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的“軀體”在無形與有形之間切換著,使用這張拼接特性的“皮”,能夠進行更加靈活的“操作”。
隨意的扯下一小塊碎片就可以裁剪出一個與自己相似的“形”。
“聚”與“散”隨心所欲。
利用“無形”的姿態可以在通風管道這樣狹小的空間中流動,很快它就進入了一處特殊的場所。
這個房間除開通風管道之外沒有任何的窗戶,正門由三道密碼鎖封閉,一個個黑色的機柜整齊排放,機柜門內時不時閃動的指示燈讓人感覺好像有什么活物被關在那模糊的陰影之中。
這里是研究所的核心機房。
設備運行的聲音在耳邊嗡鳴,博士饒有趣味的看著眼前的情景,一點也沒有把正對著自己的幾個監控攝像頭放在眼里。
“博士”將目光落在那并排安放的存儲陣列上,那里面說不定有它感興趣的東西。
只是要解開這些“寶箱”對于常人而言并不容易,多重鎖定的安全措施以及必要的時候的數據銷毀機制,讓哪怕是技術精湛的黑客也難以得手。
好在“它”恰好有一些規則之外的策略。
“它”是吞吃了一整個“地下秘密實驗場”后所形成的拼湊之“皮”,那些被吃掉的“素材”包括了研究所中的科研人員以及相關技術支持團隊,犧牲者們所持有的“知識”“記憶”“才能”都成為了它的東西。
“知識”與“經驗”配合“惡魔的小把戲”,哪怕身處巢穴之外,不完全觸發自身限制規則的情況下,在被“鎖”穩固的范圍內,也有著相當多樣的手段應對各種狀況。
而這些手段哪怕還是“有限”之物,也足以被稱為“神技”。
只見“博士”的手指尖開始閃動起電弧般的雪花噪點,下一刻恍若化作半透明虛影的手掌直接穿過了機柜門隨后沒入了存儲陣列之中。
下一剎那肉眼可見的電火花閃動起來,存儲設備中的記錄被盡數“拷貝”出來。
“哎呀……”
整個機房開始彌散開一股什么東西燒焦的氣味,警報聲頓時響起。
“果然啊……不是在自己的“研究所”之中,限制還蠻大的,雖然說……暫時也沒必要將這里也“吞”下去……”
身后傳來大門解鎖的聲音,偷取了大部分“資料”的博士身體再次化為“無形”。
伴著紛亂又沉重的腳步聲,一大群荷槍實彈的安保隊員沖了進來。
就這樣代號為“博士”的實體在這座被稱為第五后勤科學院的研究所里轉了這么一圈,并沒有引起多少波瀾。
“博士”的興趣在于“研究”,而若是將一切都無差別的吞下,那么也就破壞了作為“觀察者”的樂趣。
第五后勤科學院中存儲的資料有的是和已經被博士占據為巢穴的“西郊地下秘密研究所”資料庫收錄的“文本”是重復的,但是也有一些第一次見到的新玩意。
博士的身形再次從“無形”轉變為“有形”,此刻它已經回到了屬于自己的巢穴之中。
悠哉地坐在巨大的顯示屏前的旋轉椅上,博士手上再次浮現出宛若電弧般跳動的雪花噪點。
然后一份厚厚的文件出現在手上。
紙質文件只是表現形式,本質上是從第五后勤科學院中竊取的資料借助“皮”具現化出需要的形態。
資料上記錄的是幾份來源不明的“實驗計劃”,該文檔是用“俄語”寫的,其中的內容有著不少殘缺的部分,很多地方都被刪除和修改了,但是大致能夠看到一個龐大計劃的輪廓。
“豚鼠”計劃——將同一個惡魔分解成數十數百塊,利用特殊技術將惡魔的一部分植入人體,分析各個部分對人體的作用,妄圖量產以人類為主導的“惡魔人兵團”系統。
“鐵人”計劃——探索“機械改造”“惡魔血肉”以及“人體”相互結合之后的各種反應。
……
“光譜”計劃——探索不同的人類“情感”對惡魔的作用。
“挺有創意的,果然啊……智慧生命這種東西大規模聚集在一起總是會“長出”有用的東西……”
被“它”吞噬的“知識”與“記憶”乃至“經驗”無論如何都已經“死去了”,智力并不等同于智慧與靈感,而“它”也需要名為人類的族群那不斷迭代的“智慧土壤”中孕育出的有用之物。
在這里并不存在“相對”的“比較”關系,之存在“收割”與“被收割”的關系。
至少它現在已經看到了自己感興趣的信息。
““光譜”計劃么?”
人類的恐懼是惡魔的糧食,越是被恐懼的惡魔就越是強大。
人類的統治者們甚至能夠以此項規律來圈養一些惡魔,再以契約為韁繩,將惡魔作為戰爭兵器來使用。
說來也很有意思,在這個過程中,上層的“人類”在加工下層“人類”的“思想”,人類自以為屬于自己的情感意識與思考能力,其實完全是他者塑造后的產物。
“惡魔”在圈養“人類”……
“人類”在圈養“人類”……
“人類”在圈養“惡魔”……
然后再不斷往復循環的輪回中,偶然生出的“不凡”思想則是“博士”想要收割的“果實”。
也許是牛頓手里的蘋果……
也許是尼古拉特斯拉思緒中跳躍的火花……
……
在“博士”看來這份平平無奇的光譜計劃對“它”而言就有著不小的價值。
從理論上來講,在“情感”對惡魔的作用這一課題中,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點,那就是除了“恐懼”之外的其他情感是否會對惡魔造成改變呢?
“光譜”計劃的殘缺記錄中顯示,人類的“崇敬”與“敬仰”等一系列正面情感能夠切實的削弱惡魔。
下一刻“博士”手上的文件化為灰燼消失,將身體靠在柔軟的靠背上,手指輕動,“零件”出現在手上。
“恐懼”是惡魔與人類進行交互的基礎,而“它”雖然不是惡魔,但是卻需要“觀測”與“定義”來保持“外皮”的穩定。
披上“人皮”【我】成為了“我”,而【我】和“我”之間的相互觀測形成了外皮的穩定基礎。
那么引入第三者的“觀測”,“觀測”中附加的情感,是否也會和外皮進行額外的“交互”呢?
“凡事需要分析……”
博士臉上,拉扯出一個“笑容”,這個笑容在那秀麗的面容上本應非??蓯郏丝虆s宛若繃起的一層皮膚,機械地牽扯出來。
詭異而怪誕……
嘴角的“笑”牽動了周圍的空氣,它所在的這個空間中的一切都被拉扯著漏出“笑臉”。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