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 總體規劃

6.1 一般規定

6.1.1 發電廠的總體規劃,應根據發電廠的生產、施工和生活需要,結合廠址及其附近的自然條件和城鄉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廠區、施工區、生活區、水源地、供排水設施、污水處理設施、灰管線、貯灰場、灰渣綜合利用、交通運輸、出線走廊、供熱管網等,立足本期,考慮遠景,統籌規劃。自備電廠的廠區總體規劃和布置應與企業各分廠車間相協調,并應滿足企業的總體規劃要求。

本條為新增條文。

在發電廠的建設中,做好電廠的總體規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原規范中有局部的描述,但沒有突出該部分的內容。本次修編中,單獨作為一個章節,進行詳細闡述。

6.1.2 發電廠的總體規劃應貫徹節約集約用地的方針,通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設計優化,嚴格控制廠區、廠前建筑區和施工區用地面積。發電廠用地范圍應根據規劃容量和本期建設規模及施工的需要確定。發電廠用地宜統籌規劃,分期征用。

本條為新增條文。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提出了節約集約用地的新概念。同時,通過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設計優化,在滿足工藝要求、生產運行安全、穩定的前提下,經充分論證,應進一步壓縮電廠用地規模。

6.1.3 發電廠的總體規劃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工藝流程合理。

2 交通運輸方便。

3 處理好廠內與廠外、生產與生活、生產與施工之間的關系。

4 與城市(鎮)或工業區規劃相協調。

5 方便施工,有利擴建。

6 合理利用地形、地質條件。

7 盡量減少場地的開挖工程量。

8 工程造價低,運行費用小,經濟效益高。

9 符合環境保護、消防、勞動安全和職業衛生要求。

系原規范第2.3.3條的修改。

根據設計經驗和運行情況,詳細列出了發電廠總體規劃應符合的要求。

6.1.4 發電廠的總體規劃還應滿足下列要求:

1 按功能要求分區,可分為主廠房區、配電裝置區、冷卻設施區、燃煤設施區、輔助生產區、廠前建筑區、施工區等。

2 各區內建筑物的布置應考慮日照方位和風向,并力求合理緊湊。輔助、附屬建筑和行政管理、公共福利建筑宜采用聯合布置和多層建筑。

3 注意建筑物空間的組織及建筑群體的協調,從整體出發,與環境協調。

4 因地制宜地進行綠化規劃,廠區綠地率宜不大于廠區用地面積的20%,不應為綠化而增加廠區用地面積。

5 屋外配電裝置裸露部分的場地可鋪設草坪或碎石、卵石。對煤場、灰場、脫硫吸收劑貯存場等會出現粉塵飛揚的區域,除采取防塵措施外,有條件時應植樹隔開。對于風沙較大地區的電廠,根據具體情況,可設廠外防護林帶。

本條為新增條文。

考慮到發電廠環保要求的提高,綜合廠區用地指標及場地利用指標的分析,將廠區綠地率提高至不大于20%。考慮到脫硫電廠脫硫吸收劑貯存場主要堆放物為石灰石,其堆放場地亦屬于粉塵飛揚區域,需要采取防塵措施或植樹分隔。對于風沙較大地區的發電廠,在條件適宜情況下設廠外防護林帶,對改造電廠小氣候,改善水土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有一定的作用。

6.1.5 發電廠的建筑物布置必須符合防火要求,各主要生產和輔助生產及附屬建(構)筑物在生產過程中的火災危險性分類及其耐火等級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9的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辦公樓、食堂、招待所、值班宿舍、警衛傳達室按丁類三級。

2 液氨儲存處置設施區按乙類二級,尿素貯存處置設施按丙類二級。

系原規范第3.1.7條的修改。

發電廠的建筑物布置必須符合防火要求,文中不再詳細列出主要生產和輔助生產及附屬建(構)筑物在生產過程中的火災危險性分類及其耐火等級表,而是直接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9的規定執行。

根據近年來的運行經驗,新列了辦公樓、食堂、招待所、值班宿舍、警衛傳達室的耐火等級,以及脫硝用液氨和尿素貯存設施區的耐火等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市| 大竹县| 碌曲县| 呼伦贝尔市| 东山县| 西充县| 楚雄市| 安阳市| 浦北县| 孟州市| 定远县| 黎平县| 襄城县| 威宁| 南丹县| 霍州市| 庄河市| 东丰县| 民丰县| 基隆市| 琼海市| 界首市| 东安县| 淮滨县| 珲春市| 岑溪市| 涞水县| 石楼县| 潢川县| 清涧县| 禹城市| 涞水县| 定远县| 精河县| 泽州县| 高尔夫| 故城县| 尚志市| 衡阳市| 安岳县|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