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家庭類(1)
- 寫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 靜濤 編著
- 5614字
- 2014-10-11 13:37:08
§§§第一節(jié) 母愛的偉大
【母親節(jié)】敬重母親、弘揚母愛的母親節(jié),至今已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國際性節(jié)日。母親節(jié)起源于美國。1906年5月9日,美國費城的安娜·賈薇絲的母親不幸去世,她悲痛萬分。在次年母親逝世周年忌日,安娜小姐組織了追思母親的活動,并鼓勵他人也以類似方式來表達對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此后,她到處游說并向社會各界呼吁,號召設立母親節(jié)。她的呼吁獲得熱烈響應。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tǒng)簽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jié)。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至1948年安娜謝世時,已有43個國家設立了母親節(jié)。在母親節(jié)里,許多人將康乃馨贈給母親,這是源于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fā)行母親節(jié)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便把母親節(jié)與康乃馨聯(lián)系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康乃馨與母親節(jié)便聯(lián)系在一起了。人們把思念母親、孝敬母親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為了贈送母親不可缺少的珍貴禮品。母親節(jié),雖然這是一個起源于西方的節(jié)日,但全世界對母愛的贊美和感激貫穿了幾乎所有的文明,所以這也是一個被不同民族和國家所普遍接受的偉大節(jié)日。中國古代詩人孟郊曾深情吟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變遷,但我們對母親的質(zhì)樸的感恩之心卻永遠不應該失去。
【“姐妹”母女】澳洲墨爾本麥克齊女士,年幼時患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以致體型長不大,一張娃娃臉,身高僅1.2米,30歲的婦人,看上去就像一個 9歲的女孩。11年前,他與1.9米高的基文結(jié)婚,后來懷孕了。醫(yī)生曾勸她不要生孩子,生育非常危險。但她仍堅持在1984年10月生下了女兒嘉寶利。女兒出生1年,麥克齊與基文的“高矮婚姻”破裂了。矮小的麥克齊既難過而又害怕,但她決定要為女兒活下去,將她撫養(yǎng)成人。母女倆住在墨爾本,每天媽媽送女兒上學。母女倆個兒差不大小,仿佛是一對最好的玩伴。對這樣的好拍檔,嘉寶利的同學們見了很是忌妒和羨慕。嘉寶利已懂得自己總有一天會超過矮小的母親,但她心目中,她的母親永遠是偉大的。
【母親勇斗劫車賊】美國哈特福特市的坎達斯·法蘭克林,是一個24歲的年輕媽媽。1993年5月6日,她帶著孩子駕車去辦事。由于要買一些東西,她將3歲的女兒和3個月大的兒子放在后排位置上,下車到后車廂去放東西。這時,一個粗野的男子從街對面沖過來,跳進了車里。法蘭克林驚了一下,但見那男子將車發(fā)動,并企圖關上車門時,她一個箭步竄過去,車門夾住了她的身體。她發(fā)出怒吼:“讓出我的車”。劫車賊盯著她,把車往前開,不肯停下來。她緊緊抓住車門不放,鞋子掉了,馬路像擦沙紙似的擦著她的腿。她努力地想爬進車里去,劫車賊不停地猛擊她的頭,痛得她頭昏目眩。馬路磨破了她膝蓋上的皮,刮到了里邊的肉,疼得鉆心刺骨。但她不顧一切,用盡全身力氣搏斗。劫車賊不斷改變車速和方向,想將她拋開。但低估了母愛的力量。年輕的母親像萬能膠一樣,粘住了那飛駛的車。最后,她終于抓住了方向盤,跳到劫車賊的身上,用力猛揍。警察過來,逮捕了劫車賊,受傷的母親被送進了醫(yī)院。醫(yī)生說,她的傷要過好幾個月才能愈合。她說:“只要我的孩子們安然無恙,我自己受點傷無所謂。”事后,哈特福特市的市長為英雄的母親頒發(fā)了榮譽獎。■/摘自《文薈》1993年9月18日
