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陛下,臣家中也沒有余錢啊
- 大明:想死嗎?那可是九千歲遺孤
- 東郭與小狼
- 2109字
- 2022-06-25 09:04:16
內閣首輔葉向高主動認捐,這讓群臣都意想不到。
這位老首輔,萬歷三十六年就登上內閣大學士之位。
歷經三朝,多次得到皇帝賞賜。
一人主持內閣事務長達七年之久,人稱“獨相”。
他的表態,無異于一個風向標。
作為朝廷中少有的中間派,身為文臣之首,他率先支持此策。
這個信號很明顯。
一時間許多中立官員紛紛認捐“遼餉券”。
魏忠賢臉上難得露出一絲笑意。
內閣首輔葉向高向來跟他不對付。
這老匹夫又固執又倔強,仗著三朝元老的資格經常和自己作對。
以往只要是自己提出的策略,這老匹夫必然吹毛求疵,雞蛋里挑骨頭。
其目的就是不讓自己的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而且這老匹夫就像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
無論自己如何威逼利誘都沒用,老家伙從不改變自己的看法。
而今日,這個老對頭居然主動幫助自己推行私庫之策,實在讓他始料未及。
魏忠賢看向葉向高。
只見他依舊穩穩地站在文官首席,如同一棵挺拔的勁松。
布滿老年斑的臉上毫無波瀾,眼皮低垂,神色自若,不見喜怒。
無論是東林憤恨的目光,還是自己感激的眼神,他全都視而不見。
魏忠賢很快明白,這老家伙是對事不對人。
今日之所以能同意私庫之策,完全是因為這個策略完美解決了遼餉危機。
而自己之前提出的一些利國利民之策,總是會遭到他或多或少的阻礙。
或許是因為那些策略總有不足之處。
也就是說,至今為止自己提出的所有策略,只有這私庫之策入了這位老首輔的法眼。
想到這里魏忠賢嘴角勾起一抹得意之色。
這老家伙有點意思。
要是他知道這策略是自己兒子所提出,不知會作何感想。
正當魏忠賢因為兒子而感到自豪之時,朝堂上響起一個清郎之聲。
“請問魏公公,你如何保證這‘遼餉券’順利到期兌付?”
說話之人是位美髯垂胸、氣質儒雅的老者——帝師孫承宗。
東林諸人聽他開口詢問,頓覺不妙。
這孫承宗不僅是少年天子的講席之師,且與東林黨人關系密切,外人多認為他是東林一員。
若是他同意了這項策略,會讓東林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而聽孫承宗話里的意思,他顯然不是要故意刁難魏忠賢,而是針對私庫之策的細節進行詢問。
這一問,已然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了他的態度。
東林眾臣的心情頓時緊張起來。
“私庫資金除部分用于遼餉支出,所余者高息貸出,發放與民間所需之人,收取高額利息。”
“朝廷可從中賺取差價,這便讓私庫資金如同有源之水,連綿不絕。”
“如此一來,何愁不能到期兌付?”
魏忠賢娓娓道來,臉上充滿篤定之色。
孫承宗捻須思索片刻,朝天啟躬身行禮。
“此策絕妙,臣愿意認捐兩千兩。”
嘩!
一時間,金鑾殿上如同炸鍋一般。
帝師孫承宗的話,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原本團結一致、堅決不認捐的東林黨人頓時陷入混亂之中。
正三品的禮部右侍郎孫承宗一向是東林極力爭取的對象。
現如今他明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支持私庫之策。
這就給東林眾臣留下了一道難題。
認捐還是不認捐?
認捐,毫無疑問就是向死對頭魏忠賢妥協。
不僅讓他威望提高,且助長其囂張氣焰。
更要命的是,這和他們一貫標榜的清廉形象不符。
若是不捐,就意味著不認同孫承宗。
這很可能會導致與孫承宗分道揚鑣。
不僅會失去帝師這個強力援助,而且會讓東林內部陷入分裂。
這是個兩難的選擇。
楊漣和左光斗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不甘。
不過,他們很快達成默契。
大勢所趨之下,他們也是無力抵抗。
私庫之策已經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若是東林再堅持反對,不僅會讓朝堂諸公低看,而且可能引起內部不和。
罷了,此次魏忠賢能想出如此妙策,可謂棋高一著。
事到如今,他們也只能認栽。
“臣楊漣、左光斗愿意認捐五百兩。”
東林魁首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認捐,但是只認最低額度,這是他們最后的倔強。
一時間,東林眾臣紛紛出列,不情不愿地認捐了私庫規定的最低額度。
見此,少年天子臉色稍霽,輕拍龍椅道。
“甚好,甚好,眾愛卿心系大明,朕心甚慰!”
雖然東林眾臣只認捐了最低額度的兩百兩,但這已遠遠超過他原本的預期。
他原本以為東林黨人會死硬到底,堅持一毛不拔。
沒想到他們居然會同意大伴提出的策略。
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不過,轉念一想,天啟也了然。
也只能說,大伴提出這私庫之策實在是太妙了。
讓向來固執迂腐的東林黨人也不得不妥協。
“小德子,眾位愛卿總共認捐多少銀兩了?”
天啟詢問一直在記錄的貼身小太監。
小太監應了一聲,十指在算盤上上下翻飛,片刻后回答道。
“啟稟陛下,總共募集資金二十二萬三千五百兩。”
只有二十多萬兩?
天啟眉頭微皺,這點銀子根本就不夠彌補遼餉的空缺。
幸好大伴還有后招。
這個難題就留給大伴去解決好了。
對付這些官員,大伴最有辦法。
作為天子,他要做的就是保證這項政策能順利推出。
思忖片刻,天啟又問道。
“還有誰沒認捐?”
小太監查看一番,回答道。
“啟稟陛下,吏部尚書周嘉謨和福建道御史周宗建尚未認捐。”
天啟微微頷首。
這福建道御史周宗建已被拖出去打板子了,自然無法認捐,留待后續追繳倒也無妨。
但周嘉謨為何不捐?
少年天子目光在群臣中搜尋,很快找到他。
“周嘉謨,你為何不認捐?”
天啟的聲音明顯帶著怒意。
“別告訴朕,你吏部尚書沒錢。”
這老家伙素有斂財之名,他在深宮之中都有所耳聞,不可能連一千兩都拿不出來。
“陛下!”
周嘉謨顫巍巍的出列,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連磕幾個響頭。
再次抬頭,一張老臉已是涕淚橫流。
“陛下,非是老臣不愿毀家紓難,實在是臣家中也沒有余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