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聚:河南省科協“雙決”百名人物紀實
-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 2753字
- 2022-06-29 14:27:06
“科普小將”的四年扶貧路
——記濮陽市科協駐臺前縣打漁陳鎮梁集村第一書記李旭

濮陽市科協駐臺前縣打漁陳鎮梁集村第一書記李旭用耐心推動精準扶貧。
“農村大叔”是李旭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凌亂的頭發、黢黑的皮膚,握手時厚厚的老繭,鞋面和褲腿布滿灰塵,只有左胸前佩戴的黨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當初,看到來我們村扶貧的是一個20出頭的‘90后’時,從頭到腳干干凈凈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啥都不懂,我們這心里就犯嘀咕,這第一書記到底行不行?”面對記者的采訪,臺前縣打漁陳鎮梁集村黨支部書記梁爾安非常感慨。“真沒想到??!小李書記一個白白凈凈的城里小伙兒,為了鄉親們能脫貧,不怕吃苦也不怕累,在我們村兒一待就是4年?!?/p>
梁爾安所說的這位“小李書記”就是李旭,濮陽人,1990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2013年10月進入濮陽市科協科學技術普及中心工作。2016年5月,根據濮陽市委組織部選派優秀黨員干部任職駐村第一書記的通知要求,經濮陽市科協黨組研究同意,李旭被選派到臺前縣打漁陳鎮梁集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李旭曾兩次獲得“濮陽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8年獲得濮陽市科協特殊貢獻獎,2020年榮獲“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2019年度先進個人”“河南省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優秀個人”稱號。
用耐心推動精準扶貧
從出生上學到參加工作,李旭都是在城市里度過的,對農村非常陌生。李旭剛到梁集村時,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不熟悉。為了快速適應并投入到工作中,李旭帶著兩箱泡面和簡單的行李在村委一住就是一個月,節假日也沒有回過家。
進村伊始,李旭就決定挨家挨戶入戶走訪,盡快摸清全村情況、貧困戶情況和產業發展情況。在走訪過程中,他總是微笑著一趟又一趟往這些貧困戶家里跑,碰到有什么可以幫忙的農活兒就幫著干一把。慢慢地,村民和他熟悉了,覺得這個城里來的李書記,和村里其他年輕人是一樣的。等到有村民招呼他在家吃飯的時候,李旭對梁集村的基本情況已經了解掌握。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識別,關鍵在建檔立卡。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是一項繁雜的基礎性工作。李旭在“村兩委”的配合下,逐家逐戶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詢問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計算群眾收入狀況,為群眾講解國家的各項扶貧惠民政策。對于“五保老人”,李旭更是每隔一星期就要走訪一次,第一時間掌握其情況。
為了盡快將梁集村61戶166名村民的扶貧數據信息與系統信息、實際情況完全對照,李旭白天入戶走訪采集信息,建立一戶一檔清單,晚上對著電腦逐戶錄入扶貧系統。有時忙起來連飯也顧不上吃,餓了就吃泡面。
富不富看干部,貧困戶能否脫貧,與村黨組織的努力有很大關系。黨建工作一直是梁集村委的薄弱環節,而抓好村內黨建工作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基礎。
按照濮陽市委組織部的要求,李旭帶領村黨支部的黨員在每月10號左右組織開展黨員主題活動日,積極傳達黨和各級政府在農村的路線、方針以及相關政策,積極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政治學習,強化黨員管理。同時加強村級組織的配套建設,先后為村委配備了各種辦公用品,保證村委各項工作正常運行,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打好基礎。
用真心辦好惠民實事
梁集村現有人口1670人,7個村民小組,屬于非貧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以種植、養殖以及外出務工為主。
李旭通過與村委班子座談、走訪群眾、問卷調查等方式傾聽村民心聲,積極辦好群眾關注的事。為了解決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沒有娛樂活動場所的問題,在濮陽市科協的協調和李旭的爭取下,當地修建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為村民搭建起了一座文化舞臺,并配備了20余件體育健身器材。為了方便群眾出行,在李旭的積極爭取下,村里新修道路15萬平方米,并配備了路燈。同時,李旭還用自己作為駐村書記的辦公經費為梁集村舞蹈隊統一配備了表演服裝。
李旭還積極組織貧困戶開展植樹綠化、“扶貧日送健康義診送科技下鄉”“關愛留守老人健康服務進鄉村”等幫扶活動,先后組織醫務人員、農業技術人員等入村為村民免費體檢,指導農業生產,開辦健康講座。在疫情期間,李旭在濮陽市科協黨組的幫助下為村內籌集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資,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用愛心解決村民困難
“沒有李書記的幫忙,萱萱上學可就耽誤了!我得好好謝謝李書記!”今年62歲的姚艾平老人激動地告訴記者。老人丈夫去世,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平時在家務農,沒有其余增收能力,大兒子一家也是貧困戶。次子在2016年過世,留下兩個女孩,次子媳婦改嫁帶走大孫女萱萱,給老人留下了小孫女桐桐。2018年,萱萱媽媽因家庭原因又將孫女萱萱送回,由老人撫養。老人一家生活壓力較大,其中萱萱因戶口未遷回梁集村,不能到村里的小學報名上學。
李旭通過走訪得知這件事情后,馬上登門安慰老人不要著急,他會幫忙解決萱萱的戶口問題,并保證她能在秋季開學前報名入校,并且為其申報相關扶貧補貼。隨后幾個月里,李旭開始不斷地去公安、教育、鄉政府等幾個部門進行協調,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終于把小姑娘的戶口遷回梁集村。新學期開學,萱萱不僅如愿上了學,而且該享受的補貼也都落實到位。
在幫助村民增收方面,李旭通過與單位協調,為村里新引進了鴿子養殖項目。為了確保項目的效益,在村里挑選了10戶優秀養殖戶,組織他們前往養鴿場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并為每戶養殖戶配發10對種鴿和一套鴿舍,每對種鴿每月可產乳鴿1對,每對乳鴿可賣30元,預計每戶每年可獲利3000元。

通過與單位協調,李旭為村里引進了鴿子養殖項目,圖為當地村民來養殖戶家中參觀考察。

李旭(左二)深入貧困戶家中了解其生活生產情況。
用初心牢記黨的使命
截至2019年年底,梁集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從該村到鄉(鎮)里的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主干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134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全村衛生室共設有3所,分布在村里的3條主干道上,可滿足村民感冒、發燒等小病的就診需求,并配有標準化衛生室和合格的鄉村醫生。2015年,又在村西側新建了一個樓房社區,2019年,在社區東側和南側分別修建了文化娛樂廣場。
梁集村目前已脫貧59戶160人,未脫貧2戶7人,致貧原因分別為因病和勞動力缺乏,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脫貧。在全體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的有36戶104人,因殘致貧的有12戶36人,因學致貧的有3戶12人,因缺勞動力致貧的有8戶13人,因缺技術致貧的有2戶3人。
記者采訪結束時已是夕陽西下,村里文化廣場上的村民逐漸多了起來。李旭和相熟的村民打著招呼,孩子在身邊嬉戲打鬧。1400個日日夜夜,李旭把自己的青春汗水揮灑在這片土地上。這時,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的話在記者耳邊響起:“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求,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蘊含深刻的民生內涵,是對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證明?!?/p>
(原文刊登于2020年10月13日《河南科技報》A6版 作者:王慶、劉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