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閣。
朱允熥幫著朱元璋按摩完后,便開口說道:“爺爺,孫兒有一個請求!”
他剛才想到了一件事。
雖然朝廷明令禁止發布了禁海令。
他要是偷偷的做這些,被朱元璋知道,難免會落個不好的印象。
但,要是提前告訴朱元璋呢?
正事歸正事,有些該發展的還是要先發展。
不然,等到了后面真正開始改革的時候,阻力只會更大。
現在做了一些,后面就會少一些麻煩。
朱元璋緩緩的睜開眼睛,笑著說道:“說吧,咱們爺孫倆,還有什么話不能說!”
難得乖孫有事想要求他,他這個當爺爺的心里自然很開心。
這樣的相處方式,才更像是一家人。
朱允熥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截了當的說道:“孫兒想組建一支商隊,和海外的那些國家進行貿易!”
商業已經開始暗中發展,再多一個海上貿易也沒什么大不了。
他的話音剛剛落下,就明顯的感覺出來東閣內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
朱元璋表情也不再是剛才和煦的笑容,而是十分的嚴肅,他沉聲說道:“乖孫,咱幾次三番下達禁海令,你應當清楚!”
他這話就是在質問朱允熥,你剛才說的是在違背咱的命令,是咱跟在作對!
也是在告訴朱允熥,你最好能夠有合理的理由說服咱。
朱允熥也聽明白了朱元璋話里面的意思,淡淡的說道:“爺爺當初還是吳王的時候,就進行過海上貿易,能帶來多么豐厚的錢財收入,自不必孫兒多說。”
“爺爺這些年幾次三番的下達禁海令,其實也是因為北方草原未定,一心想著以北方為主。”
“這些事情孫兒都明白,孫兒所說的商隊,既不是以朝廷的名義,也不是以孫兒的名義,而是以商人的名義進行。”
“可以找一個值得信任,足夠可靠的人,來做這件事。”
“到時候賺取的錢財,自然也是歸爺爺你所有。”
他將腦海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因為,進行海上貿易,除了可以賺錢之外,最重要的還可以了解航線。
這樣一來到時候大明開始進軍海上,開啟日不落征程的時候,也會省去很多很多的事情。
緊接著,朱允熥繼續說道:“況且,爺爺也應當清楚,哪怕是朝廷屢禁不止,沿海地區還是會有人私底下進行貿易。”
“財帛動人心,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既然他們可以暗中進行,皇室為什么不行?”
“咱們這也不是什么與民爭利,皇爺爺你說對不對?”
只要開了這個口子,后面就可以一點點的試探性的提出來一些其他的要求。
平日里,朱允熥沒少見朱元璋因為銀子的事情發愁。
打仗需要銀子,修建城墻也需要銀子,養各地藩王同樣需要銀子。
尤其是,朱元璋提出來的塞王政策,讓大明的王爺們去邊關為大明戍邊,這項政策更是極度的耗費錢財。
如今大明還算得上是風調雨順還好,一旦后面出現個天災人禍,大明的國庫便會立馬虧空,到時候各種相應的問題相繼出現。
朱元璋并沒有立馬給出回答,而是在腦海中思考這件事情的可行性。
憑本心來說,朱元璋對朱允熥所說的事情十分心動。
海上貿易可以賺取多少錢,朱元璋對此實在是再清楚不過。
當初還是吳王的時候,多數軍餉都是用海上貿易賺取的錢財所解決。
一盞茶的功夫后,朱元璋說道:“此事可行,不過要暗中進行,所賺取的錢財,也不可直接送入皇宮。”
他糾結了片刻,還是決定答應下來這件事。
眼下邊關地區,已經沒有可以可以威脅大明安危的強敵。
朱元璋覺得自己此前的一些政策也是時候一點點的進行修改。
此一時彼一時,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直長久不變,都要跟著不同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這是朱元璋多次從朱允熥口中聽到的道理,朱元璋覺得相當的對。
哪有什么萬古不變的鐵律!
若是真有,也不會每過上幾百年就改朝換代。
朱允熥松了一口氣,看來他心中的猜測沒有錯,朱元璋確實有心改變一些政策,這是一個好兆頭,“爺爺放心,所賺取的錢財,孫兒會安排他們建造一個錢莊用以儲存錢財。”
他這也算是變相的給大明提供另外一層保障——防止通貨膨脹!
大明寶鈔發行后,朱元璋三令五申地禁止民間以金銀為貨幣進行交易,甚至朝廷還曾多次下令“禁民間不得以金銀貨物交易,違者罪之”,這也就是所謂的銀禁令!
一方面是因為大明朝剛剛建立,需要用金銀銅的地方比較多,另一當面,則是為了推行大明寶鈔的使用和流通。
紙幣的政策非常好,攜帶方便,大大減少了百姓出門時候的負擔,但是朱元璋不懂經濟,忘記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保證金,也就是說大明的金銀銅等儲量要滿足于自己所發行的貨幣。
元朝時發行紙幣是以金銀為準備金,如果沒有金銀就不發行紙幣,而且發行有定額,持有紙幣可以隨時向朝廷換領金銀,這就是金銀本位紙幣發行制度。
可是朱元璋對這一套經濟顯然不太熟,嘗到大明寶鈔的甜頭之后,便加大了寶鈔的發行力度,一直印個不停,于是大明寶鈔的發行量就遠遠大于自己的國庫儲備量。
由于寶鈔的發行過量,從而導致物價開始瘋狂的上漲,一開始大明寶鈔的實際價值跟銅幣幾乎不相上下,一石米的價格用寶鈔1貫即可購買,到了永樂元年之時,一石米的價值已相當于寶鈔10貫,短短二十來年的時間,大明的寶鈔已經貶值了十倍有余。
長此以往的貶值下去,大明寶鈔只會變成廢紙一張,拿著一張紙,上面印著一萬兩,就想當一萬兩的銀子來用?百姓可不傻!
想要緩解這種情況,就要增加國庫的金銀銅儲備,大明每年的稅收就那么多,從哪里獲得更多的金銀銅?
發展商業,發展海上貿易,讓全世界的金銀銅全都流入大明,這不就把問題給解決了!
可以說,朱允熥這是一整套的連招。
既防止了通貨膨脹,也讓事情朝著自己的計劃發展。
當然了,保證金也好,防止通貨膨脹也罷,還有后面的種種計劃,這些都還不能說出來。
還是那句話,眼下還不是最佳的時機,況且即便是他說了,朱元璋八成也不明白。
或許還會問,啥是通貨膨脹?啥是保證金?朝廷發行的東西咋還需要考慮這些?咱這皇帝難道不值得信嗎?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為了防止這種讓人頭大的問題出現在耳邊,只有等寶鈔的問題爆發出來,所有的事情就可以順理成章的進行下去。
在此之前,朱允熥只要做好準備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