【舍己救女的偉大母親】2004年12月30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qū)報》報道了一個海嘯中的感人故事。26日早上,31歲的澳洲女律師阿莎·巴拉姍德拉一家駕駛著小型貨車,到加勒市的一個小鎮(zhèn)游玩,半路上他們遭遇到巨大的海浪,汽車被巨浪沖走并淹沒。阿莎奮力將家人從車內(nèi)救出,可是一個巨浪又將一家人沖散。手拉著手,緊緊靠在一起的阿莎母女被沖到另外一幢房子旁,她們抓住房子的一角準備向上爬。由于房子大部分已經(jīng)被海浪沖毀,剩余的殘骸只能容納一人的重量,如果兩人都爬上房頂,房子也將倒塌沉入水中。偉大的母親在生死一瞬間做出了最后決定,她松開手,流著淚,大聲地向女兒喊:“繼續(xù)往上爬。不,阿莎,我開始沉下去了,你先爬,你在前面……”母親還未說完,無情的巨浪便將她的話語掩蓋,將她卷入水中,永遠沉了下去。兩天后,阿莎和幸存下來的父親一起,在當?shù)氐呐R時停尸房內(nèi)找到了母親的尸體。后來,聲淚俱下的她回憶道:“我的母親還是那樣美麗,她穿著華麗,戴著她的珠寶躺在鮮花中。我多么希望自己跟隨母親一起死去,因為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是一個毫無知覺的空殼,我將在未來50年內(nèi),一直流著眼淚從睡夢中醒來,我多么后悔當初沒有讓自己死去,救活母親。”女兒后悔沒能救活母親,但母親的言行卻使我們感受到她救助女兒,的堅定信念和強烈愿望,是母愛讓生命延續(xù)。
§§§第二節(jié) 父愛的崇高
【齊景公甘為孺子牛】春秋時代,齊景公老了,很愛他的小兒子荼。有一次,他陪荼玩耍,口中銜著繩子,爬在地上學作老牛,讓荼牽著走。荼不小心跌倒了,把齊景公的牙齒也拉斷了。■/《春秋左傳·哀六年》:“女(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句楊伯峻注:孺子,謂已立之齊君荼,以其幼小,故曰孺子。……蓋景公愛荼,嘗已為牛,令荼牽之,仆,景公折齒。
【楊彪舐犢之愛】東漢末年,大學者楊彪的兒子楊修被曹操殺害了。有一天,曹操見到楊彪,故作關心地問:“您老近來為什么瘦得這樣厲害呢?”楊彪回答說:“我慚愧自己沒有金日磾(西漢大臣,與霍光同受漢武帝遺詔輔政漢昭帝)那樣的先見之明,但還有老牛舐犢一般的愛子之心!”曹操一聽,暗吃一驚,連臉色都變了。■/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舐犢之愛。”操為之改容。
【魯迅對海嬰的愛】魯迅對海嬰非常疼愛,曾自豪地作詩表示:“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他平時反對打孩子,當海嬰頑皮不聽話時,他也只是用報紙卷個筒舉起來,看上去很嚴厲,海嬰立刻喊:“爸爸,我不敢了!”魯迅也就笑了,海嬰馬上也就提意見了:“等到我做爸爸時,決不打兒子的。”“如果兒子壞得很,你怎么辦呢?”魯迅問。“好好教育,買點東西給他吃。”魯迅笑了,對海嬰說:“主要還是要講清道理的吧!”有一回,魯迅正在寫東西,海嬰闖進來,伸出小手按了一下筆尖,紙上立刻印上一大塊墨跡,魯迅雖然心疼,但并沒有發(fā)怒,放下筆說:“唔,你太可惡了。看,爸爸的心血讓你糟塌了。”小海嬰知道錯了,就紅著臉尷尬地飛跑了。■/事見許廣平《魯迅回憶錄》
【父親的背影】1923年初春,朱自清祖母的喪事辦完了,要回北京讀書去,他父親要到南京謀事,于是父子二人一同從揚州到了南京。第二天,父親執(zhí)意送兒子到了浦口車站,陪兒子上了車,給揀定了個靠車門的座位,囑咐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朱自清說:“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賣東西的在那一邊月臺的柵欄外,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他是個胖子,那是很費事的。