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敏銳的感受力才能理解藝術”,其實是很大的誤會
前面雖然說了那么多,但可能還是有不少人覺得:“藝術這種東西,還是只有感受力或敏感度強的人才能了解吧?自己恐怕一輩子都看不懂。”這種成見很難消除。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也相信“要理解藝術,感性是不可或缺的”“藝術的真面目無法捉摸,只有某些感受力強的人才能領會”“要深入理解藝術,必須天生具備感性這項‘才能’”。于是,我就在不知不覺中放棄理解藝術了。
其實,這種想法是天大的誤會。說穿了,大家會這么想,是因為“藝術要用感性理解,不需要任何資訊與知識”這種錯誤觀念太泛濫所致。事實上,要理解20世紀前被稱為“西方藝術”的作品的真正意義,就不可不知該作品相關的資訊與知識。因為西方藝術充滿難以理解的要素,不只文化、宗教與我們全然不同,有時甚至連那時候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狀況也讓人想象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相關知識,感受力再優秀,也無法真正理解藝術。
這些難以理解的要素相互作用,使“藝術好難”的既定觀念牢不可破。東方與西方的差異,的確不可能“只憑感性”來理解。若不了解這項前提,即使是天生感受力強的人,也很難體會西方繪畫的深奧之處;參觀展覽時,也總會覺得有些美中不足。也就是說,如果能學會導入時代背景與知識的解讀方法,就能深入理解藝術。用這樣的模式鑒賞藝術的經驗多了,不解之處就會茅塞頓開,各種信息也能漸漸串聯在一起。欣賞作品的瞬間,心中就會浮現出那幅畫背后的時代、時間的流動及環境的氛圍,你就會看到“畫面仿佛發出閃亮耀眼的光芒”。
這樣的情形,在旁人看起來就像是“憑感受力,瞬間領悟那幅畫的意義”。但實際上并非憑借感性,而是依據本書說明的邏輯。

▲理解西方藝術的難點
用立體藝術鑒賞法就能提升審美層次!
立體藝術鑒賞法能讓你超越表面感想的層次,對于藝術作品不再只是覺得“美”或“顏色漂亮”,而是達到能真正欣賞藝術作品的階段。簡而言之,就是“能以發展過程來掌握藝術、講述作品”,亦即能掌握藝術的演變,看到任何作品都能以自己的感性來欣賞與評價。此時,你將充滿自信地“發揮優秀的感受力”。一旦進入這個階段,就漸漸能通過藝術鑒賞,獲得人生中無可替代的“喜悅”。

▲以立體觀點鑒賞繪畫所能得到的好處