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實務指南
- 于維嚴 趙志新主編
- 1124字
- 2022-06-17 10:02:09
一、兩辦新規的修訂背景
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審計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問題,指明了新時代審計事業的前進方向。這些新部署、新要求,需要制度化地落實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同時,經濟責任審計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做法也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
對32號文進行修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是適應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審計監督體系的必然要求,對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是兩辦新規出臺的最關鍵的目的。理解這個目的,有助于理解兩辦新規,理解其一系列變化。
【案例分享1-1】《大江大河 2》中不同干部的典型形象
電視連續劇《大江大河 2》的背景是改革開放初期,講述了我國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在改革中艱難的蛻變、發展,以及有關人物的奮斗史。劇中和本書主題相關的是主角宋運輝以及他所在的東海化工廠。當時,這個化工廠歸化工部管,東海化工廠急需進行新設備、新技術方面的投資,需要購進產量、質量、技術方面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設備,需要2 500萬美元的資金,但是,當時的化工部只有1 500萬美元的預算。
當時有兩種選擇:購進日本的設備和購進美國的設備。日本的設備價格低廉,預算能滿足,但是,按宋運輝的調研結論,投產后,將面臨技術和產品質量落后,失去競爭力,造成投資損失,導致東海化工廠失去發展能力;購進美國的設備,能夠保證所生產的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保證東海化工廠的持續發展,但是買不起。
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當時化工部、東海化工廠的幾乎所有領導都選擇了保守、對于個人來講沒有風險的選項,即在預算范圍內,進口日本的價格低廉但是技術水平相對低下的設備。
而宋運輝,頂著各方面的壓力,提出了另一種解決方法,即吸引外資入股——美國的設備商以設備入股。這就觸及了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一旦選擇錯誤,在當時的背景下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政治后果。
宋運輝,代表的是一個開拓進取的干部形象,他看清了當時我國改革開放的大趨勢,有擔當、有作為,一切選擇以東海化工廠的發展和未來作為評判標準,他最終克服一切阻力,促成了東海化工廠引進外資。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工作也存在錯誤,導致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選擇日本設備的領導代表的則是保守的干部形象。
《大江大河 2》是對怎樣做一個合格的新時代領導干部的反思,對于審計人員理解經濟責任審計新規來講,也是很好的案例。
- 中國新股民必讀手冊(2015年最新版)
- Magento 2 Cookbook
- 審計學基礎
- Citrix XenApp? 7.5 Desktop Virtualization Solutions
- 金融保險集團內部審計創新與實踐
- Mastering 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
- Big Data Visualization
- EViews10.0的應用與計量分析
- Metabase Up and Running
- 新編統計學
- QlikView for Developers Cookbook
- 統計原理與實務
- 審計定價問題研究
- 非參數統計:基于R語言案例分析
- IBM Worklight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Essent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