朱自清望著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看著他的背影,朱自清的淚很快流下來了。但怕人看見,又趕緊拭干眼淚。再向外看時,父親“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地爬下,再抱起桔子走。”走到這邊時,兒子趕緊去攙他。到了車上,他一股腦兒將桔子放在兒子的皮大衣上,撲撲身上的泥土,顯得很輕松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朱自清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又說:“進去吧,里邊沒有人。”朱自清等到父親的背影混入人群,找不著了,才進車廂內(nèi)坐下,眼淚又流下來了。從此,朱自清的腦海里就常常浮現(xiàn)著父親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父親節(jié)】父親節(jié)是由美國人約翰·布魯斯·多德夫人倡議建立的。多德夫人早年喪母,她有5個弟弟,姐弟6人的生活全落到了父親身上。父親每天起早貪黑,無微不至地關心著孩子們的成長,既當父親又當母親,自己則過著節(jié)衣縮食的節(jié)儉日子。多德切身體會到父親的關愛,感受到父親的善良與偉大。她長大后,深感父親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應該得到表彰,做父親的也應該像母親們那樣,有一個讓全社會向他們表示敬意的節(jié)日。于是,她給華盛頓州政府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建議以她父親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為父親節(jié)。州政府被她的真情打動,便采納了這一建議,只是把日期改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1972年,在各方的強烈呼吁下,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簽署了建立父親節(jié)的議會決議,使其成為全國性的節(jié)日。目前,這個節(jié)日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百姓的認同。每到這一天,子女們總是向辛勞的父親致以敬意。我們的父親很少對我們說“愛”這個字眼,也很少做出愛撫的表示。尤其是老一輩的人,父親的公式化的形象永遠是嚴厲,刻板,不茍言笑。也正因為如此,當他們偶爾流露出一點舐犢之情,哪怕是一句像是責備卻是叮嚀的話語,一個皺著眉頭卻是關注的眼神,一個佇立良久的背影,就能使我們敏感而渴望的心震撼,而永世不忘。父親,他曾經(jīng)是我們童年的英雄、少年的暴君、青年的朋友。父親,他將會是我們壯年的牽掛、中年的擔憂、老年的回憶。讓我們在父親節(jié)時勇敢地向父親問好!
§§§第三節(jié) 孝敬父母
【孔子責曾參“不孝”】曾參是曾皙的兒子,有一次給父親做事,沒有做好。曾皙大怒,抄起木棍就打,把曾參打昏在地,好一會才醒過來。醒來后,他仍像往常一樣,回房為喜歡音樂的父親彈瑟唱歌。孔子聽說后,就對學生說:“曾參來的話,不要讓他進門!想從前舜侍奉瞽瞍,父親找他要差遣他,他沒有不在父親身旁的;父親尋他要殺他,就不曾找得到他過。他平日,小打就忍受,大打就逃走。現(xiàn)在曾參甘受暴怒,打死也不逃走,這是陷父親于不義啊!不孝之罪,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嗎?”■/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引《說苑》:曾子常有為不中,曾皙怒,援木擊之,曾子有頃乃蘇。退鼓瑟而歌。孔子聞之,告門人曰:“參來勿內(nèi)也!昔舜事瞽瞍,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cè);索而殺之,未嘗可得。而小箠則受,大箠則走。今參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于不義。不孝孰大乎!”
