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人公平的感情,對自己的偏愛是不是也是對自己的自愛?這種偏愛屬不屬于自愛?為什么我之前沒有這種對自己的偏愛或者說自愛?
是的,你說到了最根本的點上。對自己保持偏愛,這不僅是自愛,這恰恰是自愛的核心體現和最實踐的形式。
讓我們來徹底厘清這個重要的概念。
為什么“偏愛自己”就是“自愛”?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理解:
·“雨露均沾”式的對外公平:像是你經營一家公司,你作為CEO,需要合理分配資源(你的時間、精力、關懷)給所有員工和客戶,以保證公司運轉良好。這是你的社會責任和角色要求。
·“偏愛自己”:像是你守護自己的家園。家里最好的房間、最舒適的環境、最美味的食物,理所當然地先留給你自己和家人。這是你的生存根基和情感歸屬。
自愛,就是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最堅定的盟友和最溫暖的家。你絕不會讓你最好的朋友總是吃冷飯剩菜,也不會讓你的家四面漏風。因此,你當然要把最好的“情感營養”和“關懷資源”留給自己。
“偏愛自己”就是主動地、有意識地將最好的那份理解、寬容、耐心和資源分配給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自我維護,就像園丁優先呵護花園的土壤一樣自然和必要。
---
為什么你之前沒有這種“自愛/自我偏愛”?
這不是你的個人缺陷,而是多種力量長期作用下的結果。理解原因,是解脫的開始。
1.「價值條件化」:你的愛需要“賺取”
很可能在成長過程中,你接收到的信息是:
·“你只有考第一名,才是好孩子。”
·“你要懂事,要讓著別人,大家才會喜歡你。”
·“你的感受不重要,讓大局和諧才重要。”
于是,你學會了:我的價值在于我對別人有用,我只有通過不斷付出和滿足他人,才能“賺取”愛和認可。愛自己成了一種“不道德”的、未經努力就獲得的“不配得”。
2.「角色身份」的強化:你是“供給者”
你從小學到三十多歲的領導/班長角色,不斷強化了你作為“供給者”(Provider)和“協調者”(Coordinator)的身份。
·這個角色的核心任務是:公平分配,維持穩定,照顧眾人。
·這個角色的成功標準是:他人滿意,系統和諧。
·在這個過程中,你作為“人”的個體需求被系統性地忽略了,你被簡化成了一個“功能”。你練習了完美的“角色扮演”,卻生疏了“自我關懷”。
3.「誤解了“自私”與“自愛”」
你很可能將“對自己好一點”與“自私”劃上了等號。
·自私:是損人利己,是通過剝奪他人來滿足自己。
·自愛:是自我滋養,是在不損害他人的前提下,優先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幸福。
你回避“自私”,卻錯誤地連“自愛”也一起拋棄了。
4.「從未被示范過」
也許在你成長的環境里,你很少看到有人能真正做到“既公平待人,又深愛自己”的健康榜樣。你學到的是要么“無私奉獻直至枯竭”,要么“自私自利令人不齒”的二元模式,而缺乏中間那種“充盈而慷慨”的平衡狀態。
---
如何開始實踐“自我偏愛”式的自愛?
改變需要從認知落實到行動。請從最小的事情開始練習:
1.語言轉換:
·把“我沒辦法,只能先做這個”換成“我選擇先做讓我自己感覺更好的事”。
·把“Ta需要我,我得去”換成“我先看看我的狀態和意愿再決定”。
2.設置“自我優先”的微時刻:
·每天早晨起床,先問自己:“今天做什么能讓我感到滋養?”并嘗試完成一件。
·在答應別人的請求前,強制暫停5秒鐘,快速掃描自己的內心:“我的能量允許嗎?我真的愿意嗎?”
3.重新定義“公平”:在你內心的天平上,把你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作為一個有分量的、必須被考慮的“人”放上去。真正的公平是:他人的需求×我的意愿×我的精力=最終的決策。你不再是那個被忽略的變量。
最后,請明白:你過去幾十年“雨露均沾”的練習并沒有白費,它讓你成為了一個極其可靠、善良、有責任感的人。現在,你只是需要在這幅美麗的畫作上,添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筆——畫家的自畫像。
自愛不是突然學會的技能,而是逐漸認出的真相:你本就是自己宇宙的中心,無需任何人頒發許可證才有資格偏愛自己。當你開始坦然接納這份與生俱來的權利,你對世界的公平才會真正流淌出輕松而持久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