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什么是心智力?

2018年3月,我結束了人生的第一份也可能是最后一份打工的工作。

很多朋友問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14年,從畢業就進去,從零開始做到人力資源高管,還參與了這家公司從創業到快速發展再到上市擴張的過程,職位和收入都有了,就這樣離開,是因為什么?

剛開始,我不愿意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擔心說出來,很多人不僅不能理解,反而會覺得太虛,不接地氣。

后來問的人多了,我會告訴他們:因為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使命。我想做我認為更有價值的事情,“用愛與相信,支持和陪伴獨一無二的我成為更好的自己,助力個人和組織真正的成長和發展”。我想把這當作下半輩子的事業去做,做的過程也是修煉自己的過程。

沒想到,很多朋友聽了,不僅沒有笑話我,反而表示理解和認同。

但是,他們也會好奇地問:本來在企業就是做HRD(人力資源總監)的,可以在企業做這個事情,為什么一定要成為一個創業者和職業教練呢?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好問題。或許這里面有我的執念,再或者我覺得離開企業,可以圍繞我的使命,做更多的事情,支持更多的人和組織,而不用受太多的束縛。

正是因為一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我會特別留意很多人的成長發展軌跡。為什么有的人成長快,有的人成長很慢?有的人在職場上如魚得水,有的人卻舉步維艱,甚至被淘汰呢?

2013年,我勸退了一名員工。他2004年進入公司,比我還早1年,也算得上是我的前輩。可是2009年我已經做到高管,他還是普通員工,而且在2012年成為我的下屬。無論在情緒狀態還是專業能力上,他都停留在很多年前的水平,還比不上剛入職1年多的新員工。

但他似乎并沒有覺察到自己的狀況,也沒有改變的意愿,只是固守著一份安穩的工作,這種狀況持續了三四年。雖然他業績不好,之前的領導也都因為他是老員工,沒有特別處理,所以他就一直在低迷的狀態中安穩地過著日子。

我找他談過很多次,感受到他內在的焦慮、恐慌、自卑,但是又缺乏改變的勇氣和決心。那時候我沒有太多的能力為他賦能,但是,我想必須做些什么,讓他離開現在的公司或許是一種激發他更好的方式。所以,2013年,我建議他離開公司,他接受了這個建議。

那個時候,我只知道中國有句古話:“樹挪死,人挪活。”我相信,這種短暫的痛苦變化,或許對他來說是一種更好的選擇,能夠激發他內在的能量,讓他獲得更多的成長。

在我過去的管理生涯中,我招聘了很多人,也培養了很多人。有的現在已經是集團高管,有的還是普通員工;有的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定位,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的還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依然還在迷茫;有的創業后有了自己的公司,還有的誤入歧途,下場慘淡。

我時常會問自己:什么才算真正的成長?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成長?是什么影響和改變了我們的人生?

1.成長是一個有層次的系統

很多人以為學知識就是成長,參加培訓就是學習,提升技能就是成長的核心。其實,這些外在的東西,都只是成長中很小的一部分,對人的發展和影響程度有限。

真正的成長是一個有層次的系統,而這個系統的高層次都是關于內在成長的(如圖1-1)。

圖1-1 成長系統

這個層次分為下三層和上三層。下三層的成長更多的是外在的部分,是顯而易見的,容易去把控的。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知識明晰事理、強健體魄保持健康、培養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各項技能以滿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這些方面的成長,都是最基礎且至關重要的。最常見并有效的方式,是各類線上線下的課堂學習和訓練、實踐鍛煉、交流考察等。

所以,想在下三層方面有提升,只要我們有強烈的意愿,并真正投入進去,通常是比較容易獲取的。這些投入支持我們擁有不錯的職業發展和舒適的生活,但并不足以提升我們生命的品質,獲得更大的人生成功。

很多次在課堂上,我都會問學員一個問題:如果用1—10分來評估,你認為自己的能力發揮了幾分?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學員的答案都在6分或以下,8分以上的比例不足10%。所以,我們花費了那么多精力和費用在下三層的外在成長上,卻不能把能力充分發揮出來,是什么限制了我們呢?

