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歇會吧!”
山間的一條泥路上,有前后十幾數人,狼狽的走著。
“不要停下,堅持一會兒,到前面那個村子再歇息。”七十歲左右的老人看了一下左右已經累的快要站不起來的隨從,然后指著前方那若隱若現的草廬說道。
“侯……侯……爺,屬下……實在是走不……走不動了,歇會吧。”老人身后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家臣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
“不妥,此地林深,恐有虎豹棲息,不可在此地多待。”
不過老人雖然嘴里說著到村里再休息,但是身體還是很誠實,他累的直接一屁股就坐在了草地上。
老人看了一眼還有一段距離的村落,然后沉思了一會兒,對著眾人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在這里歇息一刻鐘,不過要做好防范。”
“侯爺,老臣這就下去吩咐。”老人身旁的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將領回道。
“嗯,去吧。”老人點了點頭。
老人之所以不愿意在此地歇息,是怕遇到山中猛獸,當今時代可不像后世,如今是地廣人稀,山中猛獸數不勝數,根本就不怕人,他們在此地歇息,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跑出一只老虎,而以他們現在這種狀態,死傷過半是肯定的。
老年也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思,才說到村里再休息,但是說了一句,就被身邊的隨從反對了,當他準備出聲呵斥的時候,他自己卻不爭氣的腳軟側著到了過去,這才讓他把本來已經到了嘴邊的呵斥之言咽了下去。
最后雖然答應在這里歇息一刻鐘的時間,但是他依舊害怕那可能到來的危險,所以才吩咐家臣,讓跟隨的侍衛去附近站崗。
這一行人不是別人,是西周的侯爺姬昌與他的隨從。
姬昌這是在游歷天下,本來身后跟著有數百人,他也坐著馬車,但是在一次泥石流中,數百人被埋進了土,只剩下這十幾人逃了出來。
逃出來的姬昌不但沒有改變注意就此回去,而是繼續朝著東北而來,說是要看遍天下,然后更好的治理西周。
“咔嚓~~~”
天空突然出現一道驚雷,烏云密布起來。
“嘩啦啦!!!”
陰沉的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一瞬間就把在路邊歇息的一行人淋成了落湯雞。
“雨來了,快進林子。”老人如此說道。
雖然此時眾人已經被淋了個全身濕,但是并不是說就不要躲雨,他們這一行人除了那七八個侍衛是年輕人外,其余都是四十歲朝上的中老年,身體素質早就不比當年了。
被雨水淋一下沒什么,但若是一直淋的話,就可能感冒發燒,而這個時代的感冒發燒雨與后世的不同,這個時代的感冒發燒是會死人的,對中老年人更是如此。
若是蘇遠在這里,他就會覺得這一幕熟悉,因為原著中,雷震子第一次出場就是如此。
按照封神演義所寫,雷震子的出場與姬昌游歷天下息息相關,姬昌行至燕山,躲在茂林避雨,雨下了很久,一直不見停,并且越下越大。
最后不但下暴雨,還刮起了狂風,封神演義的原文是如此寫的。
姬伯看到天色愈加暗沉,一邊吩咐眾人躲雨,一邊又說不要站在樹下的矛盾之語。
“仔細些,雷來了!”
隨從跟著說:“老爺吩咐,雷來了,仔細些!”
話音還未落下,一聲響亮,霹靂交加,震動山河大地,崩倒華岳高山。
眾人大驚失色,都擠緊在一處,須臾云散雨收日色當空,眾人方出得林子來。
姬昌在馬上渾身雨濕,嘆曰:“雷過生光,將星出現。左右的,與我把將星尋來!”
眾人冷笑不止:“將星是誰?那里去找尋?”然而不敢違命,只得四下里尋覓。眾人正尋之間,只聽得古墓旁邊,像一孩子哭泣聲響。眾人向前一看,果是個孩子。
眾人曰:“想此古墓,焉得有這孩兒?必然古怪,想是將星。就將這嬰孩抱來獻與千歲看,何如?”眾人果將這孩兒抱來,遞與姬伯。姬伯看見好個孩子,面如桃蕊,眼有光華。姬昌大喜,想:“我該有百子,今止有九十九子,適才之數,該得此兒,正成百子之兆,真是美事。”命左右:“將此孩兒送往前村權養,待孤七載回來,帶往西岐。”
當下景象與書中所寫幾乎沒有分別,但是蘇遠不會知道,此時的他還在山里打坐修行,磨練境界。
如今提升世界等級的準備已然做完,對于其他事,他也不急了。
因為不管這些命定之事做不做,他都要在這方世界待上個幾千年。
所以他的想法就是一切隨緣,他相信只要緣分到了,雷震子自然會走到他近前。
雨停之后,姬昌抱著墳前出現的小孩,來到了村子,然后找了一戶無后的人家,給了一筆錢,讓他們幫著養,之后他們在村子里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便離開此地繼續游歷去了。
就這樣,日子一過就是數年,雷震子開始慢慢長大,當起了放牛娃,經常在蘇遠所在的山前放牛。
蘇遠知道這一點,但是并沒有去收徒,而是繼續煉著自己的神通。
既然是封神之戰,那么雷震子就需要有異象,蘇遠把先前吃了之后留下來的杏樹核,在山上重新種下,然后悉心栽培,準備在十幾年后送給雷震子,全了師徒之緣。
在蘇遠隱居燕山的歲月里,天下的形勢極具變化,朝歌越來越繁華,但是商國搜刮天下財物匯聚朝歌的事情,也逐漸引起各諸侯國的不滿。
商國越來越繁華,而被搜刮、壓迫的各諸侯國卻是越來越殘破,久而久之,天下開始彌漫一股仇恨商國的情緒,只是這股情緒在商國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他們只得忍氣吞聲。
直到商紂王即位,性格愈加乖張,弄得天怒人怨,把天下諸侯國弄得怨聲載道不說,還把自己商國的國民也不當人。
最后紂王更是把手伸向了天下第二大諸侯國西周頭上,雖然西周的實力遠不如商國,但是因為西周王幾十年來潛心發展,與周圍諸侯的關系處的非常不錯,在西周的帶領下,被商王壓迫的各諸侯國愈加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