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看透股權節稅
- 李利威
- 683字
- 2022-06-27 11:47:41
1.3 本章實戰思考
如果太陽消失,人類會在8分鐘之后發現;但股權架構的稅收之痛,卻要在N年之后,企業做大的時候才能后知后覺。我做了18年股權咨詢,遇到很多企業家在遭遇架構稅收之痛時,抱怨稅制不公:國家憑什么給公司股東分紅以免稅待遇,而不給個人股東?!但中國稅制真的有問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公司股東分紅免稅的背后,隱含著“稅收中性”的立法原則。稅收中性原則,是指稅收立法不能使稅收成為超越市場機制、影響資源配置和經濟決策的核心因素。如果你覺得這個定義晦澀難懂,可以先回答我一個問題:你所在的公司,股東是個人還是公司呢?如果回答中包含了公司,我將繼續追問:如果爸爸股東是公司,請問爺爺股東呢?如果你的回答中依然包含公司,我繼續刨根問底:你的太爺爺股東呢?本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只要你的回答中包含了公司股東,我就繼續追問,追問到最后,股東無外乎兩類:一類是個人,一類是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并非納稅主體,我們拋開不談。我們會發現,非國企公司的股權架構就像金字塔,塔尖兒都是個人(見圖1-14)。

圖1-14 股權架構的金字塔示意圖
我們想象這樣一幅畫面,如果公司股東取得的股息紅利不享受免稅待遇,只要分紅給公司股東,就需要交25%的企業所得稅,再分一次,再交一次25%,等股息紅利分到金字塔塔尖的個人股東的時候,股息紅利已經被稅收侵蝕得所剩無幾了。所以,國家給予了公司股東分紅的免稅待遇,讓公司股東作為“稅收導管”,將利潤向上導,導到最頂層個人股東時,因為已經是塔尖了,如果再不征稅,資本利得將無稅可征。也就是說,公司股東僅僅是中間的“導管層”,所以給予免稅;而個人股東是頂部的“塔尖層”,所以要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