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控你的心理與情緒:反焦慮思維,別讓壞情緒害了你
- 蘇雪丹
- 2161字
- 2022-06-23 15:34:57
災難思維:你所擔心的事大都不會發生
“這都六點了,孩子怎么還沒到家呢?不會是路上出什么事了吧……”
“男朋友三天沒聯系我了,他是不是變心了,要跟我分手?”
“這個月業績太差了,下個月就要執行PIP(績效改進計劃),再完不成我就要失業了,這年頭去哪兒找工作???”
“天氣越來越熱了,地球很快就不適宜人類居住了,這可怎么辦啊?”

災難思維
社會發展得越迅速,人們的壓力就越大,擔心的事也越多,結果就會導致焦慮大爆發。正如當前的社會,焦慮已經成為很多人普遍的心理狀態。輕度的焦慮并不會給生活和工作造成多大影響,甚至會增加個人努力奮斗的動力。然而,一旦焦慮超過了臨界點,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的還會演變為抑郁。
經常有人這樣說:“每天都有這么多讓人焦慮不已的事情,日子簡直過不下去了?!比欢绻阍囍鲆幌陆y計,把令你焦慮的事情都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再做復盤,你會發現其中大多數事情根本不值一提,甚至有些事情根本沒有發生。
為什么會這樣?
當個體對于某件事所獲得的信息太少或者沒有任何信息時,很容易往壞的方面去想,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黑箱效應”。
在生活中,這種習慣于凡事往壞處想的思維方式被稱為災難思維。這是一種病態的思維方式,重度焦慮癥患者往往就是這種思維方式。他們把一切擔憂都看作災難,“萬一……怎么辦”成了其固定的思維模式。比如:
“萬一明天面試搞砸了怎么辦?”
“萬一新同事不喜歡我怎么辦?”
“萬一我業績不好被辭退怎么辦?”
“萬一我得了不治之癥怎么辦?”
……
在他們眼中,仿佛所有擔憂都會轉化為災難,仿佛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X在一家外資銀行做中層管理,年薪百萬,妥妥的人生贏家。然而X也是一個重度焦慮癥患者,他在工作中患得患失,生怕出錯。盡管擔任著中層管理者,拿著高薪,卻隨時擔心失業。為此,他每天都非常焦慮,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壓力,就會將壞情緒帶回家,導致夫妻關系緊張。而每次跟妻子吵架之后,第二天的工作都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導致其業績越來越差,家庭關系也越來越緊張,自己則越來越焦慮。
由此可見,一個人焦慮與否和他是否有錢,是否從事高壓工作,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焦慮情緒主要來自不良的思維模式。就像案例中的X,工資很高,工作也算不上高壓職業,但他卻很難得到內心的平靜。
在我們的生活中,受此類焦慮困擾的人有很多,這些人通常有如下共同點:
責任重大,不僅是在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承載著全家的現在以及未來。
缺少激情,進而導致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在患得患失中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對自己的能力懷疑久了,便在潛意識中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份工作,于是擔心自己會失業。
焦慮失業的同時想到自己在家庭中責任重大,回到第一步,就這樣循環往復。
如果有人問你1加1等于幾,相信你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等于2,可若是他問你1加1等于幾,接著說“想好了再說,如果你說錯了后果很嚴重”,你還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嗎?你也許會想,這是不是什么腦筋急轉彎?或許在有些情況下1加1不等于2?這個人是希望我回答等于2還是不希望呢?你回答不出來,并陷入焦慮中。所以,責任太大是導致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可是這和災難思維又有什么關系呢?當人的責任大過能力時,很容易引發災難思維,因為災難思維其實也是對責任的一種逃避。
初次坐飛機時,有多少人擔心過發生空難?我覺得如果按照百分比計算,這個比例一定不會太低,許多人至少會有這樣的念頭閃過腦海。因為飛行顯然不屬于任何人的能力,沒有飛行的能力,卻要承載在天空飛行并活下來的責任,這讓人忍不住想逃避,而逃避的方法,就是假想空難。一旦這個假想奏效了,你就逃過了坐飛機。事實上,大數據顯示,發生空難的概率比發生車禍的概率要低多了??墒牵w機更容易讓人產生災難性思維,這源于陸生動物對飛行的認知:那不可能。
災難性思維最大的偏誤,就是把幻想的災難當成已經發生的事實,從而變成真實的折磨。對于未來,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擔心,但我們不必將虛幻的擔憂轉變為真實的自我折磨,人生苦短,這是何苦呢?
【思維訓練】——ABC認知模式
該模式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能夠有效控制消極情緒,因此也被稱為“情緒ABC理論”。“A”“B”“C”分別是activating event(激發事件)、belief(認知和評價)、consequence(行為和結果)。
簡單來說,“A”并不能直接影響“C”,是“B”對“A”的解釋影響了“C”。壞事情并不能直接影響情緒,而是思維方式影響了情緒。
具體操作:
第一步,冷靜。
當受到消極事件影響時,大腦中的自動思維就會調動消極想法,此時不要行動,而是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可以做幾次深呼吸或者從1數到10……總之,要采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第二步,思考。
重新評估剛才的消極想法,因為此時你已經冷靜下來,你會發現剛才的想法大部分是錯誤的。
第三步,樂觀。
用樂觀的態度解釋消極事件,如你擔心坐飛機失事,結果發現空難的發生率很低,可能坐好多次才能趕上,于是開玩笑地說道:“哇,我沒錢坐那么多次飛機?!?/p>
第四步,接受。
如果做不到以上幾步,或者災難事件、消極情緒不可避免,那么最后一步就是接受現實,并開始思考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否則你只會更加焦慮。
ABC認知模式可以幫助大多數人走出災難性思維的死胡同,如果你用了這個方法,仍然難以抑制地產生災難聯想,你就需要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是否背負了太多不必要的重擔,并且需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