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修養·性格類(2)
- 寫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 靜濤 編著
- 5675字
- 2014-10-11 13:37:08
【彭玉麟為民除惡】彭玉麟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巡視長江水軍,來到安徽。這時,李鴻章的侄兒李某在鄉里橫行霸道,奪人財物妻女,地方官不敢過問。某鄉民妻子被搶去后,向彭玉麟告狀。彭叫手下人拿著名片去請來李某,又把告狀鄉民叫出來,問道:“此人告你搶他妻子,有此事嗎?”李某有恃無恐地說,“有的。”彭玉麟大怒,下令拖下去盡情鞭打。知府、知縣都來求情,彭玉麟不聽。一會兒,傳報巡撫大人求見。彭玉麟一邊叫請,一邊暗地下令;“快去把犯人殺了!”巡撫才跨上彭的官船,中軍已提著李某的首級來復命了。事后,彭玉麟寫了一封信給李鴻章,說:“令侄敗壞您家名聲,想必亦為你所痛恨。我已代您處置了。”李鴻章只好復信致謝。■/近代·徐珂《清稗類鈔·正直類》:彭以欽差大臣巡閱長江水師至皖,時合肥李氏勢方盛,文忠猶子某素骫法,時出奪人財物妻女,官不敢問。一日,奪某鄉民妻去,鄉民詣剛直訴之。剛直留鄉民,而命吏以刺邀某至,出鄉民,謂某曰:“此人告若奪其妻,有之乎?”某自恃勢盛,直應曰:“然。”剛直大怒,命笞之無算。而府縣官皆至,悚息哀求,剛直不聽。俄撫藩俱以刺至,請見,剛直命延接,而陰囑吏曰:“趣斫之!”巡撫足甫登舟,而吏持頭來繳命矣。剛直乃移書文忠曰,“令侄壞公家聲,想亦公所恨也,吾已為公處置訖矣。”文忠復書謝之。
§§§第五節 倔強不羈
【硬脖子縣令董宣】漢光武帝姊姊湖陽公主的管家仗勢殺人,躲在府里,地方官無可奈何。京都河南郡洛陽縣令董宣乘他隨公主外出的時候,半路上攔住,大聲數說公主管束不嚴的過失,然后喝令管家下車,并當場把他殺了。公主跑去告訴光武帝,帝大怒,即召董宣進宮,要將他杖斃。他說:“但求說完話再死。”光武帝說:“要說什么話?”他說:“陛下英明大德,復興國家,而今公主倚勢縱奴殺人,如不懲辦兇手,則壞了法度,何以治理國家?臣不用杖斃,自殺得了。”他當即在大柱上碰得頭破血流。光武帝急忙命太監將他扶住,說:“不治你死罪,你得向公主賠禮。”他堅不從命,太監強按他的頭,他兩手撐地,硬是不肯低頭。光武帝心里很贊賞這洛陽令的倔強,說他是硬脖子縣令,便大聲說:“強項令,下殿!”■/《后漢書·董宣傳》:(董宣)后特征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于復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殺之。宣叩頭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萎,請得自殺。”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帝)因敕強項令出。
【“老虎”總理豎著埋】法國政治家克列孟梭以敢言和倔強著稱,外號叫“老虎”。1913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年,他預見到戰爭的危險,不顧執政當權者的反對,大聲疾呼加強國防,擴軍備戰。戰爭爆發后,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里,法國內閣倒了4次,德國軍隊已快逼近巴黎了。在這國家存亡危難之時,他終于以74歲的高齡挺身出來組閣,擔任總理兼陸軍總長。這時他的政敵也認為,除了這只“老虎”就沒有合適的人選了。他就任后,立即提出對內對外的抗戰政策,向國民保證,“不接受任何妥協的和平!”我將督戰到最后一分鐘!”他的兄弟、兒子、孫子都上了前線,他自己也經常去前方慰問。在他的頑強領導和堅持下,德軍被阻于巴黎城下,停止了攻勢。隨后法軍開始反攻,迫使敵方要求停戰議和。在慶賀戰爭結束時,兩院議員和各界民眾紛紛涌向總理府,向“老虎”總理表示敬意,稱他為“勝利之父”。他臨終前囑咐,不要為他舉行國葬,但必須將他的尸體豎著埋。他說:“因為我雖然死了仍然要直立著。”■/參摘許嘉利等《名人軼聞600篇》
