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中國哲學·燃出善的火焰:孟子篇
- 張嘉驊 陳裕仁繪
- 1059字
- 2022-06-24 18:02:07
孟子的主要對手——墨家
明哲聽了有感而發,說:“哇,看來孟子跟楊朱、墨翟兩學派勢不兩立,要跟他們對決呢!”
伽利略與“日心說”
“日心說”也被稱為“地動說”,是與“地心說”相對的天體運動學說,認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一般認為,完整的“日心說”是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的。
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在1609年設計出天文望遠鏡。1632年,他出版了《關于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系統地討論地心體系和地動體系的差異,并以自己的天文觀測新發現和力學研究新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學說。
是的,這番話可以看成孟子向楊朱、墨翟兩學派挑戰的宣言。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孟子大可不必跟其他學派拼個你死我活。這種做法太過極端了。
學術研究的旨趣,首先在于發現彼此說法的不同,而不是急著去否定誰。自古以來,很多人都欠缺這方面的認知,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不弄明白別人的說法就去反對。就像西方中世紀末期,掌握大權的教會依舊相信以地球為中心的“地心說”,堅決反對伽利略傳播哥白尼所提出的“日心說”,還對他下達不準發表言論的禁令。直到1992年,羅馬教皇才向已經過世三百多年的伽利略正式道歉。
不過話說回來,孟子之所以這么強烈地抵制楊朱和墨翟的學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兩派的理論都與儒家的中心思想嚴重沖突,尤其是墨家。
墨子早先也跟儒家的傳人學過孔子的思想,越學越不認同,便脫離儒家,自創一派,沒想到竟成就了一門顯學。儒家闡揚的道理,墨家多數都反對。

儒家講親疏有別的仁愛,墨家就講沒有等差的兼愛。儒家不怎么相信有個能主宰許多事物的意志天,墨家卻相信天有意志,而且認為意志天無所不能、無所不在。


儒家敬鬼神而遠之,墨家卻努力地樹立鬼神的權威,并說鬼神會對人間的善惡進行賞罰。
儒家重視父母人生之路最后的遠行,盡管孔子說過“喪,與其易也,寧戚”這樣的話,儒家一般還是講究葬禮的排場。墨家可就不一樣了,認為厚葬花費太多,會讓人民變窮,所以主張節葬,也就是從簡辦理喪葬。
儒墨之間還有一個讓孟子跳腳的重大區別,那就是:儒家相信好的政治是建立在政府對百姓的絕對重視上的,君主的地位不如人民重要;墨家則認為好的政治必須建立在君主權力的鞏固上,下位者必須絕對服從上位者。
墨家簡直是沖著儒家而來的。更要命的是,自戰國時期以來,墨家的勢力越來越大,對儒家的發展構成威脅。這就像武俠小說中,別的門派都已經殺到自己的山頭了,哪能不抵抗?甚至還得反擊才行!
孟子便把維護儒家的重任挑在肩上。事實上,孟子不只反對墨家和楊朱,也批評過兵家、法家、農家、縱橫家等其他家的說法,不過罵墨家罵得最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