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8.8 運煤輔助設施及附屬建筑

8.8.1 在每路運煤系統中,宜在卸煤設施后的第一個轉運站、煤場帶式輸送機出口處和碎煤機前各裝設一級除鐵器。當采用中速磨煤機或高速磨煤機時,應在碎煤機后再增設一級除鐵器。

系原規范第5.6.1條和第5.6.2條的修改。

8.8.2 發電廠應裝設入廠煤和入爐煤的計量裝置,有條件的發電廠宜裝設入廠煤和入爐煤的機械取樣裝置。

系原規范第5.6.1條和第5.6.2條的修改。

8.8.3 運煤系統應采取下列防止堵煤的措施:

1 受煤斗和轉運煤斗壁面與水平面的交角不應小于60°,矩形受煤斗相鄰兩壁的交線與水平面的夾角不應小于55°。

2 落煤管與水平面的傾斜角不宜小于60°。當受條件限制,傾角不能達到60°時,應根據煤的水分、顆粒組成、粘結性等條件,采用消除堵煤的措施,如裝設振動器等,但此時落煤管的傾角也不應小于55°。

系原規范第5.6.4條~第5.6.7條的修改。

8.8.4 運煤設備應設檢修起吊設施和檢修場地。

系原規范第5.6.4條~第5.6.7條的修改。

8.8.5 煤塵的治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表面水分偏低、易起塵的原煤,可進行加濕。加濕水量的控制應不影響運煤、燃燒系統的正常運行和鍋爐效率。

2 在運煤設備布置中,應有清掃地面的設施。當采用水力沖洗時,應有煤泥水排出及沉淀處理的設施。

3 運煤點的落差大于4.0m時,落煤管宜加鎖氣擋板。

4 運煤轉運站和碎煤機室應有防止煤塵飛揚的措施。必要時可設置除塵設施。

5 對易揚塵需加濕的原煤,貯煤場應設置噴淋加濕裝置。加濕后的原煤水分可根據煤種、煤質、顆粒級配等因素確定,但不宜大于8%。

6 對周圍影響較大的貯煤場,宜在居住區的相鄰處設隔塵設施。

系原規范第5.6.4條~第5.6.7條的修改。

8.8.6 運煤系統生產車間需設置的辦公室、值班室、交接班室、檢修間、備品庫、棚庫、推煤機庫、浴室、廁所等設施可合并建設,并可與其他系統設施共用。

系原規范第5.6.4條~第5.6.7條的修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白城市| 山阳县| 图们市| 海林市| 翁牛特旗| 茶陵县| 广饶县| 湟中县| 额敏县| 噶尔县| 新民市| 霍林郭勒市| 安达市| 富平县| 镇宁| 林芝县| 新巴尔虎右旗| 榆中县| 留坝县| 蓬溪县| 缙云县| 乌鲁木齐县| 红河县| 绥德县| 扬州市| 白银市| 龙川县| 钟山县| 忻州市| 葵青区| 汤原县| 温州市| 梁山县| 华亭县| 石景山区| 柯坪县| 怀来县| 尼勒克县| 济南市|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