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中國哲學·燃出善的火焰:孟子篇
- 張嘉驊 陳裕仁繪
- 662字
- 2022-06-24 18:02:06
一次歷史性的接力
易學敏有時候想到孔子,會有一種難過的感覺。
正在讀小學六年級的她,和矮她一年級的李明哲,才剛上過史敬樸老師講授的《論語》課。史老師是他們爸媽的好朋友,專門為他倆開了一門談中國哲學的課。通過這門課,學敏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的學說和生平,感受到孔子對世人的用心,但遺憾得很,孔子那份誠摯的心意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世人不了解孔子也就罷了,竟還污蔑他、攻擊他,甚至想殺害他。
還有,一個人的意志到底有多堅強,才能周游列國十三年而不回家?學敏記得,爸爸去年到新加坡出差,每晚都會打越洋電話回家問他們姐弟倆的情況。離家才不過一個星期,爸爸就這么惦記孩子,孔子離家十三年,難道都不會想念他的兒子孔鯉嗎?
孔子在六十八歲那年終于結束了漫長的旅程,回到魯國,和家人團聚。但不到一年,孔鯉就過世了。接下來子路也在衛國的政變中死于非命。遭到這一連串的打擊,孔子哀痛逾恒,也在七十二歲那年離開了人間。
這樣的老人和這樣的晚年處境真讓人心疼。不過學敏終究明白,不該用悲情的眼光來看孔子,甚至應該為孔子感到高興才是,因為他的學說畢竟傳了下來,尤其在后世還出現了像孟子那樣優秀的繼承人。
孟子對孔子學說的繼承,是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次接力。孔子的仁愛思想在孟子身上得到進一步發揮,被賦予新的內涵。在儒家學派里,孟子是僅次于孔子的代表性人物,正因為如此,后人才把他們兩位的思想并稱為“孔孟之道”。
史老師接下來要講的就是《孟子》。不知道史老師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引領他們進入孟子的世界,學敏滿心期待星期六的到來,渴望著在他們的“周末哲學課”上再次接受思想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