊一立,在顧全大局之前,不免就要先忙著顧全牌坊,那事情就不好辦了。
袁崇煥道,“我是在想啊,既然陛下看重明蒙之盟,為何不與林丹汗聯姻呢?”
王喇嘛道,“因為沒必要啊,在陛下看來,這察哈爾部與我大明結盟,是林丹汗有求于我大明,而不是我大明需要林丹汗。”
袁崇煥吃驚道,“陛下怎會如此以為?”
王喇嘛道,“根本原因還是戰略問題,山海關乃天下第一雄關,即使奴酋攻占了全遼,一時也進不了關內,反倒很有可能向西擴張,與林丹汗一同爭奪草原霸權。”
“到時,林丹汗必定會腹背受敵,成為我大明與后金之間的犧牲品,所以在陛下眼中,即使林丹汗沒有統一草原的野心,他也不得不與我大明聯合抗金?!?
袁崇煥心想,這樣的判斷倒沒什么問題,倘或自己不是穿越者,對后來的歷史一無所知,也會認為滿清會在征服蒙古之后再入關。
誰知道皇太極死得那么早,后來繼承汗位的多爾袞會力排眾議、堅持入關,并且成功策反了吳三桂呢?
王喇嘛繼續道,“而且我大明聯蒙抗金,主要是為了平衡邊境勢力,在陛下眼里,我大明與蒙古人合作,是咱們抬舉蒙古,蒙古是為我方仆從,因此聯姻是不可能的,一聯姻就變翁婿了嘛!”
“袁臬臺,你想想,陛下要是娶了蒙古公主,那就等于大明天子有一個蒙古老丈人,這像話嗎?當年英宗皇帝被瓦剌俘虜之時,那瓦剌首領也先要將妹妹嫁給英宗皇帝,英宗皇帝人在敵營,尚且堅貞不屈,不愿成為也先的妹夫呢?!?
“而給錢就不一樣了,給錢就說明蒙古人窮,咱們富,蒙古人需要咱們施舍,陛下就喜歡這種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姿態,所以蒙古人兇狠一點兒是不要緊的,只要這種兇狠是可以被收買的,陛下就愿意在撫蒙上花這筆錢,與天子之尊比起來,錢是小事?!?
袁崇煥聽了王喇嘛的一番解釋,不得不承認努爾哈赤的成功是有道理的。
儒家的一大弱點,就是太想給別人當“大爹”。
而且越是孱弱、越是外強中干,就越是要色厲內荏地去逞強當“大爹”。
即使知道自己總體實力上已經不能當“大爹”了,卻還是要拿出真金白銀的好處讓人認“大爹”,花下血本全部虧空也要當“大爹”,這不就是非要跟自己過不去?
努爾哈赤就精得很,明明能當“大爹”,卻非要反過來當女婿、當兒子。
實際得到了好處,便寧愿口頭上吃虧,反正這種口頭上的虧他已經吃了一輩子了,不差最后這幾年。
明廷舍不下這臉面,最后想聯姻都沒得聯了,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袁崇煥嘆氣道,“我懂了,總之就是‘大撒幣’唄?!?
王喇嘛怔了一怔,問道,“什么‘大撒幣’?”
袁崇煥剛想解釋,猛一抬頭,卻見周圍人都一臉迷惑地看著自己,終是擺了擺手,道,“沒什么。”
滿桂在旁邊笑,“肯定不是什么好話,這廣東人說話,有時候忒得刻薄?!?
袁崇煥笑笑,他知道滿桂是把“大撒幣”這個梗當成了一種北方人沒聽過的廣東方言。
不過他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救下覺華島軍民,因此他并沒有深入解釋對蒙古“大撒幣”的弊端,而是轉而對王喇嘛道,“好,既然現階段的戰略形勢不會被輕易改變,那在撤回覺華島軍民糧草一事上,我就用漠南蒙古作借口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