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的力量
- (美)A.J.雅各布斯
- 3403字
- 2022-07-15 11:42:30
序言
此刻是一個星期二的早晨,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成就之一。這樁偉業做工之精妙、使用范圍之廣,使人類的工程奇跡巴拿馬運河都相形見絀。
我眼前的這個奇跡,是來自幾十個國家的成千上萬個人通力合作的結果。
它是千千萬萬智慧過人的藝術家、化學家、政治家、機械師和生物學家,默默無聞的礦工、包裝工,甚至是走私犯和牧羊人智慧的結晶。
運輸它,需要用到飛機、輪船、摩托車、小火車、托盤車,甚至還需要肩挑背扛。
它的制造涉及數百種材料——鋼鐵、木材、氮氣、橡膠、硅、紫外線、炸藥和蝙蝠糞便。
它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但也造成了嚴重的貧困和壓迫。
它的制作依賴人類古老的智慧和太空時代的先進技術,也需要冰冷的低溫和灼人的高溫,甚至還要借助于高山和深谷河流。
它,就是我早晨享用的一杯香濃的咖啡。
我對它心懷感激,的的確確感激至極。
我并非總是如此“多愁善感”,多數情況下我更傾向于把眼前所有的事物都視作理所應當。長這么大,大部分時候我都沒怎么注意過眼前的咖啡,除非它濺到我的夾克上或者燙了我的上頜。但最近幾個月,我開始學著正視眼前的咖啡。今年早些時候,為了改變自己這種“漠不關心”的狀態(暴躁易怒、心浮氣躁),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看似十分簡單的任務:我發誓要感謝每一個為我喝到咖啡做出貢獻的人。于是我決定去感謝咖啡師,感謝種植咖啡豆的農民,以及將咖啡豆送到咖啡師手上這一過程中涉及的所有人。
結果我發現,我有千千萬萬個人要感謝,這些人住在不同的時區,屬于不同的社會階層。這一發現讓我重新審視世間的一切,大到全球主義,小到一只海貍,從一個擁抱到印刷字體,再從一只燈泡到古羅馬。這個發現影響了我的政治觀、世界觀,也影響了我的味覺。它使我感到歡欣與驚奇的同時,也讓我覺得內疚與沮喪,當然還有一絲由咖啡因撩撥起來的激動與緊張。
▽▼▽
那么這一探索又是如何開始的呢?其實多年來,我一直推崇一個觀點,那就是對事物要心懷感恩。我的這種情感并不是與生俱來的,相反,我生性暴躁,更像拉里·戴維,而不像湯姆·漢克斯。好在我讀過很多關于感恩的書,深知心懷感恩是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可能像西塞羅所說,感恩之心是人類道德的至高表現。
研究顯示,心懷感恩百益無害:它可以緩解抑郁,促進睡眠,改善飲食,還可能助你加強鍛煉。心臟病人若常懷感恩之心,可以恢復得更快。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心懷感恩還會使我們對陌生人更加慷慨友善。
另一項發表在《科學美國人》雜志上的研究表明,心懷感恩是生活幸福美好、人際關系和諧融洽的決定因素,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希望、愛和創造力等其他24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性。正如本篤會修士戴維·施泰因德爾—拉斯特所言:“幸福并不會使人心生感恩,但一個心懷感恩的人必定會是幸福的。”
老實說,我很早就懂得感恩無價的道理。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向周遭的一切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并希望借此向我的孩子們灌輸心懷感恩這一價值觀。
于是,我會要求我的三個兒子在收到生日禮物時,必須親手寫一份在他們看來“老掉牙”的感謝信,盡管這個要求令他們百思莫解。
當我們外出時,我也會悄悄提醒他們,不要忘了感謝那個為我們提供服務的公交車司機。
我甚至還告訴他們,要感謝我們的家庭機器人亞歷克莎,因為它每天盡職盡責地為我們報告天氣。
“可是亞歷克莎并沒有人類的情感啊。”兒子賈斯珀說道。
“它確實沒有情感,但表達謝意是一種有教養的表現。”我說。
有時吃飯之前,我會做一個感恩的祈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家不是一個特別崇尚宗教的家庭,我是一個不可知論者,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無神論者,因此我不會把眼前所得的一切歸功于上帝。相反,我偶爾會在吃飯前感謝一些人,那些使我們盤中有餐、食以果腹的人。我通常會這樣說:“感謝種植胡蘿卜的農民伯伯,感謝將胡蘿卜送到格雷斯特德雜貨店的卡車司機,還要感謝雜貨店里給我打電話的收銀員。正是他們,讓我們獲得了眼前的食物。”
“爸爸,你知道這些人聽不到你的感謝,對吧?”一天晚上,兒子贊恩這樣問我。
我告訴他我知道。“但是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別人對自己所做的貢獻,總歸是好的。”我這樣對他說。
可是贊恩的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他說得對,那些人是聽不到我的感謝的,我的“飯前致謝”確實有些流于形式。
于是接下來幾天,我翻來覆去地思索這個問題,我在想是否應該將感謝表達得更加充分一些。如果我當面感謝那些幫我獲得食物的人,將會是何情形?如果我一個一個地向他們當面致謝,將會如何?
