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知識的螺旋:知識管理理論與案例研究
- (日)竹內弘高 野中郁次郎
- 2444字
- 2022-06-24 11:07:58
從隱喻到模型
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意味著找到不可表達的事物的表達方式。遺憾的是,這樣做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也是最常被忽視的——管理者可以從中獲取象征性的語言和符號,用它們來表達自己的直覺和洞察力。在日本公司,這種引人入勝的、有時極富詩意的語言在產品開發中尤其突出。
1978年,本田的高層管理人員以“我們賭一把”為口號,開始了新概念車的研發,他們用這個口號表達了管理層的信念。本田思域(Civic)和雅閣(Accord)的車型變得太常見了,經理們也意識到,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進入汽車市場,新一代年輕的產品設計師正在成長,他們對如何制造一輛好車具有非傳統的想法。
“讓我們賭一把”的口號帶來的商業決策,是組建一個由年輕工程師和設計師組成的新產品開發團隊(平均年齡為27歲)。最高管理層給這個團隊下了兩條(也只有兩條)指令:第一,提出一個與公司以前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完全不同的產品概念;第二,制造一輛價格低廉但看起來不便宜的汽車。
這個任務可能聽起來含糊不清,實際上,它為團隊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感。例如,在項目的早期,一些團隊成員提議設計一個更小、更便宜的本田思域,這是一種安全且技術上可行的選擇。但研究小組很快斷定,這種方法與其使命的整個理論基礎相矛盾。唯一的選擇是發明一些全新的東西。
項目組組長渡邊洋男(Hiroo Watanabe)提出了另一個口號來表達他對項目組雄心勃勃的挑戰的感覺:“汽車進化理論。”這個短語描述了一個理想,實際上,它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汽車是一個有機體,它應該如何進化?當團隊成員爭論和討論渡邊的口號可能意味著什么時,他們想出了另一個口號的顯性的答案:“人最大化,機器最小化?!边@抓住了團隊的信念,即理想的汽車應該在某種程度上超越傳統的人機關系,但這需要挑戰渡邊洋男所說的“底特律的邏輯”,即為了外觀而犧牲舒適性。
該團隊闡述的“進化”趨勢最終形成了,即一輛同時體現球體的“短”(長度)和“高”(高度)的形象的汽車。他們認為,這樣的汽車比傳統汽車更輕、更便宜,但也更舒適、更結實。球體為乘客提供了最大的空間,同時占用了道路上最小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這種形狀使發動機和其他機械系統所占據的空間達到最小化。這產生了一個產品概念,團隊稱為“高個子男孩”,最終產生了該公司獨特的城市汽車——思迪。
“高個子男孩”的概念完全顛覆了當時汽車設計的傳統智慧,即強調長、低的轎車。但思迪車型革命性的風格和工程是有預見性的。這款車在日本汽車工業中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設計方法,這種設計方法是以“人最大化,機器最小化”的概念為基礎的,這使新一代“短而高”的汽車現在在日本相當普遍。
思迪的故事表明,日本企業在公司的各個層面以及產品開發過程的各個階段,都在使用比喻性的語言,同時也揭示了比喻性語言的不同種類及其各自的獨特作用。
其中尤為重要的一種比喻語言就是隱喻。我說的“隱喻”并不僅僅是指語法結構或寓言式的表達。相反,隱喻是一種獨特的感知方法。這是一種方式,讓個人植根于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經驗,通過運用想象力和符號直觀地理解一些東西,而無須分析或概括。通過比喻,人們用新的方式把他們知道的東西放在一起,開始表達他們知道但還不能說的東西。因此,在知識創造的早期階段,隱喻在培養對創造過程的直接承諾方面非常有效。
隱喻通過將兩個不同的、遙遠的經驗領域合并成一個單一的、具有包容性的圖像或符號實現這一點,語言哲學家馬克斯·布萊克(Max Black)將其恰當地描述為“一個短語中的兩個概念”。通過建立兩個似乎只有遠親關系的事物之間的聯系,隱喻建立了矛盾或沖突。隱喻意象往往具有多重含義,表現為邏輯矛盾甚至非理性。但這絕不是一個弱點,而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正是隱喻體現的這種沖突啟動了創造的過程。當員工試圖更清楚地定義隱喻所表達的洞察力時,他們努力調和矛盾的含義。這是使隱性知識顯性化的第一步。
渡邊洋男的口號“汽車進化論”的例子,像任何形象的比喻一樣,它結合了兩個人們通常不會想到的概念——汽車是一種機器,進化論是指活的生物體。然而,這種差異為人們推測理想車型的特性提供了一個富有成效的平臺。
雖然隱喻觸發了知識的創造過程,但僅僅是隱喻還不足以完成知識的創造。隱喻的下一步是類比。隱喻大部分是由直覺驅動的,并將乍一看似乎彼此相去甚遠的圖像聯系起來;類比則是一種更為結構化的過程,它調和矛盾并做出區分。換句話說,通過闡明一個短語中的兩個概念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隱喻中的矛盾通過類比得到了調和。在這方面,類比是一個中間步驟的純粹想象和邏輯思維。
也許最好的比喻來自佳能革命性的迷你復印機的發展。佳能的設計師們知道,第一臺個人復印機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可靠。為了保證可靠性,他們提出產品的感光復印機硒鼓(這是90%需要維護的問題的來源)必須是一次性的。然而,這種硒鼓必須制作簡單并且價格低廉。如何制造一次性硒鼓?
突破性的進展發生在某一天,研發團隊領導者田中弘(Hiroshi Tanaka)帶領團隊外出聚餐。當團隊討論飲料的設計問題時,田中弘拿著一個啤酒罐,大聲問道:“制造這個啤酒罐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促使研發團隊推測制造鋁質啤酒罐的工藝是否可以應用于制造鋁質復印機鼓。通過探索硒鼓和啤酒罐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迷你復印機研發團隊提出了以適當的低成本制造鋁質復印機鼓的工藝技術。
知識創造過程的最后一步是創建一個實際的模型。模型比一個比喻或一個類比更容易想象。在這個模型中,矛盾得到解決,概念通過一致和系統的邏輯變得可轉移。大阪國際飯店面包的質量標準引導松下電器公司為其家用面包機開發合適的產品規格,一個球體的形象使本田提出了“高個子男孩”的產品概念。
當然,“隱喻”“類比”和“模型”等術語是理想的類型。在現實中,它們往往難以區分,同一個短語或圖像可以體現3種功能中的多種功能。盡管如此,這3個術語抓住了組織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的過程:首先,通過隱喻將矛盾的事物和想法聯系起來;然后,通過類比解決這些矛盾;最后,通過具體化所創造的概念并將它們包含在一個模型中,這使得企業中的其他人可以獲得這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