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jié) 佛教建筑風(fēng)靡一時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佛教是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統(tǒng)治階層意識到佛教對統(tǒng)治人民有很大的益處,于是開始大力推行佛教。佛教建筑便也應(yīng)時而起,大量涌現(xiàn)。當時佛教建筑的主要形式有佛塔、佛寺和石窟。

佛塔也稱為寶塔、浮屠,人們常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其中的“七級浮屠”就是指七層高的佛塔。佛塔的作用是供奉和安置舍利,并供佛教徒朝拜,在佛教中,佛塔是有神圣地位的。在佛塔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并沒有塔式建筑。佛塔傳入中國后,人們把佛塔縮小,變成塔剎,并與中國本土的木制閣樓相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了木塔。當時最著名的木塔為永寧寺塔,這座塔高九層,為方形制式。南北朝時期的木塔雖然十分盛行,但是由于木塔不易保存,沒有一座能保存下來,人們只能從壁畫等資料中一探當時木塔的形象。

在木塔之外,人們還發(fā)展出石塔和磚塔。相比于木制佛塔,石塔和磚塔更易于保存。我國最古老的密檐式磚塔建于北魏時期—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至今還留存著。

佛寺是佛教最基本的建筑,是供僧侶居住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中國的佛教是由印度傳入的,因此最開始佛寺的形式和布局與印度佛寺非常相似,佛寺的中央是佛塔,佛殿位于佛塔的后方。由于魏晉南北朝的統(tǒng)治階層大力推行佛教,人們修建佛寺的熱情也十分高漲,很多貴族官僚把自己的府邸貢獻出來修建佛寺。北魏時期洛陽的很多佛寺就是由貴族的府邸改建而來。由于貴族府邸中多有私人園林,這些園林后來也成了佛寺的組成部分,人們也因此更喜歡游覽佛寺。

在佛教建筑中,石窟是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在印度稱為“石窟寺”。石窟寺是在山崖上開鑿出來的洞窟型佛寺,是供僧侶居住修行的地方,其中包括僧侶聚會場地、居住地和修禪地。魏晉時期比較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山西太原的天龍山石窟。石窟中通常會修建各式各樣的佛像,那些規(guī)模比較大的佛像,一般都是由皇室或貴族、官僚出資修建,并且窟外多用木建筑進行加固。石窟中通常會有很多雕刻和繪畫,這也是歷代都非常重視的藝術(shù)珍品。

石窟寺與普通的佛寺相比有諸多不同。普通佛寺多為木質(zhì)建筑,而石窟寺則是以石窟洞為主,有些會附屬少量的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普通佛寺都是沿著縱深布置的,而石窟由于環(huán)境限制,總是依巖壁走勢而建造。從建造時間和花費來看,石窟因為需要開山挖石,因此花費很大,所用的時間也比較長。

按功能布局來分的話,魏晉南北朝時的石窟建筑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塔院型,這也是初期的風(fēng)格,與佛寺置佛塔于中央的格局一致。在大同云岡石窟中,這種類型的石窟寺較多。第二種是佛殿型,這種石窟與普通的佛殿類似,窟中主要建筑為佛像。第三種是僧院型,這類石窟的主要功用就是為僧侶修行提供場所。石窟中均設(shè)有佛像,周圍布置僅容一個僧人打坐的小石窟。

除了佛教建筑盛行之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風(fēng)景園林建設(shè)也開始興盛起來。當時的貴族追求享樂,熱衷于游園賞景,因此不惜花費大量金錢用于修建園林景觀。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的官僚富商,都喜歡在自家建造私人園林。這也促進了當時園林建筑技術(shù)的發(fā)展,形成了一種用有限空間造園的手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通市| 墨竹工卡县| 芜湖市| 涿鹿县| 凤冈县| 靖宇县| 蕉岭县| 板桥市| 霍山县| 柳江县| 古浪县| 西青区| 宿州市| 法库县| 当阳市| 尼木县| 佛教| 平阳县| 谷城县| 灌阳县| 安福县| 横峰县| 花垣县| 增城市| 海伦市| 桦南县| 正镶白旗| 五大连池市| 承德市| 榆中县| 德庆县| 塔河县| 临高县| 昌乐县| 都昌县| 寻甸| 会同县| 固安县| 东源县| 新闻| 永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