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覽中國經濟:名家談改革
- 張銀平主編
- 1690字
- 2022-06-13 13:07:06
五、深化改革,需要一場新的思想解放
2012年中國將有兩大重要事件,一個是紀念鄧小平南巡20周年,一是黨的十八大。縱觀目前中國改革發展的整體格局,似乎和1992年鄧小平南巡前的局勢很像:改革陷入困境,中國未來發展面臨新的十字路口。如果說1992年鄧小平南巡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二次大的思想解放,通過這場思想解放,使中國的改革開放的航船駛向一個新的軌道,那么,當下的中國確實需要第三次思想解放。
筆者一直以為,鄧小平南巡談話在整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的功績是巨大的。我們知道,1989年政治風波后,當時中國出現了兩種耐人尋味的現象:一是改革開放進入低谷,二是“左”的思潮盛行。從前者看,過去30年我國經濟平均增長9.7%,但1989年后,經濟增速大幅回落,甚至出現負增長。從后者看,有人公開主張中國不能只堅持經濟建設這一個中心,至少還要堅持反和平演變另一個中心。他們說,如果不堅持反和平演變這個中心,明天的中國,就是今天的蘇聯和東歐。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位88歲的老人鄧小平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于1992年年初破門而出,到南方轉悠了一圈,一邊走,一邊看,走了一路,說了一路,形成著名的南方談話,再一次把中國從困境中解救出來,使中國的改革開放步入新的軌道。
鄧小平南巡談話,內容豐富,涉獵廣泛。但作為一場思想解放,筆者以為構成這場思想解放的完整形態,大概主要有四句話:一是基本路線動搖不得,一百年不動搖。二是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不決定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可以有計劃,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這句話徹底打破了中國人的思維定式。中國人長期認為計劃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等于資本主義,這個觀點出來后,使人們看到,計劃和市場只是發展經濟的手段,與政治制度沒有直接的關系。這就徹底打開了中國人的思維空間。三是不改革就死路一條。四是中國要防右,但當前最大的危險在于“左”。
可以毫無疑問地說,中國改革開放能夠走到今天,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離開鄧小平南巡談話的指引,是不可想象的。
筆者之所以認為目前中國改革面臨的局勢與1992年鄧小平南巡前很相似,一方面在于改革陷入困局,進入膠著期,中國未來的發展似乎必須做出一個新的選擇;另一方面在于“左”的思潮大有卷土重來的之勢。因此,筆者認為當前要防右,但主要威脅是“左”的判斷并沒有過時,甚至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這就是說,接下來中國究竟朝什么方向發展,直接關系到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也會對未來中國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這中間并不排除倒退的可能。
就當下中國面臨的困局來說,筆者以為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裹足不前。城鄉收入差距、貧富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繼續拉大,然而人們期待已久的收入分配改革,卻遇到了巨大阻力。二是社會普遍擔心的國進民退的問題,有繼續發酵的趨勢。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這一趨勢有加速的傾向。三是壟斷行業改革遲遲難以起步,壟斷掣肘了民營企業和社會發展的空間。四是政府、政治改革舉步維艱,與社會公眾的要求相去甚遠,貪污腐敗、公權力濫用、政府與民爭利等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正在考驗著社會、公眾的忍耐度。
造成改革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按照筆者的理解,目前中國至少已經形成了三大利益集團:以腐敗官員為代表的官僚利益集團;以壟斷行業為代表的壟斷利益集團;以房地產和資源行業為代表的地產資源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不僅掌握著足夠的權力資源,使權力、資源和資本相結合,而且有足夠的壟斷能力,并直接影響甚至左右著政府的公共政策過程。如果不能破除利益集團對改革的阻撓,中國的改革無望。
正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未來的中國要防止倒退、使改革開放的航船繼續向前,就要沿著鄧小平在南巡談話的思路,發動一場新的思想解放。其中包括認真檢討一下,在新形勢下,鄧小平當年在南巡時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主張,有哪些我們還沒有落實、兌現,哪些還需要我們繼續創新、發展。只有靠集體的智慧,通過新的思想解放,大膽地推進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各項改革事業,破解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中國才有可能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之上重構改革的共識,這可能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能夠走出困境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