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致富史話
- (德)理查德·萊文索恩
- 2499字
- 2022-07-14 17:26:57
第二章 金融家
金錢與權力
銀行家,是擁有存款的人和需要使用這些存款的人的中間介紹人。借款人的需求越迫切,對于借出錢款的人以及居間介紹的人,所付出的報酬越大。在戰爭時期,政府對于金錢的需求格外強烈,于是一些銀行家得到了機會。在過去的500年 中,所有戰爭都會帶來金融上獲取極大利益的機會,有時這也是造成金融上極大損失的原因。
不過,一些在資本主義社會前期戰爭中供給金錢的人,特別是那些曾經把他們的活動從地中海東部沿岸擴展到英國的意大利人,雖然時常被稱為銀行家,但他們和現代銀行家的性質不同。他們不像現代銀行家那樣運用客戶儲存的錢款,而是通常用他們自己積聚的或是從祖上承襲的財產來經營,他們以很高的利率出借。因此,投資戰爭的人大都很富有,一直到17世紀,情形還是如此。
當他們同意資助戰爭時,這些富有的債主,往往并不在利息上斤斤計較。在這方面,他們常順從統治者的意愿。他們因此能得到一些特權作為報酬,如礦產開發權、商業或運輸的壟斷權等,這些特權可以轉化為商業上的利益。有時他們甚至可得到征收某種稅款的權力,作為他們借款的擔保。因此,這種借款本身雖然具有危險性,往往不能得到很多利息,但是間接的收益很大。
可是通常來說,借款的君主不大喜歡這種借錢辦法,因為負擔太重,國庫收入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眾所周知,君主應該自己創造財富,不能依賴他人,不然君主的權力就不能稱為絕對無限。另外,他們需要數目不斷增加的金錢,以在戰爭之間的和平時期內,支付常備軍隊所需要的經費。奧蒙脫谷可里將軍曾說:“戰爭需要金錢,更多的金錢,再多的金錢。”
自15世紀后半葉以來,一些投機政治家,曾設法替國家謀求一些新的生財之道。只要是值得試行的,再怎么強橫、大膽、古怪的手段,他們都試過了。政府參與到了商業和工業活動中,政治家們開始經營生產、銷售等事業。但這還不足以應付海陸軍的經費,即使在和平時期,軍費需求也占了全部國家年收入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后來銀行設立了,它們的職能就是借款給國家,補充軍備和戰爭所需的費用。
從這一步到真正地創造財富只差一步,不久后這一步也實現了。降低鑄幣中所含的金銀,這種手段是舊時常用的,但一些思想比較進步的人,認為這種手段陳腐且不合理。蘇格蘭人約翰·勞(英國經濟學家)提出了一種有效率的手段。他建議印發紙幣,以假定的殖民地財源為擔保。這種紙幣可以作為貨幣,因此,不必費很大力氣,國庫就可以充實起來了。最初這個大膽的想法只在巴黎和倫敦兩地實行。同時,雖然經過了多次失敗,但在歐洲十余個都城之中,統治者們依舊還在計劃以化學手段制造黃金。在一些正在開展工作的冶金家中,有一個名叫羅吉洛的騙子。他不但從巴伐利亞選帝侯那里預支了數十萬弗羅林,不久還在這個軍教政體中得到了一個高級的職位。
秘密制造金銀的工作,最后失敗了,因此一些如夢初醒的統治者,不得不改變方針,從一些銀行家處借入他們所需要的借款。不過這種交易的性質略有不同,與統治者打交道的銀行家,已不再是那些最富有的人了,許多統治者喜歡和一些小錢莊的所有者或其他并沒有太多財富的經紀人往來。不論他們的地位多么低,但只要他們知道在什么地方或用什么方法取得財物,就能得到統治者的青睞。
在這樣的情形下,出現了所謂的宮廷猶太人(指歐洲中世紀時的猶太銀行家,其通過將錢或實物租借給歐洲皇室貴族并收取利息,換取政治特權和地位,從而成為猶太人中的特權階級,故被稱作宮廷猶太人)。這種人雖然在猶太人居住區過著被歧視的生活,但在努力經營著各種事業。在大多數情況下,統治者并不是他們的顧客,而是他們的雇主。他們的責任是處置一切龐雜的事務,其中大部分具有商業性質,目的在于充盈國庫。如果統治者偶然有了余款,就由他們負責投資。這些經紀人往往因為接近統治者,有時會被委托處理國家財政,但他們并不因此放棄其他商業活動。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傭金。
150年來,這種銀行家,或說得準確些,這種政府的經紀人,在戰事財政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其中的多數人,只要不被罷黜,就能發財,最后自己做了放款人,甚至放款給統治者。其中一些人,像瓦敦堡查理·亞歷山大的財政顧問猶太人蘇士·奧本希默,因古怪的性格或悲慘的命運,在歷史上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很少有人因擁有龐大的財富或在經濟上特別成功,而得到了比以前高的地位。
在拿破侖時代,一個類似這種政府小掮客的后代,獲得了格外突出的地位,這個人所在的家族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世界上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在拿破侖戰爭中積聚的財富使羅斯柴爾德家族收獲了一筆世界范圍內罕見的龐大財產。
梅耶·羅斯柴爾德 最初是一個新式的銀行家。在文藝復興時期,他在本國和國際事業中成了一個權威人物,不再是一個專靠傭金生存的被雇傭的經紀人了。從他和國家的關系來看,他可以被視為一個同盟者。他獨立活動著,他的決定往往變成了最后的決斷。他的意志足以決定戰爭能否爆發、持續以及結束,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19世紀后半葉。這時大的合資銀行開始代替一般私人銀行的地位。但當這種變化最后實現時,卻是有名無實的,因為一些私人銀行家此時已經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可以支配一些極為重要的金融組織。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表明,在非常嚴峻的形勢下,單是一個大銀行(私人銀行姑且不論)很難滿足一個國家龐大的財政需求。社會環境已經完全不同,國家必須能夠籌集所需的金錢。國家會以各種不同名義(國庫公債、流通紙幣、戰時借款等)籌集大量錢款,唯一的目的就是購買軍需品。這種大量的借款是絕不能在一個有限的范圍內籌集到的。現在一切財源都得盡量爭取,社會各階級都應捐款。有時的確會采用一種比較慣用的處置方式,即由一個銀行機構居中介紹,發出一筆借款。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政府就是它自己的銀行。銀行的地位已不再像十七、十八世紀時的地位一樣了。
只有美國例外,摩根依舊是一個舊式的、偉大的、有權威的金融家,并且像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樣,他為協約國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服務。不過,只有在美國維持中立的時候,摩根才享有這種權力。美國宣布參戰后,政府就出面干涉了。
這就是歷史上戰爭金融演變的過程。有時,金融家輾轉于各種財富之間,獲得了高貴的地位;有時,我們會看到他們在政府中奴顏婢膝,接著便退到幕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