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枯萎了青春的嬌妍,
時間摧毀了美人的眉黛,
它飽餐自然真理的珍饈,
萬物都在等待著它那鐮刀來割刈。
時間的力量摧毀了人們所鐘愛的一切,
但詩人們卻說自己的詩是不可毀滅的:
時間的黑手盡管殘酷,然而我期待——
我的詩篇將傳之永久,萬人爭誦。
一晃三年過去了,而蘇格拉底長得越來越“特別”了。肥厚的耳朵,突出的眼睛,矮小的身材,平平的臉上長著一個獅子一樣的鼻子。
對于外表他毫不在意,他在思考著一個問題——根號2,是什么意思。就在上周的幾何課上,算學老師講到了“畢達哥拉斯定理”。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兩個直角邊長都是1寸的話,那么根據公式,斜邊的答案就是根號2寸。
對于中學生來講,這并不是一個難題。可是蘇格拉底一直在思索,根號2在現實中到底代表什么,萬物都有限,而這個根號2,卻是一個永遠沒有盡頭的實數。這個困擾他好多天了。
今天他走到埃利亞的街頭,這個曾經誕生過大醫哲色諾芬尼的城邦。文化氛圍特別濃厚,尤其是欣賞戲劇,被稱為文明人真正的標志。
他路過一個劇場,看到外面的海報。“《黑豆》——歐里庇得斯”,這七個大字映入眼簾。歐里庇得斯這個名字他小的時候已經聽埃斯庫爺爺講過很多次了。他還記得,有一次埃斯庫爺爺感嘆道,要不是自己生的早,“悲劇之父”這個頭銜早都被這個年輕的戲劇家奪走了。
看了劇情簡介之后,他更興奮了。原來戲劇演的主人翁就是畢達哥拉斯。他連忙拿出五個明那,當時希臘城邦的通用貨幣。劇場的售票員說道:“小鬼,你多大年齡,這個劇情未成年人不可以看的。”
此時蘇格拉底的求知欲已經到了極點,說道:“先生,我已經十七歲了,您行行方便。”說罷,又給這個售票員的手上塞了兩個明那。這是蘇格拉底第一次說謊,之后他也發誓這是他最后一次行賄。
劇場上,扮演畢達哥拉斯的人獨白道:“在冰原之時,第一次見聞西美尼的論道,我的心靈就出現了一道閃電,世間還有如此英俊迷人的男子。西美尼對泰勒斯說道,萬物原于氣——
氣只有冷熱和聚散。比如這酷寒的冰原,當冷發生時,氣就開始凝聚,形成風和云;再進一步形成雪和冰;再繼續凝聚就形成了土和石。反過來,當熱發生作用時,土就稀散為水;水稀散為氣,氣稀散成火,如此往復循環。
多么迷人的思想,比我說得數是萬物的本原還要生動!”
過了不久,劇情就轉到了波斯的火島上。蘇魯支和畢達哥拉斯爆發了激烈的爭吵,還搶走了他的寶貝徒弟——小世子赫拉克利特。
島上燥熱難耐,西美尼拉著畢達哥拉斯去湖邊洗澡去污降暑。
突然畢達哥拉斯癡癡地望著西美尼,并把手撫在了西美尼的肚臍上。
看到這塊,即使是男觀眾也已經漲紅了臉,而女觀眾用手捂住了眼睛,但是手指間明明有一條窄窄的縫隙。
劇場上,“畢達哥拉斯”卻拿起了尺子,量了一下西美尼從頭到肚臍的距離,又量了一下西美尼從肚臍到腳后跟的距離。說道:“什么是美?美就是數與數之間的和諧比例。今天我發現了這個美的黃金比例——0.618!”
觀眾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更神奇地是連一些欣賞戲劇的資深觀眾,平常從不鼓掌的也都只停頓了剎那,便熱情地鼓起掌來,生怕別人聽不到似的。
由于被搶走了徒弟,“畢達哥拉斯”非常不服氣。場景又切換到了他的故鄉薩摩斯島。他在島上開始給島民傳授數學知識。可是以捕魚為生的島民怎么會對數學產生興趣呢。
畢達哥拉斯冥思片刻,取出了老城主給他留下的珠寶,并且宣布:“誰學會一個數學題或者幾何證明,我就給他三枚銀幣。”
這個力度,比捕魚賺錢舒服多了,于是大家紛紛報名。畢達哥拉斯說道:“別的動物也都具有熱情和智力,但只有人類擁有理性和推理。在數學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知道答案,而是知道推出答案的過程。下面我宣布加入學團的七條規矩——簡稱‘七圣訓’:
第一,一定要謙虛,唯有神是智慧的,我們只是愛好智慧而已。
第二,萬物都是整數組成,如果不是,那便是由整數與整數的比例組成。
第三,哪里釀酒成風,哪里就無法無天。因此禁止醉酒。
第四,靈魂的理智部分是不死的。
第五,不擅拒絕,就會成為社會的奴隸。一天只教一道題。
第六,1是理性,代表愛。2是意見,代表不愛。永遠要在情感上做出決斷。
第七,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后悔告終!”