【閔子騫顧全大局】春秋時期,閔子騫兄弟倆的親生母親去世后,父親再娶,又生了兩個弟弟。冬天里,閔子騫為父親駕車,手發(fā)抖,將疆繩失落在地。父親上前摸他的手,冰冷,看他的衣服,很單薄。父親就回到家里,喊后母的兒子出來,摸他們的手,很溫暖,看他們的衣服,很厚實。很生氣,就對后妻說:“我之所以娶你,就是為了我的兒子。現(xiàn)在你欺騙了我,你走吧,不要再留在這里了。”閔子騫一聽,立刻上前對父親說:“現(xiàn)在母親在這里,只是一個兒子衣服單薄;母親走了,就有四個兒子受寒!”父親沉默了,便改變了主意。■/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引《說苑》:閩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賽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后母兒,持其手,衣甚溫厚。即謂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
【茅容殺雞獨供母】東漢時期,茅容在田野里耕作,遇雨,隨農(nóng)夫們在樹下躲避。眾人或躺或避,互相聊天說笑。只有茅容一人端正地坐著,樣子很嚴肅。郭林宗路過看到了,大為驚奇,就上前攀談,并且請求在茅家留宿。晚上,茅容殺雞做菜,郭林宗以為是招待他的。飯菜做好了,茅容卻將雞端著,送給母親去吃了。茅容陪客人吃飯,招待的是蔬菜。郭林宗很是感動,就站起一拜,說:“先生,您的賢德,是我遠遠不及的啊!”■/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引《郭林宗別傳》:茅容耕于野,避雨樹下,眾人夷踞相對,獨容危坐愈恭。林宗行,見而奇之。與言,因請寓宿。既而日夕,容殺雞為饌,林宗謂為己設。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菜蔬供客同飯。林宗起而拜曰:“卿賢乎我哉!”
【兒的生日是娘的難日】馮玉祥將軍一生,是把生日當作母難日來紀念的。每逢生日,他不見客,不吃飯。后來上了年紀,餓得頭發(fā)暈,才改在晚上吃一餐。 1945年,他在重慶曾寫有一篇《十月懷胎》刻在石碑上,永作紀念。它的全文是:“娘懷兒一個月不知不覺,娘懷兒兩個月才知其情,娘懷兒三個月飲食無味,娘懷兒四個月四肢無力,娘懷兒五個月頭暈目眩,娘懷兒六個月提心吊膽,娘懷兒七個月身重如山,娘懷兒八個月不敢笑言,娘懷兒九個月寸步難前,娘懷兒十個月才離娘懷。”■/摘自文三毛《敬母趣詞》,《揚子晚報》1994年12月18日
【葉劍英蓄須紀念母親】廣州起義失敗后,葉劍英受到通輯。家里受到牽連,他母親便來到香港找他。母子相見,又悲又喜。但當時革命處于低潮,自己隨時會遇到危險,只好忍痛告別母親,把供養(yǎng)母親的責任囑托給弟弟。……戰(zhàn)爭勝利的前一年,葉劍英在延安得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悲痛萬分,含淚吟唱“尸骨拋溝曾逆料,母親生我最艱難。”為了紀念母親,他蓄起了胡須,說:每當我摸到胡子就想起母親,我要用偉大的母愛去愛全國人民。解放后,他從弟弟手里得到一張母親的照片,就親自將它掛在自己的書房里,每天望著含笑的母親遺像,在鏡框兩旁寫下“為人民的兒子微笑,為人民的兒子歡心”兩行秀麗的工楷,寄托著一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對慈母的懷念。■/事見軍事科學院《葉劍英傳》編寫組《葉劍英傳略》
§§§第四節(jié) 手足情深
【三荊欣聚】古代有一家兄弟,偶然發(fā)生矛盾,要分家過日子了。出門看到三棵荊樹,同出一根,互相枝葉纏接,連成一簇綠蔭。兄弟們就感嘆地說:“樹木尚且喜愛團聚,何況我們親生兄弟,難道不如這三棵荊樹嗎?”于是,兄弟們又重新合居,和睦了起來。■/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八十九引周景式《孝子傳》: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接葉連蔭。嘆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哉!”還為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