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刑法全厚細(第六版)(2021年版)作者名: 馮江編著本章字數: 2445字更新時間: 2022-06-24 17:48:03
第二節 累犯
第六十五條 【一般累犯】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31]
前款規定的期限,對于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第六十六條[32] 【特別累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時候再犯上述任一類罪的,都以累犯論處。
●條文注釋 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有四個:(1)主觀條件,前后兩罪都是故意犯罪;(2)主體條件,前后兩罪的犯罪分子都應該是十八周歲以上的成年人;(3)刑度條件,前后兩罪都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4)時間條件,前后兩罪相隔五年之內。如果前罪因適用假釋而執行完畢的,五年的期間應當從假釋期滿之日(即原有期徒刑期滿之日,而非假釋之日)起計算,可見,這點顯然不同于被假釋后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計算,后者從假釋之日(而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如果假釋尚未期滿,就又犯罪,則應按照《刑法》第八十六條和第七十一條的規定,撤銷假釋、數罪并罰。
特別累犯有三個“特別”之處:(1)取消了前后兩罪的“五年”間隔期限,犯前罪后,“在任何時候再犯”后罪,都構成特別累犯。(2)前后兩罪不要求完全一致,只要都是第六十六條所規定的三種犯罪之一,即構成累犯。如:如果犯過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則無論什么時候再犯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都構成累犯。(3)取消了前后兩罪的刑度限制,不再要求必須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只要前罪被判處過刑罰、后罪構成犯罪,即構成累犯。
需要注意的是,第六十五條規定的“刑罰執行完畢”是僅指主刑執行完畢,還是也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等附加刑執行完畢,法律沒有明確界定,在司法實踐中也存在不同的認識(對第六十六條規定的“刑罰執行完畢”的理解則不影響累犯的認定)。考慮到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才有可能構成累犯,因此這里的“刑罰執行完畢”是指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主刑)執行完畢。對于有期徒刑以上的主刑已經執行完畢,但附加刑尚未執行完畢的,構成累犯的起算時間應當以主刑執行完畢之日起算。[33]
根據《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七十四條和第八十一條,累犯的法律后果有三個:(1)應當從重處罰;(2)不能適用緩刑;(3)不能適用假釋。
●配套規定 【法釋〔1997〕5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刑法時間效力規定若干問題的解釋(1997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37次會議通過)
第三條 前罪判處的刑罰已經執行完畢或者赦免,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又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訂前的刑法第六十一條[34]的規定;1997年10月1日以后又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刑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
【法發〔2010〕9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2010年2月8日印發)
二、準確把握和正確適用依法從“嚴”的政策要求
11.要依法從嚴懲處累犯和毒品再犯。凡是依法構成累犯和毒品再犯的,即使犯罪情節較輕,也要體現從嚴懲處的精神。尤其是對于前罪為暴力犯罪或被判處重刑的累犯,更要依法從嚴懲處。
【法釋〔2011〕9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9次會議通過,2011年4月25日公布,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但是,前罪實施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
曾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
曾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或者曾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在2011年5月1日以后再犯罪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的規定。
【高檢發釋字〔2018〕1號】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認定累犯如何確定刑罰執行完畢以后“五年以內”起始日期的批復(2018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13屆檢察委員會第12次會議通過,2018年12月28日公布答復北京市人民檢察院請示,2018年12月30日起施行)
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刑罰執行完畢”,是指刑罰執行到期應予釋放之日。認定累犯,確定刑罰執行完畢以后“5年以內”的起始日期,應當從刑滿釋放之日起計算。
【法釋〔2019〕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緩刑犯在考驗期滿后5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應否認定為累犯問題的批復(2019年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83次會議、2019年9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13屆檢察委員會第24次會議通過,2020年1月17日公布,2020年1月20日起施行)
被判處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滿后5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因前罪判處的有期徒刑并未執行,不具備刑法第65條規定的“刑罰執行完畢”的要件,故不應認定為累犯,但可作為對新罪確定刑罰的酌定從重情節予以考慮。[35]
●量刑指導 【法發〔2017〕7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2017年3月9日修訂,2017年4月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2014年1月1日施行的法發〔2013〕14號《指導意見》)[36]
三、常見量刑情節的適用[37]
11.對于累犯,應當綜合考慮前后罪的性質、刑罰執行完畢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時間的長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輕重等情況,增加基準刑的10%~40%,一般不少于3個月。[38]
12.對于有前科的,綜合考慮前科的性質、時間間隔長短、次數、處罰輕重等情況,可以增加基準刑的10%以下。前科犯罪為過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外。[39]
●指導案例 【高檢發研字〔2014〕4號】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印發第5批指導性案例的通知(2014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12屆檢察委員會第26次會議討論通過,2014年9月10日印發)
(檢例第19號)張某、沈某某等7人搶劫案
要旨:未成年人犯罪不構成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