我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有些荒謬,因為這將是一項工作量巨大的任務。它將會花費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我四處奔走,應接不暇。
但同時,這也將是一項使我獲益匪淺的任務。一方面,對于這些為我盤中糧食做出貢獻的人來說,我的感謝將使他們備受鼓舞;另一方面,我也可以通過這件事情向我的兒子們證明:關于感恩,我要做到一絲不茍,他們也應該這樣做。
同時,做這件事情還會使我學著更加心平氣和地面對生活。反過來,也會使我不再那么斤斤計較、煩躁易怒。因為我心里很清楚,我需要變得更加平心靜氣一些,不能一點就著。盡管我知道我很幸運——衣食無缺,從事著一份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但我仍終日閑愁萬種。我會因為踩上我家狗狗的恐龍形咀嚼玩具而暴跳如雷,我還會時不時給A.J.發一封電子郵件,上來就跟他抱怨:“親愛的A.J.,我很遺憾地告訴你……”我甚至會忽略每天成百上千件對的事情,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三四件錯誤的小事兒上,一味吹毛求疵。我估計正常情況下,在我每天清醒著的幾個小時里,有50%以上的時間,我要么面帶慍色,要么火冒三丈,這實在是一種無比荒謬的生活方式。我可不想等自己上了天堂(如果真的有天堂),還在花時間抱怨天使們演奏豎琴的音量不合心意。
我并非真的如此性如烈火,如果你相信進化心理學家的觀點,你就應該知道,但凡人類,都會把注意力放在錯誤的事情上,這是由基因決定的,并非人力可改。比如在舊石器時代,這個由基因決定的人類的特性就對人類的存活與繁衍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多虧了這種特性,我們的老祖宗才能清楚地記得哪種蘑菇有毒,不能食用。
但是在現代社會,這種特性卻使我們為負面情緒所困擾,惶惶不可終日。我們時常覺得生活中的麻煩層出不窮,危機接踵而至。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心理學家所說的“赤字”心態,而極少有人能懷著一種“盈余”心態生活。我們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追逐浮云,或焦灼于未擁有的東西,而忽略了自己已擁有的東西。
為了克服自己的這種“赤字”心態,同時也為了使自己的脾氣不再那么暴躁易怒,我決定從精神上徹底改頭換面。而要想成功,心懷感恩無疑是關鍵一招。于是我先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改變我花費在不同事情上的時間:我所致力于的最終目標,就是將一天中的大半時間都用來感受感激的愉悅和平凡的幸福。或者換句話來說,至少不是動輒暴跳如雷。
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選擇自己要感謝的食物。我考慮過蘋果、白葡萄酒還有蒙特利·杰克奶酪(兒子們還建議我考慮一下S'mores,因為他們覺得,這樣一來,這種甜點會在我們社區大賣)。
我也考慮過一些食品以外的東西,比如我賴以生存的筆,我的襪子,還有牙膏。而細細想來,充斥在我周邊的一切為我每日生活帶來便利的東西,實際上都需要成千上萬人的辛勤付出,而我之前在享用工人們嘔心瀝血的勞動成果時卻心安理得。
最后,我想到了一個東西,它在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就是咖啡。這個選擇在我看來無比正確,主要出于以下兩個原因。首先,我很喜歡我們當地的咖啡館做的咖啡,我早上經常會去買一杯不加牛奶的咖啡帶走。其實,我對咖啡并非有著十分狂熱的喜愛,我的味覺也不甚挑剔,但是我喜歡咖啡苦澀的味道和它帶給我的強烈的愉悅感——咖啡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麻醉劑,而且還是一種唾手可得的麻醉劑。
其次,咖啡在當今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世界的人每天要喝掉超過20億杯咖啡,全球范圍內從事咖啡行業的人約有1.25億。另外,咖啡不僅受眾廣泛,它與政治、經濟和歷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閃爍著理性光輝的啟蒙運動就誕生于歐洲的一家咖啡館。幾個世紀以來,咖啡于無形中促成了一樁又一樁國際貿易,對當今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可以說功不可沒。
因此,我開啟了一場偉大的感恩之旅,而感恩的對象,就是我剛剛贊不絕口的咖啡。無論前路如何曲折坎坷,我都決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下面,我便將我的探索之旅一五一十說給你聽。對了,我還要真誠地感謝諸位讀者,感謝你讀完這篇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