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記商丘市梁園區科協駐孫福集鄉朱大樓村扶貧女干部楊娟

扶貧的日子累不累?回答是肯定的。“看著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唯有經歷,才會懂得基層工作的不易,融入一個環境,是干好一項工作重要的法寶。在我們的村子里,三年多的脫貧攻堅工作,雖然付出了艱辛,但也讓我感到收獲頗多,感到幸福。”當記者采訪商丘市梁園區科協副主席、駐村扶貧干部楊娟的時候,她如是說。

從科協到駐村扶貧第一線,全面融入成為敲門磚

楊娟是商丘市梁園區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2017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她來到了梁園區孫福集鄉駐村幫扶點——朱大樓村。提起駐村扶貧的經歷,楊娟說:“我們駐村隊員赤手空拳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們背后,國家是堅強后盾。能把國家扶貧好政策講給村民聽,能把扶貧工作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對我來說已經是大事。”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楊娟只能一步步開始,努力把工作思路從科協工作者向一名扶貧干部轉型,工作壓力不言而喻,如何把工作做好并帶領群眾更好地發展,成了她時常思考的問題。

駐村之初,第一印象還可以,村容村貌還不錯,可是當楊娟和幫扶干部走訪完貧困戶后,她精神上幾乎是崩潰的。因為她要具體幫扶的4戶16人,每家基本全是老弱、病殘、婦幼,連一個健全勞動力都沒有,要想脫貧致富談何容易。

真情幫扶,在為民解憂中踐行初心使命

楊娟負責具體幫扶的4戶貧困戶,每一戶貧困村民家都有她的身影,她帶領駐村工作隊配合村“兩委”詳細了解每一家每一戶的具體情況,通過實施“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因戶施策幫貧困戶們想辦法。

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她了解到村民朱乃軍的兒子朱行生患有二級殘疾、兒媳王翠翠患有一級殘疾,在這種狀況下還生育了3個女兒和2個兒子,其中2個兒子是雙胞胎,夭折一個,現在4個孩子均由朱行生的姐姐代為撫養。因為朱行生和王翠翠兩人無撫養孩子的能力,楊娟與村支書黃洪杰商量怎么解決撫養4個孩子的實際問題,后來與鄉政府協調幫助朱乃軍家申請孤兒救助金,他們一路申請和找資料證明,終于在不懈努力下,4個孩子都申請到了事實孤兒救助金,現在每個孩子每月可以領取950元的救助金,一直領到18歲。國家救助的這筆錢,不光是改變一個家庭的現狀,也是在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

楊娟駐村后,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周末和節假日,每天走村串戶,了解民情,摸清民意,拉近與村民的距離。在疫情期間,為了讓貧困戶有一個健康衛生的生活環境,她多方籌措3500元,幫助村民改建家里老舊廁所,由以前的臭氣熏天、蒼蠅亂飛的旱廁改成現在的無害化水沖廁所。改建順利竣工之后,他們看見干凈、整潔、衛生的新廁所,高興極了,一直不停地說感謝。楊娟在3年多的扶貧工作中,一直堅持著一條信念,那就是只有真心幫扶,真心付出,扶貧工作才能取得成效,才會向著脫貧的目標前進。

轉眼間,楊娟在朱大樓村幫扶了三年。三年多來,楊娟始終堅持熱情為民服務,足跡遍布鄉道田間、百姓家庭。她始終不厭其煩幫助困難群眾申請低保、公益崗、大病救助,給群眾講解扶貧政策、到信用社查詢小額信貸貼息到位情況……這些都是楊娟的日常工作。

