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氣度狹小難成大業(yè)
- 智慧反敗術(現(xiàn)代人智慧全書)
- 林可行等主編
- 1260字
- 2014-10-11 15:16:55
《菜根譚》中教人圓滑處世的智慧之一便是寬容他人,寬容別人方能與之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像班超、歐陽修一樣,寬容他人的過錯,就會贏得朋友,贏得別人的佩服與尊敬。寬容別人可以消除彼此之間的怨恨。原諒他人的錯誤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
“不責人小過,不發(fā)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yǎng)德,亦可以遠害。”
寬容他人,需要自己有度量。何謂“度量”?度量,原本是指計量長短和容積的標準。人們后來拿它喻指人的器量胸襟。柳宗元在《柳常侍行狀》中道:“惟公質(zhì)貌魁杰,度量宏大。”就是這個喻義了。
“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藺相如位尊人上,廉頗不服,屢次挑釁,但他仍以國家利益為上,以社稷為重,處處忍讓,是度量大也。三國時期的蔣琬,身為尚書令,找一個部下談話,那人不理他,他不計較,還有下屬在背后說他的壞話,認為他辦事不行,不如前人。有人向他告發(fā),他也毫不介意,還說他說得對,我確實不如前人。何以如此,氣量大也。
有的人卻氣量狹窄,錙銖必較,小肚雞腸,不能容事。西方近代天文學之父弟谷就曾是一個度量狹小的人。他在學校讀書時,因為一個數(shù)學問題與一個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他竟決定與人決斗。決斗中,弟谷的鼻子被對方削掉,只好在下半輩子戴著個假鼻子度日。
看來,氣量狹窄不僅于人于事有害,還對自己有害。《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罵死王郎,這兩個人怎么這么容易就死了?皆因為氣量狹窄。我國漢代的才子賈誼,他的《過秦論》、《論積貯疏》以及大賦名滿天下,流傳至今,可他卻在32歲那年,因遭權貴的誹謗、排擠,“自哭自泣,至于天絕。”為什么會這樣呢?氣量小也。
一個人度量的大小,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志存高遠。有遠大抱負的人,是不會計較眼前的個人得失、榮辱的,因胸懷大志,才胸襟開闊。“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很多人都主張?zhí)幩朗Y介石,周恩來等人都曾在“四·一二政變”后遭到蔣介石的懸賞通緝。此時,可以說殺蔣易如反掌。可國難當頭,為了國家與民族的利益,周恩來親赴西安、勸說張學良、楊虎城釋放蔣介石,以促成共同抗日。
沒有救人民于水火、抵外侮于國門外的遠大目標,能做到這一點嗎?干脆,殺了蔣介石解除了多少人的心頭大恨,但那卻是不智之舉。
再如宋代的歐陽修,他在朝中擔任要職時,薦舉王安石,呂公著、司馬光三人可以當宰相,而這三人對歐陽修可以說都。很不敬。歐陽修因為欣賞王安石的才華,曾贈詩王安石,希望他在政治、文學上能取得卓越超群的成就。而王安石卻沒把他放在眼里,還回贈詩:“他日倘能窺孟子,此身要敢望韓公。”給歐陽修吃了一個閉門羹。呂公著是前朝宰相呂夷簡的兒子,他們父子二人都曾攻擊過歐陽修,歐陽修貶官滁州,就有他們父子從中推波助瀾。司馬光與歐陽修也不睦,還當面頂撞,指責他。但是歐陽修覺得此三人有才學,有能力勝任宰相一職,認為他們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因此以如海之度量舉薦這三個人。
若沒有為社稷著想、以國事為重的觀念,怎能如此外舉不避“仇”?而歐陽修也以其寬廣的胸懷為后人所稱道。
鼠肚雞腸、氣度狹小,因一件小事就耿耿于懷的人終究成不了大氣候,難成大業(yè)。縱有雄心壯志,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