【貝多芬教訓歌德】貝多芬比歌德小20歲,十分佩服歌德的天才。但他的性格過于自由和暴烈,不能與歌德的性格融合。他給歌德的青年女友裴蒂娜信中談過這樣一件事:“昨天,我們在歸途上遇見全體的皇族。我們遠遠就已看見。歌德掙脫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對他說盡我所有的話,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鈕子,背著手,往最密的人叢中撞去。親王與近臣密密層層,太子道洛夫對我脫帽,皇后主動對我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認得我的。——為了好玩起見,我看著這隊人馬在歌德面前經過。他站在路邊上,深深地彎著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訓了他一頓,對他毫不客氣……”■/摘自《貝多芬傳》
【謝甫琴科與沙皇】19世紀50年代,農奴出身的烏克蘭詩人謝甫琴科蜚聲文壇,沙皇下令召見他。宮殿里,聚集了侍從武官,大臣、將軍和外國使節們。他們在恭候御駕,突然,殿門大開,沙皇駕到。所有的人都深深彎下腰,唯有謝甫琴科巋然不動。“你是什么人?”沙皇暴叫起來。“我是格拉斯,格里高列維奇·謝甫琴科。”“你為什么不向我鞠躬致敬?舉國上下,誰敢見我不低頭?”謝甫琴科從容答道:“不是我要見你,而是你要見我,如果我也像周圍這般人那樣在你面前深深彎腰,請問,你怎么能看得清我呢?”■/摘自馬光復等《中外作家軼事》
§§§第六節 慷慨大方
【阮裕燒車】阮裕住在剡山的時候,曾擁有一輛很牢固很漂亮的車子。無論誰向他借用,他都答應。其中有這么個人,想借他的車子為母親送葬,卻又不敢開口。阮裕聽說后,感慨地說道:“我雖有車子,人家卻不敢借用,我還要車子干什么呢?”說完就把車子給燒掉了。朝廷請他當金紫光祿大夫,也遭他拒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王恭送席】王恭從紹興回來,他的叔叔王忱去看他。王忱見他坐在一張6尺長的席子上,就對他說:“你從東邊來,才會有這種稀罕東西,能不能送我一張呢?”王恭沒作聲,等王忱走后,就把自己坐的一張送去。自己因為再沒有別的席子可坐,就只好坐在草墊子上。后來王忱知道了,非常吃驚地跑來對王恭說:“我本來以為你有很多席子,才向你要的。”王恭說;“您老人家太不了解我了。我這人從來不要多余不用的東西。”■/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后,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大仲馬的小費】大仲馬最厭惡吝嗇。他本人慷慨無比。有一天,他從旅館出來,看見一個百萬富翁正給存衣處的管衣人一個50生丁的硬幣。他立時漲紅了臉,遞給管衣人一張100法郎的鈔票。這管衣的仆人見了這么大額的鈔票,把它遞了回來,說:“對不起,先生,我想您弄錯了!”大仲馬說道,“不,我的朋友,不。是這位先生弄錯了。”他指了指那個百萬富翁。■/摘自泉鹿編譯《大仲馬和小仲馬》,《讀者文摘》1984年第12期
【諾貝爾獎金三人分享】1933年,摩爾根得悉他個人榮獲諾貝爾獎金時,急忙奔向他的實驗室,找他的助手布里吉斯和斯圖爾提萬特,告訴他們:“這份獎金我們三人共享。”這句話的分量很重。科學家的這一最高榮譽和最大獎金,本來是屬于他個人的。摩爾根在孟德爾定律的基礎上,創立了基因學說,另又獨立地完成過許多研究項目。后來,他跟他的學生,即這兩名助手等人團結一致,密切合作,又發現了連鎖、交換和不分開現象等等,從而發展了染色體遺傳學說,并進一步證明作為遺傳單位的基因是在遺傳體上作直線排列。這都是使他獲得諾貝爾獎金的重大研究成果。他沒有把它們看作全是他個人的,也沒有看作主要是他個人的,更沒有琢磨一個什么比例的分配方案,在既無任何影響和壓力,也無什么思想斗爭的情況下,就這么干脆輕快地處理了。■/參摘許嘉利等《名人軼聞 600篇》
§§§第七節 樂觀幽默
【張大千與梅蘭芳】抗日戰爭勝利后,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從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他的學生糜耕云設宴為大千師餞行。這次宴會邀請了梅蘭芳等社會名流出席。宴會伊始,張大千向梅蘭芳敬酒,說:“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蘭芳不解其意,忙含笑問道:“此作何解?”張大千笑著答道:“你是君子——動口;我是小人——動手。”滿堂來賓為之大笑。■/摘自《君子動口不動手》,《讀者文摘》1984年第8期
【趙樹理的幽默】趙樹理即使身處逆境,也未失去他的樂觀和幽默,而且表現得更含蓄、更深沉。“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次造反派問趙樹理:“你說你屬于哪一類干部?”趙樹理微微一笑道:“第一、第二類,我不敢往里擠;第三類,你們不讓我當;第四類呢,我自己不甘心承認,也不甘心當。我就算個“三類半”吧!”