充分落實黨的政策,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

楊娟告訴記者,朱大樓村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針對該村主要致貧原因,重點采取了五項幫扶措施:一是讓政策應享盡享,譬如協助辦理殘疾證、慢性病卡、大病救助、公益崗位、孩子營養餐補助、事實孤兒救助金等。二是因戶施策,有勞動能力的介紹其轉移就業,弱勞動能力的給他們爭取公益崗位,想從事養殖業的給他們提供幫扶政策等,以促進增收。根據貧困戶家中勞動力情況,勞動力轉移就業,幫助王付良找到外出務工的機會;積極為榮根忠、朱行生和王翠翠申請公益性崗位,讓他們當朱大樓村的保潔員。三是動員多年在北京從事蔬菜大棚種植的武建國回村創業,建起15畝大棚,吸納貧困人口來此務工,每天收入50~60元,年增收5000余元。四是更好地推動精準扶貧工作開展,通過申請資金投入,幫助貧困戶解決家中基本問題。為改善貧困戶家中以前的棚式廚房,改建為有窗戶有門的廚房;為改善貧困戶人居環境,改建家里廁所由以前的旱廁改成無害化廁所;為貧困戶改院,硬化院內地面;為改善貧困戶用電安全,重新安裝電路;為改善貧困戶用水條件,找工人挖溝安裝管道,使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孩子們開學之際,為他們添置新的學習用品;逢年過節為貧困戶送去被子、衣物、米、面、油、月餅、對聯等物資。五是貫徹落實省科協扶貧工作部署,成立了由27名農業科技工作者組成的梁園區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專家服務團,組織專家服務團到孫福集鄉朱大樓村為貧困戶送技術,專家們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傳經送寶”,發放科技知識宣傳手冊和脫貧攻堅知識宣傳折頁等,制定了科技助力精準扶貧三年行動計劃;組織專家服務團的同志定期或不定期深入鄉村開展農業科技咨詢、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等,還號召科技專家與貧困村戶結成“幫扶對子”,簽訂幫扶協議書,并努力做好聯系協調、跟蹤服務、督促指導等工作。

楊娟(左一)到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

“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目前朱大樓村的貧困戶已經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政策補貼已經落實到位,學生的義務教育和各項教育、生活補助都已發放到位;朱大樓村所有貧困戶基本醫療、慢性病卡均已到位,住房都有保障。通過以上有力舉措,現在12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楊娟(右二)為貧困戶打掃家院。

楊娟(右)與貧困戶合影。

下一步,楊娟計劃將努力動員種植、養殖示范戶申請建立合作社,帶動外出務工人群和勞動力弱的人群,不出家門就可以創收奔小康。發展特色農業,組織村里沒有技術的農民、想要發展特色農業的新型農民,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開啟產業互相帶動、信息共享、示范帶動等脫貧模式。同時為迎接好國家扶貧考核和第三方評估相關工作,將和鄉、村干部一起對貧困戶檔案資料和村級檔案逐一查漏補缺,完善細化,全身心投入到這場脫貧攻堅戰里。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在朱大樓村工作三年多的日子里,楊娟雖然流了很多汗、跑了很多路,度過了許許多多的不眠之夜,但是她心里明白,自己也有很多的收獲。在采訪時,每當村民們見到她時,村民們總是伸出大拇指笑呵呵地對著她說:“小楊,你真好。”此時此刻,記者從楊娟燦爛的笑容里,感受到她心里面是幸福的。

(原文刊登于2020年9月18日《河南科技報》B6版 作者:張洪彬、常建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灯塔市| 长海县| 新郑市| 鄢陵县| 启东市| 丹寨县| 吉水县| 泌阳县| 阿坝县| 百色市| 竹溪县| 都江堰市| 宜君县| 保德县| 沭阳县| 清镇市| 遵义县| 洛浦县| 博白县| 谢通门县| 荣昌县| 临安市| 广宁县| 中阳县| 富阳市| 龙海市| 吉木乃县| 峨眉山市| 南安市| 荣昌县| 乌鲁木齐县| 平顺县| 稻城县| 贡觉县| 潢川县| 滨州市| 宿迁市| 和顺县| 卢湾区|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