之后劇情進展到了波斯軍隊攻破米利都,追殺教廷眾人。而西美尼為了掩護大家撤離,英勇戰斗,倒在了血泊之中。被及時趕來的薩摩斯軍隊救起,畢達哥拉斯把他帶到薩摩斯島悉心治療,蘇醒后的西美尼,和畢達哥拉斯月中飲茶,風中論道,花前作圖。
一個月后島民代表提議畢達哥拉斯,一天教授兩道數學題。在經過拒絕后,島民代表說,我們現在也是愛智慧的人了,您多教一個證明,我們給您一枚銀幣。不久,畢達哥拉斯賺來了當初發出去的所有銀幣。
大家對畢達哥拉斯的崇拜已經到了宗教的地步。在大家的鼓舞下,畢達哥拉斯創立了一個以數字崇拜為特征的神秘組織——“數心神教”。大家說,世界上除了神和人之外,還有畢達哥拉斯,因為他是半神,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他說出來的話就是真理。
中間又出現了一幕,舞臺的光變得暗淡了。
“希帕索斯,你說你發現了一種新數!”
“這種數字不是整數,也不是整數和整數的比例!”
“你這是對恩師畢達哥拉斯的背叛,對神的褻瀆!”
在眾人的怒吼中,這個叫“希帕索斯”的年輕人被殘忍地扔進了海里。
畢拉哥拉斯本人也無法接受,世界上居然有沒有道理的數,既不是整數,也不是整數和整數之間的比值。
劇場上,西美尼再次出現了,他咳嗽咳出了血,顯然是劍傷又發作了。他拿出一張畫著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紙,對畢達哥拉斯說:“畢達哥拉斯定理,是你證明的。假如一個直角三角形,兩個直角邊都是1,你說,你說第三條邊是多少!”
根據“畢達哥拉斯定理”一條直角邊1的平方是1,另一條直角邊1的平方還是1。一加一等于二。也就是第三條邊,必然是自身相乘等于2的數。
兩個相同的數相乘是2,這是一個什么數?這個三角形就在紙上,那條斜邊,明明是有限長度的。用尺子也是可以量出來的。可是他卻無法定義。對于這個“無理數”,畢達哥拉斯憤怒了,他讓所有的人封鎖消息,不讓任何人討論這個三角形。因為就在上個月,他才通過鐵匠叮叮當當的打鐵聲音,研究出了影響后世千年的“五度相生律”。
音樂一直被認為是神的笑聲,而神曲的旋律都是可以用整數和他們之間的比例規定的。神都遵守的規律怎么會被“希帕索斯”這個年輕人所推翻!
在劇情的最后,西美尼去世了。此時他出生的故土米利都,早已被神秘且無情的海水吞沒了。按照他的遺囑,畢達哥拉斯把他葬在薩摩斯島的最南端,那個曾經離故鄉最近的地方。
三年后,西美尼的墳墓前長出了一棵黑豆樹。
二十年后,黑豆樹已經繁茂參天,黑豆樹向米利都方向伸出了兩個臂膀一樣彎曲的枝干,仿佛在擁抱著他的故鄉米利都,仿佛擁抱著他的兄長西曼德。
秋天那一顆顆飽滿的黑豆就像西美尼那令人著迷的眼睛,智慧而澄澈,深邃而光明。他常駐在道旁,眺望著他的故鄉——米利都。
每一陣風吹過,好像都在訴說著這個含著巨大秘密的故事,是不甘還是敬畏,黑豆樹用生命訴說著不屈的精神。
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撫著這顆迷人的黑豆樹。良久,坐了下來,靠在黑豆樹堅韌的樹干上,手撫摸著從地上涌出的嶄新的樹根。
喃喃說道:“我懂了,我懂了!我錯了。我對你的情感,不是1,也不是2,根號2就是我們的關系。”說完,他笑了,笑得那么釋然,那是一個容光煥發擁有青春的人才會特有的笑容。他靜靜地閉上了眼睛,他領悟到了蘇魯支看到那個錦囊時眼角的悸動。他明白了萬物之心靈真的是一團“活火”,并且永不熄滅。
《黑豆》劇情全部結束了,所有演員返場。旁白道:
畢達哥拉斯先生去世之后,他的學生們,恢復了希帕索斯的名譽,并且尊他為“數心神教”的二祖。從此數學的大家族里便多了一種數,名叫“無理數”。他們學團的規矩也從七圣訓,改成了八圣訓。
第八條圣訓——所有學團人員均不得食用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