又一次,有個造反派想把公家的一盆花據為已有,但又不知道那盆花好不好,就問趙樹理。趙樹理說:“這就不好說了,我說是香花,你們必定說是毒草,我要說是毒草呢,你們就認為是香花……”
趙樹理在最后的日子里,身心都受到嚴重的摧殘。他去醫院看病,醫生看著他的病歷本,吃驚地問:“你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趙樹理?”趙樹理苦笑一下說:“這個時候,誰還敢冒名頂替呢!”■/摘自王勇《趙樹理的幽默》,《周末》1996年8月10日
【林肯的競選演說】1860年,共和黨候選人林肯和民主黨人道格拉斯競選總統。大富豪道氏租用漂亮的競選列車,車后安上一尊大炮,每到一站鳴炮 32響,加上樂隊奏樂,聲勢之大超過美國歷史上任何一次競選。道氏洋洋得意地說:“我要讓林肯這個鄉下佬聞聞我的貴族氣味。”林肯沒有專車,買票乘車。每到一站,朋友們為他準備一輛耕田用的馬拉車。他發表競選演說講:“有人寫信問我富多少財產。我有一位妻子和三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租有一個辦公塞,室內有桌子一張,椅子三把,墻角還有大書架一個,架上的書值得每人一讀。我本人既窮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摘自《林肯軼事》,《讀者文摘》1983年第1期
【巧妙的答辯】一次,某議員批評林肯總統對敵人的態度,質問道,“你為什么要試圖跟他們做朋友呢?你應當試圖去消滅他們,”林肯溫和地說:“我難道不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當我使他們變成朋友的時候。”■/摘自《讀者文摘》1984年第10期
【卓別林與鄰居】卓別林正在寫信的時候,他的鄰居好朋友來到他的身旁,跟他閑聊個不停。他寫好了信,抬起頭來,驚訝地對這位鄰居說:“你臉色不好,請把舌頭吐出來看看。”當鄰居吐出舌頭時,卓別林迅即拿郵票去擦了一下,利用他的舌頭來舔濕郵票,然后把郵票貼到信封上去。■/事見〔蘇〕季摩菲耶夫《文學原理·文學概論》第138頁
【馬克·吐溫與百萬富翁】美國一位瞎了左眼的百萬富翁,花了大錢裝了假眼。它能以假亂真。百萬富翁十分得意,常常要別人猜哪只眼睛是假的。許多人恭維他說:“先生,簡直分辨不出。您的兩只眼睛都是一樣的目光炯炯!”當他遇到馬克·吐溫時,就請這大名鼎鼎的作家也猜一猜。馬克·吐溫指著他的左眼說:“這只是假的!”百萬富翁驚訝地又問他:“您怎么知道的?”馬克·吐溫說:“我看出來,你這只眼睛里還有一點點慈悲。”■/參摘馬光復等《中外作家軼事》
【肖伯納與求婚者】英國杰出戲劇家肖伯納成名后,收到許多姑娘的求婚信。其中一個在信中寫道:“如果你同我結婚,我們生下來的孩子,長得像我一樣漂亮,頭腦像你一樣聰明,那該多么美好啊!”肖伯納知道這個姑娘是沖著他的金錢和地位來的,便在回信中寫道:“如果你同我結婚,我們生下來的孩子,長得像我一樣難看,頭腦像你一樣愚蠢,那該多么可怕啊!”■/摘自王智明《如果你同我結婚》,《文學知識》1981年第1期
§§§第八節 心胸狹窄
【李斯陷害韓非】李斯、韓非同師于荀卿,李斯感到自己的才能不如韓非,學成后,李斯游秦,官至丞相。韓非因為口吃,短于游說,便發憤著書。他的名篇《孤憤》、《五蠹》傳入秦國,秦始皇閱后,慨嘆道:“我能見到此人,與之共事,死而無憾了!”為了得到韓非,秦王出兵急攻韓國。韓王沒有任用過韓非,形勢急了,就派韓非出使秦國。他來到秦國,秦王很高興。李斯姚賈等人生怕韓非受重用,危及自己的地位,在秦王面前竭力詆毀韓非,說“韓非是韓國公子,王欲兼并諸侯,他終究是要為韓國而不會為秦國效力的。今天,如果不任用他,放他回去,他在秦國呆了很久,了解秦國的情況,那又將后患無窮,不如就此加罪于他,把他殺了。”秦王聽信了李斯,下令將韓非囚禁治罪。過后,秦王又覺后悔,急忙派人去釋放韓非,但為時已晚,李斯早已給韓非送去毒酒,逼他自盡。韓非在自辯無門的情況下,只得含恨而死。■/漢·司馬遷《史記》卷六三: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迺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元稹報復李賀】李賀自幼就能寫詩,由于得到韓愈的賞識而出名。當時元稹以明經及第,也善于作詩,想跟李賀交往,就去拜訪李賀。李賀把名片退回,不肯接見他。并說:“你是明經及第,不搞文學,為什么來看我李賀呢?”元稹為此懷恨在心。后來,他考策論及第,做了禮部郎中,就上書皇上,說李賀父親名晉肅,進與晉同音,李賀應避父諱,不能考進士。李賀因此沒能考進士。韓愈愛惜李賀,寫了一篇叫《諱辯》的文章,希望能改變輿論,但終成泡影。■/宋·王讜《唐語林》卷六:李賀為韓文公所知,名聞搢紳,時元相稹以明經擢第,亦善詩,愿與賀交。詣賀,賀還刺曰,“明經及第,何事看李賀?”元恨之。制策登科,及為禮部郎中,因議賀父名晉肅,不合應進士。竟以輕薄,為眾所排。文公惜之,為著《諱辯》,竟不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