這需要在上三層的內在成長中找答案。我們能看到,各行各業優秀的成功人士,他們之所以成功,并不在于他們的學歷有多高、知識有多豐富、專業能力有多強。比如,目前中國的幾位知名企業家:任正非、馬云、馬化騰等,他們都有清晰的商業使命和愿景,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對他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他希望為別人、為社會帶來些什么……

而這些都是關于上三層的“價值觀”“身份”和“愿景使命”的,都是關于內在成長的部分。

價值觀是我們秉承的正向積極的信念,是內在的指引,影響著我們內在的狀態,是生命的動力源泉;身份是關于自己生命的定位;愿景使命是更高層次的目標。

這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通過學習就可以獲得的,而是生命內在成長的獨特結果。而且,這份內在的成長需要在實踐中反思、帶著覺察不斷地探索并形成,再回到現實中不斷地修煉,最終實現知行合一。

我時常回想自己的成長之路,很幸運地在2018年清晰了自己的價值觀,找到了愿景使命,也經歷了下三層和上三層的成長,而且充分感受到上三層內在成長的力量決定了下三層的成長速度和價值發揮。

在我的學生時代,父母可能工作繁忙或者根本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所以他們只會照顧我的衣食住行或只是告訴我,“只能靠自己”,其他的基本“不管不問”。

如今我成為父母,很慶幸當年父母對我的“不管不問”,讓我有了更多的自由意識,不僅沒有成為“壞孩子”,而且一直都是“學霸”。

因為沒人對我提出要求,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會問自己:學習是為了什么?

小學六年級,我清楚地知道,學習可以改變我的命運,可以給我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是我想要的。所以,我會給自己制訂詳細的學習計劃,做總結后不斷改進,直到我考上理想的大學。

接著,我又會問自己:大學畢業之后,要做什么?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如何利用大學時間填補能力上的空缺?

大學畢業后我進入公司,一做就是14年。我的收入和職務不斷提高,能力也在提升。但是,我并沒有強烈地感受到內在的豐盛。

這期間,我也在反復問自己: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工作、事業、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直到我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開始了新的人生。

如今,我成為職業教練,在支持和陪伴客戶的同時,也是一份自我內在成長的修煉。所有以前的同事都說我現在狀態比以前更好,我想這都源于內在成長的力量。

所以,內在成長和外在成長并不成正比,跟職務高低、學歷高低、擁有財富的多少沒有關系。這就是為什么物質豐富的家庭卻不一定幸福。

相反,內在成長會決定外在成長。比如,如果我們內在有很多限制性理念,有太多的“不可能”,那么我們就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就不會有動力去嘗試和創新,就會限制想象力,在能力和行為上不會有太大的提升和改變。

現在對于我自己的孩子,我很少去盯著他寫作業,只是支持他找到學習的目標。我會問他: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如何成為那樣的人?想通過學習得到什么?……不要只問一遍,而是要反復地問,幾十遍、幾百遍甚至幾千遍地問。

當然,找準合適的時機問出來,這個很重要。這種方式也在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的《不管教的勇氣》一書中得到驗證。

他提出“必須平等地對待孩子”“要相信孩子”“幫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斷決定人生”……這些都是我認為能夠真正支持孩子內在成長的方式。當然,父母首先要實現自己內在的成長。

2.更深層次的內在成長是心智的躍升

前面提到的成長是一個內外兼備的有層次的系統,而且內在成長比外在成長更加重要,卻往往容易被忽視。更重要的是,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實現內在成長。

更深層次的內在成長是心智的躍升,心智力是心智模式呈現出的力量。只有不斷升級我們的心智模式,它才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才能提升生命的境界。

心智模式分成8個階段,分別是魔幻心智、以我為尊、規劃主導、自主導向、內觀自變、無我利他、自他合一、悟入智慧(如圖1-2)。

圖1-2 心智模式階段

魔幻心智:一般從出生到4歲左右,處于這個階段。最大的特點是“變化無常”“喜樂隨意”“捉摸不透”,而且一切言行看起來毫無邏輯可言,讓人猝不及防,永遠無法預估他下一步會做什么。

以我為尊: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以及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大部分人的心智會躍遷到“以我為尊”的階段,但每個人所花的時間長短不一。

