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長樂宮——宮殿建筑之精華
長樂宮是西漢初年的皇宮,在秦朝時此宮稱為興樂宮。漢高祖稱帝后,對此加以擴建,取意“長久快樂”,正式改名為“長樂宮”。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后,就住在這里,接見群臣商議政事。長樂宮是當時的政治活動中心。之后,劉邦建造了未央宮,漢惠帝后,皇帝都移居到了未央宮,長樂宮便成為專供皇太后居住的地方。長樂宮位于長安城的東南角,未央宮位于長安城的西南角,因此長樂宮也稱東宮或東朝。在呂太后專權時,長樂宮再次成為左右朝政的政治中心。
長樂宮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西北角。長樂宮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占漢長安城的六分之一。據考古學家對長樂宮遺址的發掘,發現長樂宮平面為不規則的長方形。這是一個有14座宮殿的建筑群,比較有代表性的宮殿是前殿、臨華宮、長信宮、宣德宮、溫室等。
臨華宮遺址是在2003年考古發掘中被發現的,總面積有2000平方米,房間為半地下室,地面鋪有鵝卵石,上面又用砂漿抹平;墻壁涂有白灰,并繪有色彩絢爛的壁畫。房子之間的通道和階梯上鋪的磚都有精致漂亮的印花圖案,顯示出漢代太后們奇特的審美取向。隨后,在臨華宮附近發掘出一處圍墻特別厚的宮殿遺址,這座宮殿的設置很符合保溫儲存的需要。厚厚的墻壁可以保證室內溫度不受外界影響,放入冰塊就可以用來儲藏食物,降溫避暑。考古專家們據此推測這里就是用來儲藏冰的“凌室”,其功能類似于我們現在使用的冰箱、空調。
近年來,考古學家對長樂宮遺址再一次進行了發掘,又發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筑遺址,這座建筑遺址位于長樂宮的西北部,今西安市羅家寨村北。它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夯土臺基,據測量東西長約160米,現存南北寬約50米。這座建筑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長樂宮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座。
臺基的南部已被當地居民占據。臺基以北的東半部分,緊貼臺基北邊沿發現了一條半地下通道,通道是東西向的,地面全部被磚覆蓋,有一處斜坡通道鋪的是印有精致花紋的磚。在這樣一個莊重森嚴的宮室內,居然有地下通道,不禁讓后世人有各種猜測,只是迄今為止,仍無法證實這些地下通道的用處。在遺址西部有一組半地下房子,地下部分約在半米至一米,留有柱礎石,似乎是大殿之內藏有小居室,看上去非常神秘。遺址東部有一組庭院,由夯土圍成,庭院靠西北角有一眼水井,深8米,歷經2000多年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臺基北面還發現了兩座沉淀池,分別位于西部的兩個庭院中,由數段圓形或五角形排水陶制管道相通。在一米多深的地下,兩組排水管道在一條長達57米的排水渠處匯聚。據考古專家推測,這是一組完整的排水設施,雨水從房頂下來先匯入庭院內的沉淀池中,通過壓在半地下通道下面的雙排水管流出的是雜物沉淀后的清水。平時只需定時清理沉淀池,就可以保證排水管道不被堵塞了。漢代以前的遺址中還沒有發現過這樣完善的排水系統。
這座建筑遺址與臨華宮遺址同在南北一線上,有夯土直接連接,遺址東邊不遠處就是凌室,與凌室遺址對稱的地方也曾發現有建筑遺址。有如此密集的建筑,且這些建筑各有其功能,組成一個完整的建筑體系,這些都說明這座建筑遺址在當時是一座極其重要的宮殿。通過考古勘探和發掘,羅家寨附近建筑遺址數量和規模最大,在地理位置上,這座建筑遺址應是長樂宮的中心宮殿區。長樂宮是西漢時期皇太后居住生活的地方,雖不再是皇帝處理政事的正宮,但后來呂太后專政,外戚專權,這里仍是朝廷的政治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筑遺址極有可能是長樂宮最主要的建筑——前殿,也就是皇太后處理政事、接受朝拜、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
在這座遺址中還出土了許多西漢建筑構件,有大板瓦、筒瓦、青磚、方磚,還有帶“長樂未央”“長生無極”文字的瓦當,等等。有的磚瓦背面還留有制作時監造官署的印記,據推測是為了方便監督考查制作質量,這說明當時是非常重視工程質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