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建章宮——“千門萬戶”之宮苑

建章宮建于公元前104年,是漢武帝劉徹建造的宮殿,建成后便成了漢武帝朝會、理政的地方。新莽末年,這座龐大的宮殿建筑毀于戰火之中。

建章宮建筑群的外圍筑有城墻,宮城中分布著眾多不同組合的殿堂建筑,規模宏大,號稱有“千門萬戶”。據史料記載,建章宮里有許多殿閣、樓臺,還在其中開池堆山,場面十分宏偉壯觀。漢武帝甚至為了方便往來于未央宮之間,跨城修筑了飛閣輦道,可直通未央宮。建章宮的南面有宗廟、社稷壇等禮制建筑;西面是范圍廣闊的上林苑。上林苑本為秦始皇所建,漢武帝時予以修復。上林苑中有宮殿30多處,還在苑中建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大人工湖——昆明池,從西南引河水入城,經昆明池后向東流出城,流出城的水最后注入鄭渠,和黃河相通。昆明池可作為城市供水和漕運用的水源,甚至可以在其中訓練水軍船只。這樣的設計既方便水路運輸,又可以供農業灌溉,是一舉多得的蓄水、引水工程。

現在的建章宮遺址位于西安市的高堡子村和低堡子村一帶,也就是漢長安城的上林苑中。遺址總長約7000米,今地面尚存的有前殿、雙鳳闕、神明臺和太液池等遺址。

前殿遺址位于高堡子村,現在殘留地面的僅剩高大的夯土臺基,地面上還有巨大的柱礎石。遺址中發現了西漢常見的建筑材料,如鋪地方磚和印有“與天無極”“長樂未央”字樣的瓦當等。另外,還有一塊長方形的青灰色帶字磚,磚上有“延年益壽,與天相待,日月同光”12個字,磚為長條形,由陶土制成,兩側邊稍微傾斜,上有圓孔。

雙鳳闕遺址位于雙鳳村東南,是建章宮的東門,距離前殿有700米,因門上裝有兩只十分高大的鎦金銅鳳凰而得名。西漢末年,雙鳳闕毀于戰火,現在只能看到一座宮門形狀的夯土臺。

神明臺又名承露臺,是建章宮中最為壯觀的建筑物。臺高166米,臺上立有巨型的銅鑄仙人。仙人手托一個直徑90米的大銅盤,盤內有一只巨大的玉杯,玉杯是用來承接天上灑下來的露水的,故名“承露盤”。漢武帝劉徹慕仙好道,認為露水是天賜的“瓊漿玉液”,喝了可以延年益壽,得道成仙。在《三輔黃圖》引《廟記》中記載:“神明臺,武帝造,祭仙人處,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漢武帝非常迷信,他相信在高入九天的地方可以和神仙為鄰,聆聽神旨,因此在神明臺上還設了九室,象征九天,里面住有百余道士、巫師,替他和神仙溝通。

神明臺保存了300多年,到魏文帝曹丕在位時,承露盤還在。文帝定都洛陽,想把它也搬到洛陽去。可是,銅盤太大了,一動就斷裂了,據說銅盤斷裂聲音巨大,傳至數十里。后來,人們勉強將銅盤搬到灞河邊,因實在太重再也無法向前挪動,最終遭到人們丟棄,不知去向。如今的神明臺遺址位于六村堡鄉孟家村東北角,歷經2000多年的風吹雨打,現僅存一大塊千瘡百孔的土基。

太液池遺址位于高、低堡子村,在建章宮前殿西北部,象征北海。太液池占地10頃,有溝渠將昆明池水引來,是一個面積寬廣的人工湖。北岸有人工雕刻的石鯨,長10米、高1.6米;西岸有3只石鱉,長2米,池中還有各種石雕的游龍、珍禽和異獸。據《三輔故事》載:“池北岸有石魚,長二丈,廣五尺,西岸有龜二枚,各長六尺。”池中置有鳴鶴舟、容與舟、清曠舟、采菱舟、越女舟等各種游船。為了求仙得道,漢武帝在池中建了一座高20余丈的漸臺,并筑三座假山以象征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三神山的傳說源自先秦記錄神仙傳說的古籍《山海經》,從漢武帝開始,將這一傳說應用到宮廷苑囿的水面布局,形成了“一池三山”的模式。這種布局對后世影響深遠,直到明清時期仍然不絕,如位于故宮、景山西側的西苑(三海),建有瓊華、水云榭、瀛臺三島;圓明園西邊的清漪園中,昆明池里建有龍王廟,藻鑒堂、治鏡閣三洲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济宁市| 八宿县| 新蔡县| 阳朔县| 古丈县| 湖北省| 桐梓县| 广宁县| 大新县| 河南省| 梧州市| 连云港市| 鄱阳县| 云和县| 河间市| 子洲县| 安宁市| 即墨市| 融水| 宣汉县| 泰州市| 新疆| 兴安盟| 华宁县| 六安市| 通道| 枝江市| 疏附县| 娄烦县| 清流县| 安顺市| 泾源县| 锡林浩特市| 碌曲县| 霍州市| 浮山县| 武夷山市| 商河县| 荆州市|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