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來人啊,把這佞臣拖下去砍了!
- 大明:想死嗎?那可是九千歲遺孤
- 東郭與小狼
- 2098字
- 2022-06-24 17:07:20
當下,金鑾殿中的眾臣都懵了。
這情形就仿佛,象棋剛開局,棋手直接拎著自己的卒子要把對方的老將吃掉。
而那些中立官員眸中,露出了關愛智障般的眼神。
可怕的沉默過后。
沉重的喘息聲響起。
這聲音來自龍椅之上。
少年天子原本略顯蒼白的臉色因憤怒而變得赤紅。
這群腐儒,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昨日,大伴與他談論這私庫之策時,就曾提及東林黨人可能會反對。
本來他還在心中抱有一絲希望。
畢竟遼餉之事關乎大明國運,非比尋常。
他心中存有一絲僥幸。
覺得這些東林黨人畢竟從小熟讀圣賢之書,當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理。
哪知道,這些當朝大臣一聽說要捐錢,一個個就如喪考妣。
更可恨的是,他們解決不了問題,居然想要解決提出辦法之人。
其心可誅!
念及此處,少年天子指著周宗建,厲聲道。
“來人啊,將這佞臣拖下去,砍了!”
立時,兩名侍衛上前,一左一右夾住周宗建就往外拖。
“陛下,不可啊,陛下!”
“皇上,我大明從未有過因言斬殺臣下之君,望陛下三思?。 ?
“陛下,周宗建乃國之棟梁不可擅殺,請陛下收回成命!”
很快,東林黨人跪倒一片,連聲求情。
另有幾人身形迅捷,快步擋在殿門口,防止周宗建被侍衛拖出去。
見到朝堂上一邊倒的為周宗建求情,少年天子眉頭微蹙。
此時他已從最初的憤怒中緩過神來。
當朝擅殺大臣,確實有違祖制。
可他身為九五之尊,金口一開,斷無收回之理。
一時間,天啟皇帝與群臣互相僵持不下。
正在此時,魏忠賢躬身道。
“陛下,這周宗建在朝堂上胡言亂語,目無君上,雖是可恨,但罪不至死。”
“臣請陛下杖責此人,以儆效尤。”
瞬時,金鑾殿上嘈雜的眾人都頓住了。
魏忠賢居然開口為對手求情!
真乃千古未有之怪現象!
盡管東林眾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還是連聲附和。
此時他們也來不及多想,當務之急是先保住周宗建的性命要緊。
少年天子朝魏忠賢微微頷首,感謝他的救場。
大伴這招叫做以退為進。
要殺一個周宗建還不容易,根本就用不著自己親自下旨。
只需大伴手下的錦衣衛出馬就能輕松搞定。
可若真的讓自己在朝堂之上誅殺大臣,恐怕會落得個暴君的惡名。
大伴出言替周宗建求情,目的就是維護自己的天子名聲。
天啟明白大伴的良苦用心,緩緩開口道。
“罷了,既然眾愛卿都為他求情,朕便免他一死?!?
“左右,拖出去,杖責二十!”
聽聞此言,群臣如蒙大赦,紛紛叩首謝恩,口稱圣明。
不多一會兒,金鑾殿外傳來凄厲的喊叫聲。
“嗷~”
“啪!”
“嗷~”
“啪!”
“嗷......”
朝堂上,魏忠賢再次出列,直接宣布私庫規則。
“陛下,臣提議?!?
“此次‘遼餉券’設定最低認捐額度為白銀五百兩,諸位大人可根據需求購買,一至三年期皆可?!?
這次,再也無人反對,只是側耳傾聽。
“另外,正如錢謙益大人所言,江南多富商,家財萬貫者比比皆是?!?
“臣建議,每位大臣舉薦一名有財力之商賈購買‘遼餉券’?!?
嗡~
朝堂上響起輕微議論聲。
許多人看向錢謙益,面上露出憤恨之色。
都怪這家伙,提什么賣官鬻爵之策。
這下好了,不僅自己要出錢,還得找人出錢。
這錢謙益,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眾人聲音很小,并不影響魏忠賢繼續闡述。
“還有一點,遼東軍餉拖欠已久,時間緊迫,臣建議各位大臣五日內集齊款項,上交私庫。”
魏忠賢說完,站立一旁,等待少年天子定奪。
“很好!”天啟滿意的點點頭,隨即又道。
“朕建議,眾愛卿可按官職品階認捐‘遼餉券’?!?
“一品大員認捐五千兩,二品大員認捐三千兩,三品官員認捐兩千兩,三品以下者,一千兩足矣。”
“眾位愛卿,可有異議?”
天啟皇帝說完,金鑾殿上再次陷入沉寂。
大明王朝,官員俸祿低微,低品官員俸祿甚至不足家用。
就算是正一品大員,正俸、恩俸及祿米各項加起來也不過六百兩銀子。
少年天子一下子讓他們拿出幾千兩白銀來認捐遼餉券。
這不是擺明了讓他們自爆貪污嗎!
雖說朝堂上下,官員貪腐成風已是司空見慣,可誰會自揭其短?
天啟的一番話,讓眾臣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臣愿認捐一千兩?!北坷芍写蕹市懵氏日境鰜肀響B。
他是新近投入魏忠賢手下的大臣,對于魏公公提出的策略自然全力支持。
兵部郎中是四品官,按照天啟皇帝的提議,他認捐一千兩。
不多不少,既能表露自己的態度,也可規避貪污的指責。
“臣愿認捐五千兩?!碧餇柛o隨其后。
他身居錦衣衛督主之位,正三品,卻認捐了正一品的額度。
只因他本就準打算一個站出來支持魏公公,奈何被崔呈秀搶了先,只好在金額上搶占頭籌。
為了討好干爹,就算被人指責貪污受賄又如何。
只要討得干爹歡喜,他就能穩居錦衣衛督主之位,沒人能撼動他。
田爾耕說完,腆著粗狂的老臉朝崔呈秀擠眉弄眼。
那意思是,小樣,跟我爭你還嫩了點!
見有人率先站出來,很多大臣也紛紛跟隨。
王體乾、吳淳夫、許顯純等魏忠賢手下之人紛紛認捐。
但另一邊的東林諸臣卻依舊紋絲不動。
見識到周宗建的下場后,他們雖不敢出言反對,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就要認捐。
所謂認捐,全憑自愿。
只要他們不主動站出來,就不信皇上還能強加給他們。
東林君子,眾正盈朝,只要團結一心,誰也不懼!
很快,該認捐、想認捐的官員都從魏忠賢手中領了“遼餉券”。
而東林眾臣一直不為所動,一時間朝堂上陷入了尷尬的靜默。
正在此時,位于文官首席的白發老者出列。
“老臣葉向高,愿為遼東戰局盡綿薄之力,認捐‘遼餉券’五千兩?!?
霎時,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這位年近七旬的內閣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