心智與年齡沒有必然的關系,年齡增長不代表心智會躍升。“以我為尊”階段的人只相信自己,認為自己就是中心,自己才是對的,不能聽取別人的建議,更加不能接受被挑戰。

通常,這一類人會表現出“保守”“固執”“封閉”等特征。他們在任何時候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都是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在這種心智模式下,他們很難理解所謂的換位思考,習慣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他們在企業里,無法看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整體發展對他個人的影響,只愿意也只能夠理解當下的利益。如果他們是管理層,通常情緒不穩定,很容易發火。發火的核心原因是他的團隊或者下屬沒有達成他心中的想法,沒有滿足他想要的那份價值。他所有的出發點都以自我為核心,很少考慮別人怎么看。

規范主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不斷地接受教育,我們開始對世界有了是非對錯的判斷,開始去往“規范主導”的心智。

這一階段最大的特點是,做任何事情都講究邏輯、標準、理論,總是試圖選取最好、最科學的方法,認為專業度是最重要的。“規范主導”階段的人認為世界是二元的,好的、壞的,對的、錯的,黑的、白的,只有兩個,沒有中間地帶,而且難以接受中間地帶。當他們遇到挑戰時,第一個問題往往是:什么是對的?他們只有看到了才會選擇相信。

這種心智模式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叫“崇尚權威”。他們經常會問:專家是怎么說的?老師是怎么說的?

恐懼是“規范主導”階段的人面臨的最大障礙。他們在遇到挑戰尤其是面對未知時,非常容易糾結。如果不用邏輯理論和別人做過的東西證明給他們看,讓他們感覺安全,他們往往很難做出選擇,面對未知的時候也很難邁出第一步。

自主導向:心智模式再前進一步就到了“自主導向”階段。這一階段的人,最大的特點是:他擁有非常清晰的內在的愿景使命和價值觀或者堅定的目標,并依此去做選擇。同時,他也能夠真正換位思考,懂得站在不同人的角度,思考不同人的視角,尊重不同人的選擇,聽取不同人的建議。

在這種心智模式之前,前三種心智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向外求的,都是別人可以給他什么,別人證明給他看,他才會相信;而從“自主導向”這種心智模式往后,全部都是先向內求的,不再向外抓取,選擇相信并去做到。

內觀自變:這一心智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內心強大,有格局觀和系統觀。這種心智模式的人,在發生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不會掉進細節中,而是通過細節看到整體的系統,能夠很清晰自己的每一個決定在整體系統中,會對整體系統帶來怎樣的影響。

無我利他:這種心智模式最大的特點是,他做的所有努力和工作,都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為了自我實現,而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和成就更多的事,是在踐行一份社會責任,而不單是為了某一個人。

自他合一”和“悟入智慧”心智模式的人非常少,他們往往參透了生命,達到“開悟”的境界,已經很難找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他們,類似于中國古人說的“圣人之道”,這里就不過多闡述。

有人會問,如何改變我們的心智模式,提升心智力呢?

從“魔幻心智”到“以我為尊”再到“規范主導”,常見的、有效的學習成長技術,包括培訓教育、咨詢指導、實踐鍛煉、參觀交流等;但是,從“規范主導”趨向“自主導向”再往后到“內觀自變”“無我利他”,這些方法往往無效,因為沒有老師可以教我們,因為這些都不是學來的,必須擁有一定的覺察力,再加上實踐才能磨煉出來。

到目前為止,最有效的支持我們的心智模式成長到“自主導向”階段的方法就是教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达市| 靖安县| 平顺县| 新宁县| 类乌齐县| 新晃| 金华市| 巴彦淖尔市| 濮阳市| 禹州市| 逊克县| 从江县| 巴东县| 郸城县| 乌恰县| 额敏县| 方正县| 基隆市| 宁都县| 印江| 巫溪县| 竹溪县| 马边| 兴安盟| 田阳县| 石柱| 辽中县| 灵宝市| 濮阳县| 青州市| 名山县| 龙江县| 通化市| 新乡市| 来宾市| 田林县| 临夏县| 楚雄市| 西和县| 京山县|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