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必太合群
- (日)小川仁志
- 714字
- 2022-07-12 15:30:26
蟄居族是競爭社會的產物
我想談一下孤獨問題的另一個焦點——蟄居族。不管蟄居族還是尼特族[1],都折射出現代社會的孤獨問題。
待在家里無所事事的人被視為孤獨群體。現在很多人都過著這樣的生活,而且群體不僅限于年輕人,許多中老年人也如此。在日本,單單40歲到64歲的中高齡蟄居族就有61萬人,這則新聞曾給日本社會帶來巨大的沖擊。這還僅是一個推算結果,現實可能要比這個數字更嚴峻。如果再算上年輕人,數字將會有多大……可想而知。
前文介紹過社交網絡創造了無須出門見人也能維持交流的環境。但是,即使擁有這個工具,人們通常還是會有出門的欲望和需求的。蟄居族寧愿放棄一切欲望選擇閉門不出,背后應該有常人無法想象的理由。
作為前蟄居族的我對此現象深有體會,用一句話概括,我認為這是現代競爭社會的產物。
只要社會存在競爭,“輸家”必然出現。一些“被打敗”的人群,特別是輸得徹底沒有挽回余地的人們,就再也不想參與到這場競爭中了。
試問,假如你即將要面對的比賽是毫無勝算、沒有一絲一毫希望的,你還會堅持參加這個比賽嗎?無疑,很多人會放棄這種無謂的掙扎。
蟄居族、尼特族里的很多人正是在這樣的人生比賽中,嘗盡了太多的絕望,最終不得已選擇他們現在的生活方式。
更可悲的是,現在近乎所有的人都在人生比賽的邊緣掙扎。不管男女老少,太多的人選擇放棄競爭、閉門不出,從此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隨之而來的結果就是孤獨。經過這么一番思考,我們會發現讓人們被迫孤獨的罪魁禍首,正是這個過度競爭的社會。如果社會中不存在那樣的競爭,很多人也不會走向蟄居。

注釋:
[1]尼特族是由“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的縮寫“NEET”音譯而來,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終日無所事事的人群。在中國大陸通常稱為“家里蹲”或“啃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